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
国庆节后的那天,我在朋友圈宣布,未来两个月不再出去吃晚饭,不再喝酒。这条“朋友圈”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抗议,其实朋友们和我一样,也早已疲惫不堪了。一个很好的朋友群里,10个人有6个宣布戒酒、减肥了。
我的做法是,坚持每天走一万步以上,同时保持不吃晚饭。几年以前,我就用这个办法成功瘦身,如今也自信能够照方抓药,再一次取得成功。这当然是一种苦刑,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身体。但是想一想那些跑马拉松的,每天要坚持跑上十几公里,我受这个苦也就算不了什么。
相当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习惯都很不健康。上午在咖啡馆喝一杯拿铁,晚上则是各种啤酒。有一个月,我几乎每天晚上在家楼下的酒吧度过。“新生活”首先要做的就是戒掉咖啡和酒。第一天倒没什么,到了第二天就不妙了,浑身无力,像患上了感冒。我赶紧拿温度计量体温,一切正常,便明白这是身体出现的应急反应。
为了凑够每天一万多步,往常吃肉喝酒的傍晚,现在变成了在街头徒步。饥饿如期而至,沿街的小餐馆里飘出各种菜的香味。在一家馆子的门口,我甚至嗅出了几道菜的味道:蒜薹肉丝,火爆腰花……这是很大的折磨,双脚也开始不听使唤起来,步履变得沉重。但是,这种饥饿的感觉又让我感到欣喜,因为我能够确信,自己的行动正在产生价值。
坚持10天之后,体重下降明显,更重要的是,确实从这种状态中感受到了乐趣。有时候晚上十点半以后,我还在街头漫步。微信里的步数,在十点半会有一个排名。接下来的走步数,最初还会显示在手机上,但是到了零点,这一个时间段的步数就清零了。这个发现让我很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夜深人静,我的行动就这样消失不见,无法留下证据吗?
不过这种节奏让我注意到晚上在城市的街头发生的事情。有一天晚上,我看到一个女人一边奔跑一边哭泣,她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到了明天,她这段伤心的奔跑会像我微信中的步数一样消失吗?我在马路边看到一个男子弯腰呕吐,两个朋友扶着他。这让我想起一个人租房子住的那段时光,从来不敢喝太多酒,怕一个人寂寞死在出租房而无人知晓。
更多的徒步,给我一种新的打量城市的视角。我开始东张西望,发现这个城市的细部和内部。有时候心情沉重,有时候又感动想哭。在深夜的街头,我看到一个打扮入时的女子站在街角,一两分钟后她的男友骑着电瓶车过来。女孩上车,把头深深地埋在男友的背上。车水马龙,豪车呼啸而过,但是也有平凡甚至贫穷的人,在为自己的幸福打拼。
像我这样突然过起“苦日子”的朋友還有不少,有朋友戏称它为“新生活运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政府提倡过“新生活运动”,想塑造更现代的“国民”来对抗日本的侵略。那时的“新生活运动”是一种宏大叙事,而我们的“新生活”则是个体的甚至是私密的,我们想通过锻造新的身体,来找回某种已经失去的青春状态。
是的,这说明我们不再年轻了。乐于此道的几位朋友,都和我年龄相仿。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似乎感受到一种疲惫。人到了40岁,就像人生突然“断片”了,稀奇古怪的想法特别多。辞职创业的,离家出走的,爱上钓鱼的,到艰苦的地方去徒步的……在生理上,大家似乎突然意识到衰老的来临。孔子说,“四十不惑”,但这确实是一个希望和困惑并存的年龄,而困惑看上去还要更占优势一些。
那些喜欢长跑的朋友感受会更深。在漫长的跑步中,他们感受到清晰的、可以承受的疼痛,他们为这种疼痛感到高兴。他们不与别人赛跑,而是以和自己对抗为乐,“比上一次跑得好”,他们不再在乎别人的眼光,更看重“自我激励”。这是何等的孤独啊,但是在孤独中又似乎在生发出希望。
这可以理解为一种觉醒。青春是真正不在了,但是谁都曾经拥有过,青春又有什么了不起呢,那不过是追求潮流。如今退回自己的世界,打造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堡垒,似乎满满看到一个新的自我出现的曙光。这个“新我”,因为辛苦才能得到,也就注定更加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