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涵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曾自述演艺精髓:“一个‘熟字摆在哪儿都好,唯独摆在演戏上,是万万要不得的。”也许不少人会纳闷,演戏“熟”怎么会不好呢?在荀慧生先生看来,这是因为,“熟”能生“流”,也能生“油”。这戏一“熟”,演员便会过于自信,待事不慎,疲疲沓沓,或因不走心而演不出新意,或因故意卖弄而失之油滑。待事须有“三分生”,就是要对自己要做的事业有一种生疏感,有一定的距离感,像对待一件陌生的事情那样去认真准备,全身心付出,让驾轻就熟变为推陈出新,将轻车熟路走出无限创意。
读过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人都会记得其中一个重要角色刘世吾的一句口头禅——就那么回事。这位曾经历过战火淬炼、工作经验丰富的中年干部,到了和平年代,工作热情锐减,无论对待什么事情,面临何种问题,都觉得“就那么回事”,以一种“公式化”的方式对待所有工作,这便是因“熟”而“油”的典型。所以他人生的每一天便成为昨天的机械重复,他的事业也就注定毫无亮点。
要说对待事业始终保持“三分生”的态度,我首推清华大学的教授朱自清先生。朱先生从教数十年,著作等身,功成名就。但他在每上一堂课之前,都会觉得莫名的紧张,都要一遍遍地精心备课,不让自己的课堂出现一点瑕疵。很多大家十多年、数十年从事同一项工作,却始终对工作保持着一种新鲜感和创造力。这是一种人品上的慎独精神,是对自己要做的事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想想这些先辈,再看看我们這些后生小子,又怎能因为刚看见一丝丝成功的光亮,尝到了一点点收获的甜头,就“熟”而生“油”、不思进取了呢?
待事须有“三分生”。有这“三分生”,我们才不会对自己要做的事和要达成的目标掉以轻心,才不会有了一点阅历便觉得一切“就那么回事”,才不会在人生的惯性中滑向终点,最终空留怅恨。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学生,指导老师:王淦生 图/松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