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春河:奋斗与奉献的“新愚公”

2018-05-14 12:06
科学导报 2018年29期
关键词:阳城县

吉春河,原名李春河,晋城市阳城县寺头乡寺头村人,现任阳城县三利珍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生于富贵,长于苦难。他青年励志向上,用不懈的努力和踏实的品质实现了自我成功,中年急流勇退,靠企业转型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他的一生历经波折,在重重苦难面前,他没有屈服,用坚强和勇敢绽放出了自己的光芒;在各种诱惑面前,他谦虚谨慎,廉洁自律,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自己的价值。

家教家训

育后人

1942年,吉春河出生在一个祖上五代都是财主的家庭,虽然这个时期处在日本侵略中国时期,兵荒马乱,灾荒频发,但毕竟家庭物质条件较好,因此也不至于像普通百姓一样忍饥挨饿。然而好景不长,正值青年,本可以一展宏图、奋力拼搏一番的吉春河遭受了一场大的变故。而在这场变故中,是母亲的坚忍与睿智,给了这个家庭支撑,母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

幼年的吉春河被寄养在姥姥家里,姥姥是个盲人,照看不了他太多,他基本是由外祖父看管,有时外祖父还打他骂他,而姥姥一听见他哭,就给他好吃的东西,所以他总是和姥姥亲,直到七岁时才被接回家中。在家中,因母亲从小上过私学,学过四书五经,经常教他打算盘、给他讲故事。母亲经常讲“知足者常乐”“看不起别人,就等于别人也看不起自己,要尊敬别人”“世上的金钱多得是,看你会不会去取,祖上辈辈都是有钱人,但有钱不攒钱,舍得出,出去又能得回来,还得到了好名声”,这些怎样做人的道理,母亲经常念叨。母亲还经常教育他说,咱老家祖上已有五代财主的历史,但祖训要求“不能没钱,没有钱别人看不起你,但不能攒钱,钱多是祸害,如果钱多的话,除了自己宽裕生活之外,一定救济穷人”。祖上有三禁:“禁吃大烟”“禁止嫖赌”“禁止懒惰不劳动”;还有三句话:“继承积德行善”“继承宽容待人”“继承吃亏是福”。这是母亲常对他讲的话,也是祖传的家训。

勤劳踏实富起来

由于吉春河个子高,十一二岁就跟着庄上人赶着毛驴去驮炭了,从邻近的前河西沟贩卖到沁水县的郑庄、端氏一带。秋收、夏忙季节,因三舅常有病,母亲派他去帮忙收秋收夏,吉春河断断续续念到小学毕业后,去了民办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初中毕业后,学校因缺老师,留他当了本校的老师,后来回家务农,生产队派他到公社水利队。在公社水利队期间,他学会了木匠、石匠和建筑方面的很多知识。后来,东方红国营厂把他招到厂里当领工,一干就是四五年,公社发现他能干,又把他招回公社当综合厂厂长,这样厂里从无到有,一干就又是五六年。

改革开放后,有人要承包综合厂,吉春河这个厂长肯定是干不成了。但有本事的人根本不怕“失业”,只要政策好,不愁挣钞票。他自己借了500块钱,在高平买了一台粉条机,雇了个师傅学做粉条,一年就赚了1万多元。不干厂长后,他自己办起了小食品厂、小铁厂,虽然收入也不少,但他还嫌发展慢。后来,他又转到了30年前干过的老本行——卖煤炭,只不过当年赶着毛驴驮上卖,如今是用卡车拉上卖,后来他还想用火车卖。为了实现用火车卖煤炭的梦想,他晋城长治来回奔波。当时晋城刚建市不久,吃住不方便还很贵,他瞅准这个商机,就在晋城火车站建起了第一家私人饭店。他长住在这里,用了一年的时间,终于摸清了铁路发运煤炭的门路,正式进入到这一行。可是,吉春河的车皮计划批下来后,却没人敢跟他做生意,因为从来没听说过私人也能用火车发煤。他只得借上钱,把阳城最好的煤炭拉到晋城南站,再以极低的价格发给客户,对方收到货后再付款。就这样,他靠诚信慢慢地打开了市场,客户都主动找上门来,一年就赚了100多万元。打开铁路发运煤炭的路子后,由于善于经营,他的产业越做越大,后来竟发展到太焦线、焦枝线8个火车站,拥有12条铁路专用线,仅管理人员就达300多人,不几年就积累了上亿资产,成为全省著名的农民企业家。

生态扶贫搞建设

生意越做越大后,借着各种名堂问他要钱的人也越来越多,他根本应付不过来,撒点钱倒无所谓,可这对那些真正需要钱却不认识他的人不公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吉春河就与生意伙伴尤其是领导和专家探讨:干什么行业才能长久发展,且越来越好,对国家和人民都有利、对人人都平等呢?大部分人都认为,搞生态农业于国于民都有好处,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事业。

家乡的芦苇河,仅在阳城县就流经5个乡镇,既有山又有水,搞生态农业再合适不过了,如果能连片开发,那就更好了。吉春河与市县领导和有关部门沟通后,几上北京,终于从农科院和环保研究院一次请来8位专家,花了30余万元,用半个月的时间,做出了阳城县芦苇河生态农业整体规划方案。

说干就干。在煤炭发运正红火的时候,吉春河却忍痛转产,放弃城市生活,回乡搞农业,成立了利国、利民、利扶贫的三利珍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把治理穷山污水与扶贫脱贫工作结合起来。2017年以来,他在承包的5500亩荒山、河滩和耕地上,已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打坝、挖池、引水、植树、种养......把三利珍生态园建成了全县发展乡村农业和旅游业的一个样板基地。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三利珍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将成为集旅游观光、农业生产、休闲度假、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园区,同时还解决了当地百余名农业人口的就业问题,并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发展。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如今,在故事中的王屋山所在地阳城县,又出了个新愚公。几十年来,他一直在移“贫困”这座山。

助人为乐新楷模

几十年来,不管穷也好,富也罢,吉春河一直在关照着三种人,即老人、孤儿和烈士。

每年重阳节,他都要给邻近4个村的400多位老年人发福利、唱大戏。他办的公益敬老院,不以营利为目的,有儿有女的老人也想住。

吉春河先后收养十几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不管儿辈还是孙辈,小时候他管吃、管住、管上学,长大后不管是当兵还是上大学回来,他还管安排工作和結婚,公司现任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冯文军,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从十几岁就跟着吉春河干,如今女儿都大学毕业了,正延续着他们扶贫济困的慈善事业。

阳城县是革命老区,有370多名烈士为革命牺牲,有的不知姓名,有的找不到尸骨。吉春河在他承包的山上,自费给当地和外地的无名烈士建了纪念碑。每年清明节都是先带职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祭奠完后,再各自回家去上祖坟。

此外,他还先后捐资帮助周围近20个村买化肥农机、蚕桑养蚕、安装自来水、修路,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

他后来又把扶贫工作扩展到全县及高平、泽州、沁水等周边县市的贫困村,多的几十万元,少的也有几千、数万元;为本村和邻村修建了两所希望小学;通过市县教育局部门落实发放助学金捐助贫困生;捐助市里某扶贫公司;帮助翻新旧公路;给奥运会、鲁迅文学基金会及本地下岗职工再就业中心等单位捐款……他每年都要捐几百万元,累计已达5000多万元。

有人为吉春河的生活总结了顺口溜:“不打麻将酒不喝,不进舞厅不旅游,吃饭只吃家常饭,别人有难他发愁。”

历年来,吉春河曾荣获中国农村小康建设“百名优秀人物”奖、山西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一等功”、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扶贫状元”、山西省“五一劳动奖”、晋城市“特级劳模”、晋城市“十大魅力人物”、“感动中国十大突出贡献奖”等60余种荣誉称号,而他最自豪的是“山西省扶贫状元”称号,因为这里面凝聚了他太多的心血。

杨学婷 张民 杨静

猜你喜欢
阳城县
洗手帕
阳城县民间社火舞蹈文化的调查研究
基于RS和GIS的阳城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阳城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阳城县高瓦斯矿区水源井施工的探索与思考
阳城县恒亚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困境及化解研究
柿子深加工助农民增收
雨点
桌子也会“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