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课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一新的种教学方式,在保持语文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加上个性化教学元素,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由于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因此在应用方向和应用模式上还存在些许不足,本文从微课概念出发,分析微课教学特点,总结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方式,以期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微课;中职;语文教学
作者简介:蒙健全,广西二轻高级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广西 南宁 53000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9-0100-02
微课是一种结构简单、内容精简、教学目标明确,依赖信息技术将教师教授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短小视频展现给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它在课程设计和课程传授中加入新的教学元素,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微课以某个特定知识点的教学为目标,将教师讲解的重难点集中整理起来,通过时间短、内容精简的微视频放映给学生,同时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文章特点对视频制作形式和放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使其在确保文章重点的基础上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这种高效便捷的途径加深了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以书本教学为主,学生长时间接受单一枯燥的书本知识,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衰退,微课通过视频播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接受语文知识,如在教授《胡同文化》这一篇时,教师提前对胡同做简单说明,然后通过微课视频放映北京胡同中日常的生活场景,形象地表现出北京风貌在胡同中的体现,使学生在有画面指导的场景教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通过视频放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增強学生课堂注意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多为45~50分钟,当课堂持续时间较长时学生会产生接受困倦感,出现精神不集中、思维迟钝等问题。微课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压缩到学生能接受的短时间,从而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将知识的吸收程度做到最大化,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学习《赤壁之战》时,由于文言文的难理解性,如果采用一整课讲解的方式,会使学生在中途便出现走神、思考延迟等问题,采用微课的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赤壁之战的提前谋划和战争经过整理出来,通过视频放映给学生,使学生能抓住课文重点,减少了非重点内容对学生注意力的占用,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学习,将注意力放在重点知识点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保证学生学习进度。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个体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知识多为统一讲解,未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会出现学习进度迟缓,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微课通过视频教学,将视频发放给每一个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进度自行暂停或快进播放,对于重点知识还可重复播放,从而使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教学水平,减少了个体差异导致的学习低效问题,实现了个性化教学。
二、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情景化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难点和重点,同时也是学生最抗拒学习的方向,微课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在课前将文言文进行自行阅读理解,并查找相关文献和影视资料,使学生对文章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内容有大致理解。在进行微课教学时,教师通过统一播放视频并对视频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事件有更深层次的掌握,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如《荆轲刺秦王》教学中由学生分别扮演荆轲、秦王和大臣,还原历史场景,运用文章对话进行刺秦王的事件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荆轲的愤怒,加深对人物性格的整体把握,同时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情景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2.分散化教学。由于中职学生在知识接受和理解水平上的差异,统一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和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在保证文章中心思想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分散化教学。如《项链》的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视频教学分为三个相关的小视频:一个视频介绍莫泊桑小说创作的特点,分析其小说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应用技巧,在视频结尾对应同样手法的小说内容,使学生能够进行对比学习;第二个视频重点讲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分析主人公所处的社会背景对其性格的影响,得出一个代表当时社会的普遍结论,从而便于学生以后对当时社会背景下大部分文章的理解;第三个视频重点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梳理项链丢失前后主人公性格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这三个视频可由学生自行挑选,从而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高效学习。
3.补充化教学。由于时代差异,学生对于中职语文教学中文章描述事件发生的背景会存在知识和常识的理解偏差和短缺,导致学生对文章的错误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对文章进行补充,从而保证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如《长恨歌》,由于唐朝的年代久远性,学生对当时的背景会存在年代上的理解偏差,再加上当今大量影视剧作品对历史的篡改,导致学生对真实事件产生误解。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视频,对唐朝风貌进行展示说明,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背景,同时在视频中补充说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真实人物背景和经历,便于学生对《长恨歌》有正确的理解。这一补充式教学适用于多数文章的讲解,减少了学生在文章内容上的理解偏差,便于学生对文章中心概念有正确的整体把握。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精简短小的视频将语文知识重点呈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化教学、分散化教学和补充化教学,将教学内容以不同的视频形式展现给学生,弥补了学生在知识和文章背景方面的不足,进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如今社会对新型人才要求的必然结果,将传统教学中单一死板的内容通过视频展示,改变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的情况,为语文教学引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邢文文.探讨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职业技术,2016,15(10) :101-103.
[2] 徐森.见“微”知著——谈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2016,(12) :53-54.
[3] 曾莉琪.见“微”知著——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8,(19).
[4] 莫建中.见“微”知著——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0) :97-98.
[5] 赵晓辉.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6).
责任编辑 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