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顶禅师
前些日子我去了一趟佛日庵。在这个热而漫长、令人难以忍受的夏天,我打算去探望庵主。动身出发前几天,南部的天始终是大雨倾盆。出发当天天空依然下着大雨,在路上开车还要不时闪示警示灯以免发生事故。驱车奔驰在迷蒙的雨中,我握着方向盘,口中喃喃念着“脚步急促的游子要去何处”,那是韩何云的诗作《雨天的路》中的一句。
隔天是许久未见的艳阳天。今年入夏以来,我很久没见到月亮和星星了。夜里,拿了一个板凳坐在红楠树下,我在轻轻波动的微风里享受难得悠闲的时光。不禁开始想,千里迢迢地远路而来,我好像为的就是这晴朗而澄澈的悠然时刻。
我看到自己在30年前建造这座小佛寺时亲手栽种的那些大树,如今依然挺拔高耸,心里着实感到充实和得意。红楠、泰山木、银杏、交让木和碧梧桐等,那朝天空伸展枝干的景象让人心里十分踏实。岁月催人老,树木却在不断向上生长。相信我们百年之后,这些树木仍然会在大地之上高耸挺立。为了传递这份心意,我摊开双臂抱住了已经有一庹(约为1.66米)那么粗的红楠树。
几年前,在我搬到现在江原道的住处以后,一些出家人在这里轮流住了一两年。
因缘际会之下,自僧人入住以后,这里便成了专供人修行的道场,换上了崭新的面貌。今年夏天庵主十分勤劳,独自住在庵里却一刻也没闲着,将道场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很干净,打造了一个清幽舒适的环境。可见,笑称自己是以叠翠山色为食的僧人,有着一颗满溢欢喜的心灵。
因生活上遭遇困境而来庙里寻求慰藉的人们,在这窗明几净的道场找回心灵的安定之后便下山回家,其中有些人会特别留下纸条以表谢意。
我们现在的生活環境并非原本如此,而是居住者心境自然呈现于外的样貌。由外表而知其心,这句话的含意就在于此了。
(摘自《美丽的结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