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适应国家关于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的规定要求,施工管理者及施工企业应当使用BIM信息化模型技术 ,提升城市綜合管廊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施工按期顺利完成。下文中,笔者将结合个人参与城市综合管廊施工管理的经验,总结BIM信息化模型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当前国内城市综合管廊施工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与策略,希望以此篇论文为同行业者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BIM信息化模型技术;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施工管理;安全质量
城市综合管廊项目工程具有地下施工作业的特点,因此对施工安全与质量的标准要求高,作业施工周期长范围广,专业性强,施工成本高难度大,容易与市政管网工程发生干扰冲突,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做好地质勘查和施工条件分析,使用BIM信息化模型技术,实现城市综合管廊的立体模拟设计,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
1、我国现阶段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情况及不足
1.1建设规范和标准不完善及欠缺
从我国2015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中可知,本规范对综合管廊之中的缆线管廊相关要求及规定涉足较少,对于盾构方式的圆形断面施工工法没有明确规定,因此,该版规范在施工工法上还存在欠缺。由于综合管廊建设规范与标准的不完善和欠缺,使得在建设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致使各参建相关方职责不明确,这在客观上直接导致综合管廊在我国建设中短时间内不能快速发展。
1.2特有国情影响
综合管廊建设发展世界其他各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起步较早,我国国情有别于他国,管理体制与城市规划等也不同于他国,不可一味照搬国外先进技术与成功案例,再加之我国许多城市对该部分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自身传统管理体制也相对不完善,使得综合管廊建设在我国发展缓慢。
1.3缺乏投资
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虽然我国不断有综合管廊建设相关政策出台,但在资金支持上还有所欠缺。综合管廊是我国近年来重点推行的新型建设工程,还未大范围普及,各投资方对其认识还不够,在投资之前都谨慎考虑自身抗风险能力,但由于缺乏国家政策上的支持,投资方自然兴致不高,这也直接阻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我国的建设发展。
1.4设计、施工难度大
造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施工难度大的因素除了地质条件的复杂之外,还有管廊本身的因素。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必须在管廊内纳入尽可能多的管线,但管廊内部空间有限,所以就需要设计师从多方面充分考虑,既要保证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也要保障管廊能够安全运行。施工时,需要对大口径管线进行吊装,既要避免管线碰撞造成损坏,也要保证准确地安放到正确的位置。再者,对于部分重力管线,需要设置一定的坡度,对设计者和施工者而言,这都是一种考验。
2、基于BIM的综合管廊建设
2.1设计阶段应用
2.1.1管线碰撞检查
综合管廊内部管线众多,特别是管线分支口、四通节点等位置,管线穿插频繁,调整管线标高时经常出现连锁反应,解决一处冲突的同时可能又产生了新的冲突。管线交叉碰撞检查是综合管廊设计的工作重点,通过BIM建模不仅能直观反映管线的最终状态,还能通过施工模拟,在空间上、时间上分阶段检查不同管线、不同工序的相互碰撞。通过三维的模型,能直观的发现隐蔽的矛盾,进一步优化设计。
2.1.2设计协同
综合管廊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专业设计人员的紧密配合,其中某一个设计条件的变更,都可能引起该专业及其它多个专业一系列连锁调整。
BIM技术结合了最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为设计管理提供了一个协同共享的平台,各专业设计人员在一个平台里修改浏览。由于平台的唯一性,可以做到信息的准确、及时,提高了设计效率。
2.1.3可视化汇报和交底
在进行方案汇报或图纸交底时,与会者往往难以迅速地从平面设计图纸中理解设计意图,当我们利用BIM技术,通过综合3D模型及虚拟漫游,可以直观形象的反映设计意图。可以对管廊复杂节点进行任意角度剖切,展示隐蔽区域的空间构造和管线分布;可以采用第三人行走模式,进行工作人员日常巡检模拟、人员逃生、紧急疏散模拟;以及施工阶段的工序模拟。
2.2施工阶段应用
2.2.1可视化施工模拟
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建立包含时间信息、空间信息、成本控制在内的SD数字模型,直观反映整个施工过程。对管道和支架的安装、运输、时序都可以进行模拟,提前发现施工组织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使参建各方能协同作战,实现了施工精细化管理,全过程可控制、可预测。
2.2.2制定施工计划
利用项目管理工具软件(Microsoft Project)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可以将BIM模型与进度计划相关联,模拟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动态分析,优化施工进度。
通过给构件增加完成日期参数,可以显示任意时间段的工程量。与造价结合,还可以统计己完成的工程造价。
2.2.3施工管理可视化
应用BIM信息化模型技术,能够将城市综合管廊的数据信息录入软件系统,自动生成可视化三维立体模型,便于管理者对工程安全、施工监督、施工质量加强监督。
2.3通过互联网运行维护,完善BIM信息化模型数据库
BIM信息化模型技术可以与GIS技术结合使用,其在城市综合管网中的应用,能够起到对城市综合管廊项目的智能化、实时化跟踪与管理,为有关部门提供动态的、最新的数据信息。借助互联网运行维护,BIM信息化模型技术能够将监测结果、检测信息及时上传到系统数据库中存储、备份, 确保可视、可查、定位、实时地反馈城市综合管廊施工中的情况与问题,构建三维、动态的数字信息系统,为城市综合管廊的有序施工提供帮助与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项目中BIM信息化模型技术的科学使用,能够避免和防范施工质量问题,加强对施工环节、施工技术的监督,协调各施工部门之间的关系及利益。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应继续制定和完善关于BIM信息化模型技术应用的政策规定,利用精细化、过程化、信息化的技术管理优势,确保城市综合管廊施工水平,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白庶,蔡梦娜,钟雪,曾驰,苏畅,谢新甜.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8,32(02):74-78.
[2]环伟.BIM技术在综合管廊运行维护阶段的应用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02):65-67+84.
[3]王威,蒋凤昌,周桂香,徐华.BIM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05):50-53.
[4]刘博涛.BIM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1):56-59.
[5]高峰,王幸来,程雄辉.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J].江苏建筑,2017(01):72-76.
作者简介:
张贺然,男,汉族,辽宁昌图人,生于1983年2月,2005年毕业于沈阳建筑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学历,现于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从事给排水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