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萍
【摘 要】
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一个人未来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观察习惯、阅读习惯、质疑精神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
小学是学生开始学习的最初阶段,小学阶段许多课程的学习是在为今后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学生以后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教师通过对小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和未来发展都大有裨益。
一、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练好读写基本功
读写练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没有扎实的读写基本功,学好语文就无从谈起。因此,练好读写基本功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字词是學习语文的基本元素,学生只有对最基本的生字、生词进行初步的掌握才能阅读文章,进而理解文章的含义。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但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读音所影响,因此加强学生对字音的规范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练习习惯非常重要。读写练习使小学生在读写过程中不断发现错误、总结错误并且改正错误,在长期的读写练习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就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反复练习中形成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小学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在涉猎大量课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词汇和语文知识的积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语文是比较感性的一门学科,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阅读速度,积累了大量好词佳句,对以后的阅读理解以及作文写作都有很大的益处。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要结合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刚开始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配有插图的、比较简单易懂的书籍,而后慢慢的提高要求,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来解决不会的生字、生词问题。
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能力,使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
在语文学习中,较强的观察能力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更加生动、丰满。艺术来源于生活,写作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学生具备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到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发现、去聆听、去感受美、寻找美。学生在生活中形成注意审视细节、勤于思考的习惯,写作或语言表达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较强的观察能力能够使学生在描述事物时更加细腻、真切、生动,文章也会更加丰富、感人。
比如在学生观察身边人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个人独有的面貌特征、性格特征,以及他与其他人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说话声音、走路姿态、面部特征等等。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勤动手、动笔的习惯,在学生看到有感触的事物或重要事情时要及时的记下来。在课堂学习中要有做笔记、标记的习惯,不懂的地方打问号,重要的词句加横线,摘抄好词佳句。学生还要有写心得体会的习惯,这些习惯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一定对学生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质疑创新的思维。学生如果不学会质疑,思维方式简单,缺乏探索精神,思想就不会有独到之处。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质疑,启发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意识,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教师除了要对学生加以引导督促外,还要对学生晓之于情、动之于理,使学生对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有所了解,产生自主练习的主观意向,培养学生独立的习惯意识;教师要把规定的方式贯穿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包括集体监督,使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没有重复的机会。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练习的进步情况有所了解,并及时给于强化。
此外,教师还要让课堂教学成为习惯养成的主阵地。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发现,与其在孩子养成坏习惯后花费几十倍的努力去克服,不如尽早的加强习惯教育,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当从实践的点滴抓起,从细微处入手,逐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好的习惯。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耐心,在对学生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的基础上使学生逐步得到提高。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学生才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主动的去学习语文,了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诱发他们想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欲望。
总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耐心、反复的引导学生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练习、阅读思考习惯,不断探索习惯养成的方法和策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