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丽 康凯 郝燕泥
【摘要】通过介绍公共空间的相关理论,在不同的公共空间环境中人们产生的心理、交往形式和交往人群特点,阐述在现代小区规划中应用公共交往空间和互动平台的可行性。提出住区规划建设邻里空间和公共交往空间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促进邻里间互动与交往的策略和建议,从而创造一个宜居的住区生态环境,为居民打造一个有归属感的邻里交往空间。
【关键词】公共交往空间;生态新城;开放;共享
1、背景
本文从传统居住环境、沈阳现代社区发展及社区社会功能的实现等方面综合考虑,密切关注城市居住小区的人与人的交往与互动,是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协调、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基地概况
项目位于沈阳城建东逸地块,规划总面积约21公顷,位于沈阳大东区小河沿路,基地的地势较为平坦。周边商业配套设施齐全。周边多为居住小区,南侧是城市公园绿地(万泉公园),地块东侧是凯翔小区等居住用地,紧邻小何沿路,交通便利。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实地调研沈阳市城建东逸花园住区的现状,分析居民公共交往互动的现状,提出在住区规划设计中对于公共交往空间的要求以及存在的弊病。通过文献资料、现场探勘、实例分析等方法,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寻求更为有效促进户外邻里交往的规划设计策略,为沈阳地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存在问题
2.1建筑布局形式单一
据调研分析,项目基地的建筑布局形式主要采用的单一的行列式为主,形式单一、单板。空间感不强,没能给居民创造出一种围合的私密、半私密性的舒适空间,在未来规划建设中急需要改善。
2.2绿地可达性差,交通不便
园区绿化设计美观但是却很不实用,居住小区的设计中有大量的“大草坪”,这种草坪一般不允许居民进入绿地中玩耍、休息,间接的阻碍居民的进入,使得原本不多的居民的交往互动平台更得更少。因此,规则设计中通过增加中心绿地中草地面积,使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使用性,影响居民间的交往与互动的行为的发生。
2.3配备设施不齐全
良好的居住环境必须有齐全的公共设施,在这样一个全民健身的时代,没有健身器材,没有公共交往空间和互动平台怎么才能实现和谐生活呢?在旧式的传统设计中,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具有一些局限性,在对于现在的设计和规划来说,正是一种改进和发现价值之处。
3、优化公共交往空间的策略
3.1设计理念
规划方案的设计理念是还原老北京四合院幽雅宜人的生活氛围,为居民创造跟多交往互动的平台,以生态新城理念为指导,把本居住区规划为高效、生态、开放的生态新城生活空间。
3.2总体布局
方案形成“二轴、四片区”的布局模式。“两轴”:一是贯穿东西居住片区的步行景观轴线,二是连通南北组团的文化商业通廊。“六片区”:中心景观区、特色文化商业组团、东部组团、西部组团、北部高层组团、南部情景洋房片区。
为了更好保证住区的良好采光和通风,运用空间感和色彩感,强化步行景观轴线和文化商业通廊,将南北入口、东西入口景观节点通过住区内部的中心绿地和组团绿地空间串联起来,形成视线的交融和良好的景观渗透。
3.3 建设合理的交通系统
3.3.1内部交通系统
依据现状调研,住区主要道路采用“R”型加直线型相结合的道路从整体上满足车行交通。满足内部居民的基本需求,形成“两环、一横”的路网骨架。道路系统层次清晰、分级明确。
3.3.2静态交通系统
住区内部主要以集中停车和分散停车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结合中心绿地和高层组团下方布置地下车库,解决住区的地下停车问题,既保证了居民的出行方便又减少了园区内部车辆繁杂对居民生活的干扰,解决居民停车问题,从而为居民打造一个宜居宜人的居住环境。
3.4创造宜人的景观绿地系统
为了能带给居民良好的住区归属感,使居民能够更好的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提升住区的环境和品质。规划方案从自身的现状出发,立足于地形、周边环境的要求,形成“五心、两廊”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景观绿地系统。通过完美的结合地势,北侧布置高层组团、中部布置多层情景洋房、南部中心布置低密度住宅,由南向北形成了高低错落的空间形态,灵活多变,丰富的住区的天际轮廓线和景观系统特色。
3.4.1景观绿化系统
A“五心”:形成以中心綠地广场为景观核心,周边东部组团庭院中心、西部组团庭院中心、北部高层组团中心及南部低密度住宅中心。通过完全开敞、半开敞、全围合的绿地景观空间,加以几何形式的步行铺地,静态小品构筑物,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景观体系。
B“两廊”:整体的布局形态最大的突出住区的景观特色通廊,打造东西方向的步行景观通廊和南北方向的文化商业通廊,通过采用点、线、面相互结合的方式构筑整个园区的景观特色。
3.4.2绿化景观构成
住区突出东西方向步行景观主轴线,把中心绿地景观、庭院绿地及沿街绿化有机联系在一起,收放适度,向心性强,空间感强烈。
景观规划充分结合基地特点,以道路景观、自然流畅景观主轴线、景观“绿核”构成宏观的景观体系框架。
3.4.3道路景观带
居住区道路景观带是城市景观的延伸与升华,由基地东侧入口开始渗透于基地内部与内部景观系统相融,一直延伸至基地中心绿化以及万泉公园,使城市景观与居住区景观融为一体。
3.5创建互动的公共交往空间
传统的四合院理念的来源自于采取围合及半围合形式住宅排列形式。这种形式的特点就是环围特点,满足了人们对安全的需要,在现代的建筑要求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同时,也向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人们散步,人们交往活动等等。所以在满足人们交通需要的同时,丰富道路的功能,提供多维并举的实施方案更为重要。
3.6完善配套设施
园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调研了解到住区的老年人和儿童较多,在规划中,除了考虑邻里的交往互动以外,应该注重居民的驻足活动的区域和停留的时间。配备一些户外活动的健身器材和设施小品,延长户外活动的时间,增强邻里的交往和互动关系。
结论:
本文从项目概况、住区存在问题、住区优化空间的策略等方面得出了再住区规划设计中邻里空间和公共交往空间规划设计的必要性。以沈阳城建东逸花园实际案例为例,提出有助于沈阳住区特色般幽雅宜居的生活氛围,为北方的居住小区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诗颀.《基于邻里交往的住宅小区平台空间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2]韩富贵.《城市居住小区中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