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浪费”这种生活方式与“断舍离”有异曲同工之妙,最早是由一位叫Bea Johnson的法国女士提出。她倡导一种尽量不制造任何垃圾的“苛刻”生活,利用各种手段为地球“减负”,比如杜绝使用一次性商品,把多余的物品转赠他人,或者捐给慈善机构,把生活中可降解的垃圾进行堆肥处理等。在她身体力行的实验中,最极端的案例大概是她所在的家庭,四口人一年产生的垃圾可以完整塞进一只玻璃罐中。
当大多数人还在享乐主义的光环下如痴如醉之时,这项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方式却在全球掀起一阵浪潮,并正式登陆北京。
“THE BULK HOUSE零浪费无包装商店”的联合创始人余元,在看到Bea Johnson的宣讲后被其震撼,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和生活习惯。“我从来不追星,但是Bea Johnson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她是我的偶像。”余元曾是一家伊朗公司唯一的中国职员,大城市的生活节奏把她培养成同一款商品要All in全部颜色的消费主义拥趸中的一员。当周围人都在贯彻同一种生活方式时,没有人察觉到物品的爆炸和信息的爆炸一样,都会把生活化简为繁。
2016年1月,余元在老家刚刚过完年回到北京,被房东通知,必须要在两周之内搬走。当时她住在没有电梯的6层,成堆的家具和物品成为这场临时“迁徙”的难题。最后,她不得不把很多物品转赠给邻居。等到了新的住处,余元丝毫没有感到任何生活不便,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太多物质占据了时间、空间。
之后,她开始效仿Bea Johnson的生活,进一步精简自己的物品,拒绝点外卖、购物时自带布袋、出门自带水杯、餐具,参加二手共享活动……余元还建立了精简生活闲置物共享群、零浪费之修理等社交平台,呼吁周围的朋友和她一起重视物品的可循环利用。
8月初到10月底,余元在自己身上做了一次实验,三个月期间,遵从零浪费6R原则(Refuse、Reduce、Reuse、Repair、Recycle、Rot),余元与男朋友Joe Harvey两人全部产生的垃圾只有两罐。这得益于,换一个角度看垃圾,它就有可能获得二次生命。“没有那么难,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你可以做到的。”
去年10月,余元在网上发现偶像Bea Johnson即将来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做分享的消息,便尝试发送了一封邮件,邀請她来北京。没想到,Bea Johnson隔天就回复了邮件,接受了邀约。12月,在余元的安排之下,Bea Johnson第一次踏上北京,传播她独特的生活理念。现场座无虚席,原本只有100个座位,却来了将近150人。Bea在INS上感慨,没有想到“零浪费”已经传播得这么远。
与偶像的这次亲密接触,令余元颇受鼓舞,2018年1月21日她在朝阳区租了17平方米的店面,全部用二手家具装潢,那是“THE BULK HOUSE零浪费无包装商店”的雏形。没多久,由于选址地需要关闭,余元又搬过一次家,“THE BULK HOUSE”进一步升级扩大,才正式在鼓楼东大街开业。“真的很幸运,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开一家超市。”
余元充分利用了社交媒体的力量,使开幕式变成了一场环保人士的小型集会。有从内蒙古、云南坐十几个小时火车赶来的粉丝,也有素食主义者和热衷环保事业的人前来。
THE BULK HOUSE的室内空间推崇极简的工业设计风格,似乎是在劝诫顾客:一定要理性消费。这里陈列的商品都很特别,散装的洗发水、可重复利用的蜂蜡保鲜布、女性福音月亮杯等。还有特制的堆肥桶,据统计地球上大约25%的垃圾都可以进行堆肥。学习有氧垃圾堆肥法,既可以使垃圾变废为宝,又可以使室内小花园更加茂盛。
除了手工制品和可持续循环利用的环保商品之外,还有几个非常特别的区块。闲置二手物品共享区堆积着质量尚可、但对上一代主人已失去价值的物品。余元说:“只要你真心需要,你就可以免费拿走它们。”一次店里来了一位聋哑朋友,余元与她笔谈起来,向她讲述“零浪费”的理念,这位女士非常认同,最后选到了真正需要的商品。
另外一区则是改造升级区,有专门收集破旧布料做成针织靠垫的设计师品牌,也有艺术家对过时的布料进行创新,比如使用东北大花图案的布料制作成有一定设计感的裙子。THE BULK HOUSE还与Terra Cycle泰瑞环保合作,家中用完的牙刷、牙膏皮可以拿到此地进行回收。
余元不希望公众对“零浪费”产生误解,零浪费不等于零消费,更不等于完全抹杀一个人的购物欲。如今,余元在消费时更看重物品的可持续性,以及对物品的需求程度。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一段话:“盖茨比深切地体会到财富怎样帮助人们拥有和保存青春与神秘,体会到一套套服装怎样使人保持清新靓丽,体会到财富怎样使黛西像白银一样熠熠发光,安然高踞于穷苦人激烈的生存斗争之上。”它狠狠讽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消费主义使人堕落的恶果。如今,同样的事情似乎也有可能在钱包渐鼓中国的发生。余元认为,“我们还处于一个会互相攀比的时代。”
THE BULK HOUSE吸引关注地球、热爱环保、践行极简生活方式的人们,其中20%-30%是外国人,这是因为此类主题在国外有更普遍的宣传。面对质疑者,余元会热情地把“零浪费”在自己身上的改变——更少的垃圾和更豁达的内心空间,告诉对方,以此打动人心。
具有革新观念的人身上常能看到一种能量,它能帮助个体摆脱束缚开辟出自己的道路。在余元身上这种能量清晰可见。她想要推广“零浪费”的决心亦如10年前,未上大学的她决定孤身一人来到北京闯荡。这家被称作中国大陆第一家“零浪费”主题商店,算是她对生活又一场全新的反叛。
为了贯彻理念,这家商店杜绝使用不能重复利用的纸杯。连去买一块豆腐,余元也要带上不锈钢的便当盒。“我愿意为了地球变得更好,而放弃当下一时的便捷。”现在的余元邀约不断,她刚刚与沃尔沃和中国大饭店合作,又收到了大使馆的邀约,但余元更喜欢到学校去,影响更多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是未来”。
如何开启零浪费生活
1)从基本、简单的小事做起,比如少点外卖、出门自带购物袋、自带水杯等;2)多看环保类纪录片,比如《塑胶海洋》、《塑料星球》和《真实的成本》;3)多参加二手集市、闲置物品共享活动,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4)留意自己每天产生的垃圾,了解自己的垃圾构成;5)理性消费,提前列好清单;6)投资可重复利用的物品,不要把钱浪费在一次性消耗物品上; 7)光盘行动,避免浪费食物;8)堆肥;9)少吃肉,多吃素;10)每天改变一点点;11)钞票即是选票;12)支持有道德的商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