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级企业化管理是职业学校探索与实践的一种重要管理模式,它致力于完善企业与学校的对接,解决中职毕业生不适应企业工作等棘手问题。班级企业化管理实现了班级管理模式从经验型到标准化的转变,同时给予了班级文化以充分的重视。因此,立足实践基础,对班级企业化管理中的标准与个性两方面进行了必要性与可行性的探索,并尝试分析了企业化在班级管理中教育移植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班级企业化管理;标准化;个性化;教育移植
作者简介:陈群,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8-0059-03
深度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重要依托,也是追求的目标。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班级企业化管理实践与课题研究,六个试点班级根据自身的专业特征,与对口企业进行衔接,对企业化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在实践中对管理模式与人性设定进行了思考,通过把企业化管理模式移植到教育管理过程,达到培养个性化班集体的目的。
一、管理模式:从经验型管理转向标准化管理
传统手工艺时代的管理是个人的经验型管理,管理对象少。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升,企业规模变大,传统经验型管理无法适应之时,泰勒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提高了管理理论的科学性,为企业层级制的形成提供了锐利的武器。科学管理理论提出的有科学依据的作业管理,明确规范了管理者同工人之间的职能分工、作业方法和作业定额等,使得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传统的班级管理流程多由班主任的个人经验决定,将企业化管理思路引入班级管理,即是将班级管理科学化、标准化。
(一)管理制度制定与执行
管理制度是对一定的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是实施一定的管理行为的依据。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权威性、排他性、特定范圍内的普遍适用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1]
班级企业化管理,首先要制定的就是班级的管理制度。第一步一般是和学生一起给班级取一个企业化的名字,体现专业特色,就好比大家一起创办了这个企业,接下来搭建“企业”的管理班子,成立董事会,把原先的班干部团队改编成企业的管理干部团队,采用“一套人马,两套班子”的模式。管理队伍中引入企业竞争机制,管理干部竞争上岗,实行末位淘汰制,每月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民主评定,优胜劣汰。第二步根据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本“企业”的“员工守则”。“员工守则”的制订以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为准,按照企业员工守则的模式来制订。最后,管理制度确定下来,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动,所有人包括班主任都必须严格遵守制度,将制度作为管理过程的基础和标准,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
(二)竞争激励制度制定与执行
从员工的需求方面分析,根据马斯洛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理论,不难看出人的需求是复杂的,并且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而改变。员工在企业的生活中也会不断地产生新的动机和需要。
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制定物质激励、情感激励、奖罚激励等制度。如可以按照企业工资发放的办法,实行模拟工资制度,用企业“财富”评价员工的表现,“财富”即表现。考勤由值日管理人员负责,每周由财务部公布奖、扣薪情况,月底由财务部核算薪金总额。由于根本没有钱可以发工资,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工资”折算成每位学生的德育学分,再与年底的评优挂钩,以此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二、人性设定:从“经济人”设定转向“社会人”设定
梅奥的霍桑实验对古典管理理论进行了大胆地突破,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点从工作上和从物的因素上转到人的因素上来,实验发现工人不是只受金钱刺激的“经济人”,而个人的态度在决定其行为方面起重要作用。[2]
传统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的制定、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的确立等比较缺乏章法可循,将企业化管理理念引入班级管理过程,除了引入科学标准的管理章程外,还需引入企业文化打造的思路。
(一)班级文化确立
班级文化就是班级成员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 并且为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3]本文主要指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班级文化作为一种软性约束, 对班级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能使企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班级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引进优秀企业文化为班级所用,同样可以营造出专业色彩明显的班级文化氛围。例如,班级根据专业特点设计出班徽,制定班级目标、口号等,打造班级学生的共同愿景。
(二)师生关系优化
引入企业化管理理念之后,师生关系仿照企业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进行优化。民主平等、和谐共赢是师生相处的目标。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相当于企业的管理者,学生相当于企业的被管理者。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准确定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管理的首要任务所在。被管理者性质的形成和地位的最终确定,往往源于管理者的意图与塑造。如果管理者一开始就把被管理者的一切举动都无限提升到要推翻管理者的位置上,就会在无形中将被管理者推离自己。[4]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往往会因为定位不当而演变为对抗或对立关系,这是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常见的。人本主义与学生中心的理念提出之后,师生关系又忽地转变到完全平等地位的关系,引发了诸多管理困境,令班级管理实效大大下降,管理过程无法顺畅开展。笔者认为,师生关系的确立需采取企业管理的模式,充分考虑管理者如何实施对被管理者的制约和引导,如何实现在运用沟通手段和运用强制手段中灵活转换。班主任和学生在平时的相处中,如果学生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事,班主任不该对学生圈定过多的额外规定,但一旦学生跨越了既定范围,班主任的管理地位与行事权力是必须高过学生的,可以对学生进行惩罚或强制性行使的措施。
(三)生生关系优化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建立积极正向的员工间关系可以吸引且留住优良员工、提高员工生产力、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升工作士气、提升公司绩效等,是激励员工、减轻工作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员工之间的沟通,也是培养和加强员工团队意识、平等合作精神的重要手段。
班级管理中,生生关系相当于企业中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如果矛盾层出,一是会极大降低班级管理的效率,教师需要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二是学生将精力分散在人际矛盾处理上,自然减少了学习或其他活动的精力分配,影响个人成长;三是会影响班级的整体凝聚力,缩减班集体发展空间。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始终重视学生之间的关系优化,确立班级共同的目标,将学生的注意力与精力都吸引到班级整体的目标之上,如引导学生争取星级班级,有意识地强调班级荣誉感。如出现矛盾,应及时介入,能调解则为上策,无法调解则应动用班主任自身的管理权力,模仿企业中调部门等手段,减少可能引起学生进一步冲突的情境,或赋予矛盾双方学生对等的权力,让他们因互相制衡而无法进一步激化矛盾。
三、个性塑造:企业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移植
企业化理念引入班级管理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复制过程,而是极具创新因子的教育移植过程,是班级独特个性的塑造过程。一是因为作为管理者的班主任具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与管理目标,具有不一样的管理风格;二是因为每个班级的学情不一样,对企业化引入的吸纳程度不一样。
现代班集体理论认为,班集体不仅是一个规范化的组织,更是一个活生生的大字“人”。将企业化理念引入班级管理过程,容易出现一个误区,即过度关注班级的规范和统一,而忽略了班级的个性活力。因此,班级企业化管理,首先要解决的是对企业制度、文化、理念等的个性化解读,生成本班级的理解,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披一件企业化的外衣。只有立足班级实际,生成个性化的理解,才能将企业化理念与班级管理过程完美结合起来。例如,在实践中,有的班级将班干部名称换成企业管理干部名称,但管理的方式或選拔的方法并没有跟着改变,如此企业化的程度可想而知。
班级企业化管理是将企业的管理理念移植到班级管理过程之中,根据班级和学生的特性,体现专业的要求,吸纳企业管理中的精华为班级所用。判定一个学校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是否有成效,笔者认为,有一个很简便的方法,看一看同样专业的试点班级的实施方案是否能够体现出班级的特性。站在班集体的角度来讲,班级企业化管理的目标不应该是规范的管理,而应该是个性化班集体的塑造。
参考文献:
[1] 何盛明.财经大辞典[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2] 马仁杰,王荣科,左雪梅.管理学原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 王家云.班级管理优化与良好班级文化培育[J].江苏教育研究,2009(4):24-27.
[4] 余易达.浅析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与定位[J].中国商贸,2014(1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