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到北京,开始了待业生涯。姐姐和弟弟每月往家里寄钱。我和妈妈真正相依为命的日子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以往,我并没有像这时一样感到我和妈妈的心贴得如此近。
我像家中的男子汉一样要支撑这个家过日子了,才发现家里过冬的煤炉是一个小肚的炉子,已经落后了10年甚至20年。它无法封火,又无烟道,极易使人煤气中毒。院里没有一家再用这种老式、简易的炉子了,而妈妈还在用。我几次探亲,居然对此视而不见!我真是个不孝的子孙!我骂自己。
我想起自己刚到北大荒时正赶上收割小麦,天降大雨,我的双腿陷入深深的沼泽中,便写信让家里给我买双高腰的雨靴寄来。买新的,没那么多钱;买旧的,得到天桥旧货市场,妈妈走不了那么远的路。那时候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是妈妈托街坊毕大妈的儿子到天桥旧货市场帮我买的。我连想都没想,接到雨靴便穿上去战天斗地了。这年冬天,我又写信向家里要条围脖,好抵御北大荒朔风如刀的“大烟炮”。这一次,毕大妈的儿子到吉林插队了,妈妈没了“拐杖”,只好自己到王府井,爬上百货大楼,替我买了一条蓝围巾。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她是踩着小脚走去的呀!这已经是她不能胜任的事情了。我接到围巾便送给了别人,怎么就没想到那是妈妈眯缝着昏花的老眼挑了又挑,觉得这条围巾又长又厚才特意买下的,为的是怕我冷呀!当时,我什么都没想,随手将围巾送了人,只顾嚼着那围巾里包裹的一块块奶糖……
我实在不知道人生的滋味,不知道妈妈的心。妈妈细致的爱如同润物无声的春雨,却打在我那粗糙、坚硬的心上,无法渗进,只能悄无声息地流走……
我望着那已经锈迹斑斑、残破不堪的煤炉,一股酸楚和歉疚涌上嗓子眼。我对妈妈说:“妈,咱们去买个炉子吧!”
“买什么呀!还能用!”
“不,买个吧!这炉子容易让人煤气中毒!”
大概是后一句话打动了妈妈,她同意去买个炉子。实际上,她是怕我煤气中毒。莫非我的命就比她的金贵?
我不知道那年头买炉子还要票,也不知道妈妈找到街道办事处是怎么磨到一张票的。她和我从前门转到花市,就像如今买冰箱和彩电一样,挑了这家挑那家。那时,炉子确实是家中的一个大物件。最后,我们终于买到一个煤球、蜂窝煤两用炉。她居然有那么大的力气,硬是和我一起从花市把炉子抬回家。家中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冬天生起这样正规的炉子。那是我家第一件现代化的东西。红红的火苗冒起来,映着妈妈已经蒼老的脸庞。她那样高兴。身旁有了我,她像是有了底气。
我回家为妈妈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买这个炉子。且以新火试新茶,我和妈妈的新生活就从这炉子开始了。
(摘自《到天堂的距离》长江文艺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