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编者按:新年伊始,安徽美术出版社联袂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一辑)》,凡10册,含宋拓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明拓《曹全碑》《孔宙碑》等经典法帖。这些馆藏法帖均为首次面世,或为宋拓,或为明拓。其中《孔宙碑》明拓本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拓本,《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是北宋早期拓本,《史晨碑》是明代早期拓本,《九成宫醴泉铭》是南宋拓本,并有历代递藏者的注释、题跋、笺注、收藏印等丰富的文物信息,原碑原帖,弥足珍贵。,本套法帖由国博专家精选并撰写导读文字,既是入门临习的必备范本,亦是可赏可鉴的书法经典。从2018年第-期开始,本刊将刊登部分法帖内容,一期介绍一本,希望广大读者能喜欢并提出宝贵意见。
《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又称《集王羲之圣教序》《怀仁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f]怀仁集右将军王羲之书>等,简称《圣教序》,是我国碑刻历史上著名的集字碑,原石现藏于西安碑林。《圣教序》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作,包括唐太宗的序文、太子李治的—篇附记和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部分。碑文由唐太宗李世民撰写,后由长安弘福寺僧人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于唐咸亨三年(672)立。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行书,30行,行80余字不等,凡1900余字。此碑立后,访碑、拓碑之人络绎不绝,成为书法史上一大盛事。
王羲之,东晋人,字逸少,因官至右将军,故世称王右军,山东临沂人,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撮众法,备成一家”,笔法精绝,书风潇洒飘逸而不失古拙沉着,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道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为“二王”。
本次出版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怀仁集王书圣教序》为北宋拓本,以折枝花卉宋锦为面,旧裱册页,其16开,每开12行,每行10至11字不等,每页纵30.5厘米,横18.5厘米,无题签。白麻纸,字画较瘦硬,拓工精湛,墨色适中,笔锋清晰,神完气足,整本未有任何拼补描填之弊。该拓本为北宋早期拓本。文内第六行“纷纠所以”之“纷”字“分”部首笔可见,“以”字右笔首未泐粗,第八行“百重寒暑”之“重”字“田部”完好,第十五行末“圣慈所被”的“慈”字不损,第二十一行“久植胜缘”的“缘”字不连石花,第二十四行“波罗蜜多心经”之“蜜”字完好,碑裂纹仅及第三十行“文林郎”之“林”字、第二十九行“尚书高阳县”之“书”字无裂纹。此拓本得来殊为有缘。1958年,王壮弘先生在上海张家花园发现了几页散落的宋拓《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后经多次翻找,却始终还缺两页,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王先生找到那缺失的两页补齐,即为现在出版的这件拓本。王壮弘先生评日:“此本虽不能遽定为唐拓,然字画肥瘦适中,转折处锋棱毕露,精彩特甚,远在传世诸北宋本之上,为海内《圣教》之冠。”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竣工,这部珍贵的拓本被调入北京,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级文物。
根据此本《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的跋文,可知该拓本最早由明人張应召旧藏。张应召,字用之,明中后期山东胶州人,精鉴赏,善收藏,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与温如玉等人摹刻《淳化阁帖》,凡12年乃成,声名远播。拓本末页有清乾隆年间藏书家、文献学家、文华殿大学士王际华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跋:“宋拓《圣教序》旧藏天瓶老人家,后归葭谷居士,十数年来未尝轻示一人。予与葭谷为亲串,得从借观。越岁,葭谷使至,赍手札并此帖见赠。祗领之余,聊志其末。乾隆壬午七月既望,梦舫居士王际华书。”由王际华跋语可知此帖曾经张应召(用之)、天瓶老人(张照)、葭谷居士(孔继涑)、王际华递藏。内钤阳文篆书“张应召印” “字用之” “南唐张应召藏图书印”“毂薌”等印,并有“爱听吴言”双葫芦花押。
《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因其在书法史、佛教史上的地位,历代屡经捶拓,存世拓本较多,但尚未见唐拓。唐拓本的记载唯见清人王澍《虚舟题跋》中记载,雍正六年(1728)裘鲁青说:“曾见山东新城王氏所藏唐拓朱砂本,朱色鲜润,香气袭人,自首迄尾纤毫无缺。碑一册,跋三册,重十数斤,盖是初刻成时进御者。非直圣教奇宝,亦是碑刻墨王。”在古代—般石碑刻成后,首拓往往以朱砂拓,意为吉祥,然此拓本未见其他文献记载,实物亦无得见。
目前学术界区分《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南宋和北宋拓本有一基本判断,源于1973年西安碑林的一次工程维修中,发现了南宋早期拓本。从这件整幅拓本中,可以发现其碑身当时并未断裂,第二十九行“尚书高阳县”之“书”字以及第三十行“文林郎”之“林”字仅有细裂纹。但是第二十一行“久植胜缘”之“缘”字左下角已经有破损,连着石花。故知“缘”字不损本应该不晚于北宋后期,由此可大致区分南宋和北宋拓本。
《怀仁集王书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深湛,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在咸亨三年完成了这一创举,完美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可谓下真迹一等,成为王字的一个大宝库。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云:“今观碑中字,与右军遗帖所有者纤微克肖,《书苑》之说信然,然近世翰林侍书辈多学此碑,学弗能至;了无高韵。”《石墨镌华》云:“此碑为百代书法楷模。”因其字数多,字体变化丰富,历代书家对它评价极高,称之为“无上妙品”,“模仿羲之书,必自怀仁始”。
《怀仁集王书圣教序》选取的书迹皆来自内府珍藏,不仅数量多,而且可信度很高,最为真实地保留了王书原貌,对于研究王羲之的书法提供了十分可信的依据。《旧唐书》记载:“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辨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唐太宗广搜天下王羲之真迹,并令褚遂良等书家进行挑选,说明了唐太宗搜求王羲之真迹的事实,也肯定了褚遂良在鉴定方面的水平。《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章法布局已做了很大的调节,但终因不是一气写成的,故此间稍有缺憾,即某些字势连贯不够,行气不足。对此,我们可多多注意上下笔势的联系,并参考《兰亭序》《丧乱帖》《姨母帖》《初月帖》等王字法帖,从中感l吾、体味王书谋篇布局的要妙,就自然能窥得王字的真谛,进而把握王字的整体风格。
《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的刊刻方法真实地保留了王羲之书法笔墨的原迹。—般刻碑是先书丹,再镌刻,而该碑有所不同,乃“以蜡纸摹得真迹上字,再以细线勾勒每—点画之背,轧附于石上,然后奏刀,逐线刻之”,所以此碑后既有勒石者,也有刻字者姓名。这样的刊刻方式比普通书丹更为精准,加之唐代刻工优良,所以右军笔法得以跃然石上。
《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拓本自宋以来已非常珍贵,得者视若珍宝,至明清时更甚。王澍日:“至有明宏(弘)正间士大夫始复重此碑,购求一本往往倾囊倒箧以为难得。虽已断者,购之尤数十金。盖至于今二三百余年,而圣教石刻遂至断阙剥蚀,几于无字可寻矣。”可见未断拓本明清时已十分珍贵,士人争相购之。
作为首部集王羲之书法的碑刻作品,《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是选字、编排和镌刻等各方面高度艺术成就的结合。时至今日,此碑仍为不可多得的欣赏、研习王书的典范。《怀仁集王书圣教序》这种刻碑方式不仅保留了“书圣”王羲之的大量字迹,而且开创了新的刻帖方式,是书法史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