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城市的“慢风韵”

2018-05-14 13:43南辰
汽车与安全 2018年2期
关键词:风韵单车系统

南辰

2018年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有趣的是,中国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黄金时期恰恰是改革开放前。那时,无论是“11路”(步行)加公交的出行方式,还是满街飞鸽、凤凰、永久自行车车轮上镶嵌的车花,都诉说着一种慢行的风韵,正如木心的《从前慢》的写意:“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迈入汽车社会的门槛,机动车数量爆炸式增长,城市大饼也越摊越大。然而,拥堵的街头多了汽车喇叭的喧嚣,却少了曾经的“慢风韵”。很多自行车道渐渐被停放和行走的汽车夹击蚕食,成了断头路;行人道也越来越窄,还不时被电动自行车非法侵占。

总是在失去之后才知道珍贵,总是在后悔时刻才知道追赶。近几年,国内各大城市的管理者开始反思,机动车无边界快速膨胀给空气质量、土地资源、城市管理等方面带来的负面效应。人性化打造城市慢行系统被高度重视。

例如,随着2017年底600公里的步行、自行车系统治理工程收尾,北京两年来已完成965公里城市道路的治理工作,在整治步道、路缘石修复、无障碍坡化、清理占道障碍物、保障非机动车道宽度、彩色铺装提示警示等方面稳步推进。在笔者看来,这是对以汽车为中心规划思路的纠偏,是塑造城市“慢风韵”必须要补上的一课。

赋予城市慢行系统路权的保障、畅通的便利仅仅是塑造“慢风韵”的基础工作,更多城市还在努力将景观布局、商业布局、文化布局等与慢行系统结合起来。例如,在2017年的最后一天,上海市有關部门给百姓送了一份“慢行大礼”: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的全线贯通正式开放。这意味着大家可以沿着黄浦江一路从杨浦大桥走到徐浦大桥,也能在一江之隔的浦东,沿着长达22公里的滨江岸线,欣赏城市美景。以这种规划思路为导向,巴黎的香榭丽舍,香港的中环广场,那些“别人家”的“慢行美好”,距离我们也不再遥远。

值得一提的是,在共享经济的狂潮中,城市慢行系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为市民的慢出行提供了物质保障。城市管理者如何抓住机遇,完善自行车道建设,成为必答题。成都就计划推出798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除了在一些路段新建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利用现有的自行车绿道:遍布河岸、林间、田野的骑行幽径,可以使骑行者亲近自然,在运动中体验田园野趣。

当然,共享单车飞速扩张对城市慢行系统是双刃剑。如果管理不到位,乱停放、霸王停放、溢出停放的共享单车会成为绞杀城市慢行系统的癌症,城市管理部门和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要借助信用机制和电子围栏技术,遏制共享单车乱停放行为,让共享单车成为城市“慢风韵”中的美景。

硬件之外,慢行系统还需要交通管理模式的创新。例如,针对行人、自行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一线警力有限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只有抓住公民个人信用这个支点,有限的警力才能维护好道交法的权威。此外,北京等地酝酿中的改变路口人行道位置等举措也值得肯定。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慢行系统才能逐步走上的规范有序的发展道路,“慢风韵”才能真正成为城市中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猜你喜欢
风韵单车系统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Rough Ride
品“助读系统”之妙
水仙花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丰子恺儿童题材散文的“风韵”研究
复古文艺思潮影响下的杨慎书学观
单车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