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阳
进行道路运行管理水平的评价,其基本的评价方法,可以从更长效的角度,给人以简单和直观的结果印象,并且具备趋势比对的能力。其反应的角度,是道路使用者的获得感指标,体现的是公共设施服务能力的回馈度。至于大量的工作方法和细节评价方法,以及更科学的测算统计方式,可以考虑将它们纳入具体的工作指南类的文件之内,作为具体工作的排查和指导意见来呈现在时间有限、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快速甄别那些真正做得好的地区,发现亮点,做可持续关注和挖掘。
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尝试确立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评价体系,以期用更科学的方法对交通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发现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讲,畅通工程其实就是国际上经常用到的一个治堵的措施领域:提升道路的运行管理水平,英文习惯称为operational improvements,主要是通过非道路资源供给和需求管理的角度,完全针对交通秩序优化、道路断面功能调整、事故黑点整治等,来提升交通效率、减少常规和意外交通延误因素的一类措施。
对于各种运行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是一项非常需要逻辑性和耗费社会资源的工作。评价方法应该力求简单、可操作和可持续使用,做到这三点,才能建立趋势比较的条件,在持续实施的措施中,发现优劣,进行调整。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多次提到,“交通拥堵”是现象,“延误”才是本质。交通出行服务,针对的是所有道路使用者,换句话说,是被服务者的出行体验,形成了服务质量的评价基础。而道路使用者的感受与诉求归纳起来,主要是安全和效率,如果再集中一下,就是出行时间的可靠性,辅以百万车公里事故率统计。这应该是一个基本的、针对道路运行管理水平评价角度的共识。这也是为什么海陆空客运,都需要有“时间预报”的原因。
有了各种时间统计的前后差异,我们就会很容易判断,增加了一条公交专用道后,调整了一个交叉口的信号灯后,道路使用者的出行时间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是什么人增加了,什么人减少了,对社会出行时间的总量是积极还是消极的贡献?
那么,最主要的时间统计都是哪些呢?归纳起来,在道路运行管理水平的评价领域,最常用的时间评价指标主要有四个,它们分别是:出行时间指数(Travel Time Index),通勤压力指数(Commuter Stress Index),年度单车通勤时间延误量(Yearly Delay per auto commuter),交叉口服务水平(LOS,Level of Service,按交叉口延误时间量进行分级评价),其中最基础的,就是出行时间指数。
图1就是美国使用的一种出行时间可靠性统计图,纵轴是美国西雅图市520州际公路的行驶耗时,超过20分钟红色虚线的,红圈内的点,都是严重延误,基本都是交通事故导致的;绿色圈里的都是常规时间,在15分钟左右。其中出行时间指数的计算方法,是用20分钟除以15分钟,等于1.33,也就是说,该段道路,如果发生事故,就会导致严重延误,出行时间延误指数将超过1.33。我们国家如果使用这个方法进行分路段、分片区的常年统计,应该很容易就获得一个地区的道路畅通工程效果的评价结论。
简单归纳起来,出行时间指数(Travel Time Index),是以高峰期的通行用时与平峰期通行用时比对,比如,某路段平峰时段自由流车速用时20分钟,高峰时用时26分钟,那出行时间指数就是1.3。
图2的曲线图是根据出行时间指数,展现的美国近500座城市在过去35年里拥堵导致的延误情况的变化趋势。就评价指标而言,建立长期和可持续的评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和统计角度。
通勤压力指数(Commuter Stress Index),是高峰期出行往返时间与平峰期往返时间的比率关系。
年度单车通勤延误量(Yearly Delay per auto commuter),是计算私人通勤车辆和乘员以单车为单位,在一年里因为高峰期出行比平峰期出行所额外花费的时间总和,这个数字长期跟踪后,可以形成每个时间段,全社会出行时间的效率趋势,从中发现很多措施是否合理有效。
交叉口服务水平指标(Level of Service),是一个专门针对交叉口通过能力评价的指标,主要是观察交叉口控制措施导致的通行延误状态。表1就是美国交通工程界使用的常规评级方式。使用这个方法,可以持续检讨交叉口和上下游的交通控制措施是否合理、改善措施否是有效,再配合前面的出行时间延误指数,可以很直观地进行措施效果评价,进而评价畅通工程的整体效果。
关于事故率方面的统计数据,为什么会提到百万车公里事故率呢?因为这个数据是带有交通出行强度的,比单纯比较万车事故率,更加科学。一个没有行驶里程的事故率,会受到太大的意外性影响,而记录有使用强度的事故率,可以更准确反映出道路运行的安全条件。具体如何采集行驶里程总量,可以有很多方法,国际比较流行的,是抽样统计、燃油消耗总量分析、流量监控统计等。在城市里,因为大批车辆有年检和维修记录,采集样本的准确性是可以越来越高的,现在经常提到的大数据采集,也是一个很有利的技术条件。
公式一就是百万车公里的计算方式。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评价地区,也可以用来评价路段,能展现考虑了道路和车辆使用强度后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
公式二则是不考虑里程,只考虑路段时的计算方法,在没有办法获得出行强度的情况下使用的简单统计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要进行道路运行管理水平的评价,其基本的评价方法,可以从更长效的角度,给人以简单和直观的结果印象,并且具备趋势比对的能力。其反应的角度,是道路使用者的获得感指标,体现的是公共设施服務能力的回馈度。至于大量的工作方法和细节评价方法,以及更科学的测算统计方式,可以考虑将它们纳入具体的工作指南类的文件之内,作为具体工作的排查和指导意见来呈现在时间有限、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快速甄别那些真正做得好的地区,发现亮点,做可持续关注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