唐书福 李正付 周亮 张建勇
[摘要] 目的 探讨虚拟实验系统在培养呼吸内科实习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100名同学进行临床技能考核,根据分数段均衡分成两组,每组50名同学(优、良及一般比例占一半),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病房进行临床病例教学,实验组在虚拟实验室进行临床病例教学。两组同学均对胸腔积液、肺炎及肺结核这3个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进行教学,教学时间4学时。观察并对比教学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结果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前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实验组成绩显著高于對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呼吸内科临床培训采用虚拟实验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实习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值得广泛推行。
[关键词] 虚拟实验系统;实习医学生;呼吸内科;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b)-0122-02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比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对医学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要求也较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提高,造成对医学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医疗教学资源却相对不足[1]。在呼吸内科临床中,医疗资源有限和患者病情特殊等问题突出,如诊疗方案不规范,则会延误诊治,从而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因此需要切实加强实习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使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2]。传统的教师带实习医学生模式,往往需要在大量的患者身上反复实践与操作,增加患者痛苦,亦导致大量人力物力被耗费[3]。以传统模式培养呼吸内科医生,常常大量的人力物力将被耗费。然而采用虚拟实验系统培训呼吸内科临床实践能力,可大大减少在此方面的消耗,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就可以对于临床技能有显著提升。基于此,选取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100名同学,研究观察虚拟实验系统在培养呼吸内科实习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100名同学进行临床技能考核(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分析),根据分数段均衡分成两组,每组50名同学(优、良及一般比例占一半),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年龄20~24岁,平均为(22.1±2.5)岁。对照组年龄21~25岁,平均(22.8±2.6)岁。对两组同学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病房进行临床病例教学,教学教师为固定2名。实验组在虚拟实验室进行临床病例教学,编辑胸腔积液、肺炎及肺结核的病史,以电子版拟定出病史采集必须的内容并附评分标准,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是肺部异常体征:包括管样呼吸音、语音震颤增强及减弱、湿啰音、胸膜摩擦音、呼吸音增强及减弱、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胸水常规、胸水生化、胸水脱落细胞等重要检查结果胸部影像学资料(包括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及上肺肺结核的胸部X线片及胸部CT图片,并请软件工程师将其编辑入虚拟实验室电脑内,以备虚拟实验室实验教学时使用。教学结束后进行临床技能考核,考核教师为固定的有教学经验的非课题组教师2名,成绩以百分制计算。
1.3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均用(x±s)形式,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口学资料比较
实验组年龄20~24岁,平均为(22.1±2.5)岁。对照组中年龄21~25岁,平均(22.8±2.6)岁。对两组年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05),具有可比性。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前后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前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实验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呼吸内科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因学生多、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提高不愿配合实习医生,导致实习医生缺少临床技能训练,其临床技能主要是通过观摩、教师讲授与案例讨论培养,实习医学生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造成较大影响。实习医学生因脱离实际容易对某些体征及知识点脱节致使知识掌握不够深刻,在真正进入临床后尚需要一段时间不断锻炼实践操作能力才能适应临床工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虚拟实验系统也逐渐向医疗领域进军。虚拟实验系统集多种学科于一体,将其应用于虚拟诊断、检验、治疗、教学等多个方面。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同时推动了医学数字化的进步,为医务工作者及患者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呼吸内科模拟病例虚拟实验系统以模拟呼吸内科临床实际情况为前提,将呼吸内科临床医学与先进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应用于医学生临床实践中。不仅有利于实习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更具备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并数据分析等优势。另一方面,呼吸内科虚拟实验系统功能多样,还具备培训和考核等功能,扩大了医学实习生教学适用范围,效果显著,对于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也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医学教学质量也再升一级台阶。
传统的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着重于案例讨论、教师讲授,实习学生在真正的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其知识掌握也不够深刻,难培养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应对能力还需要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加以锻炼。而采用虚拟实验系统进行教学则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得临床实习生能够主动通过参与计算机检查以判断模拟病例,并予以救治[4]。犹如亲临其境,自学意识浓厚。同时对部分未掌握内容可以自主地选择重复学习,避免了因患者方面因素反复在患者身上重复操作的局限性。在虚拟逼真的操作过程中,系统还能自动对实习医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判断和评估,有效提高学生自身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能力。另外,虚拟实验系统还能够充分培养实习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并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有利于高素质全面的综合医学专业人才的塑造。
该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后实验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虚拟实验系统融入到呼吸内科临床实践教学中,通过模拟病例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科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虚拟实验系统为呼吸内科实习医生临床技能培训提供了新的互动式临床技能培训方式,并有效提高实习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笑春.PBL教学在医学生呼吸内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医药指南,2015(32):279-280.
[2] 赖铭裕,程鹏,林梓,等.心肺腹电子标准化病人应用于临床医学生毕业实习岗前培训中的优势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27-28.
[3] 胡晓松,潘克俭,张晓,等.依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促进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6-8.
[4] 李忠玉,刘良专,梁瑜,等.多层次综合性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成效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 33(9):220-222.
(收稿日期:201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