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威尔·鲍温
一对夫妇在和儿子相处时遇到了问题。每次让儿子打扫房间,他用不了半个小时就宣布“打扫完毕”,然后跑出去找朋友玩。可这对夫妇走进儿子的房间一看,总忍不住怒气大发。
还好他们及时发现了双方的分歧。儿子并非不尊重他们,他真的觉得房间已经足够干净。
这回,儿子进入了父母的房间。他们问儿子:“这房间你觉得舒服吗?”“嗯。”他说,“床收拾得很平整,连个褶子都没有;梳妆台上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衣服和书没有散落一地。”“好,”妈妈说,“现在我们去你房间看看,比较一下。”之后他们让儿子描述两个房间有何不同。之所以让儿子亲自讲述,是因为不想让他觉得大人是在责备和抱怨。有了父母的卧室做参照,儿子房间的整洁程度高下立现。父母说:“现在我们帮你把房间打扫干净,让它看起来更舒服。”大功告成时,爸爸问儿子:“现在你感觉怎样?”他们听着儿子肯定的回答,说道:“很棒,下次我们再请你打扫房间时,如果它达不到这个标准,你就不能出去见朋友、玩电脑、发短信闲聊,明白了吗?”儿子同意了,而且从那以后,争吵再没出现过。
所有的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一个成功的交流者会说:“我感到很生气。”他只是在陈述自己的情绪状态,并为沟通打开了一扇门。而一个蹩脚的交流者会说:“你让我很生气。”这就仿佛把沟通的门砰地关了起来,因为对方会感觉受到了攻击。一位家庭治疗专家跟我分享了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技巧,它分为三个步骤,由两个人共同完成。假若之前存在分歧,这是一个澄清事实、促进相互理解的有效方法。为了方便记忆,我把这三个步骤设计成一个“A级三步法”。
第一步:SAY(陈述)。由一个人先来说些什么,比如:“我希望我们能多花点时间待在一起。我們下班都很晚,你回来之后就看电视。我觉得和你很疏远。”
第二步:REPLAY(重述)。另外一个人认真倾听,不做任何评价。当说话人陈述完毕,倾听者再向他解释并复述刚才听到的话,检查自己是否完全明了。例如:“我刚才听你说,你希望我们能多花点时间待在一起,不要让电视来分心。”
第三步:OKAY(确认)。倾听者接着向说话人询问:“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如果说话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那么就角色互换,轮到倾听者陈述。
这三个步骤在两个人之间不断进行,开始时总会有些磕磕绊绊,但这方法确实能减少双方的误解,防止不良情绪的爆发。
(摘自《不抱怨的世界2》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图/Beh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