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
新年杭城飘雪。
朋友圈狂欢的同时,有人生计艰难。我家阿姨的老公,在城乡接合处租个小门面开修车铺,为了上学的儿女读书方便,家又租住在市中心。男人每天去修车铺,天气好也得骑一个小时电动车,单趟。
路上结冰有危险,男人的手冻得开裂。阿姨劝老公不要去了,全年无休,就趁机歇一两日吧。
男人休息一日,第二天雪更大,他摸黑起来,说今天要去修车铺,昨天有几个老顾客打电话来,那附近另有个修车的,故意刁难不给修,因为他价格公道技术好,平时都在他这修。
男人这天到晚上10点才回家,很多路段都是推着电动车走,阿姨全家等他回来才一起吃饭。
虽然没几个生意,但男人很开心:都是熟人,我不去,他们怎么办嘛……
使命感不只是大人物和所谓神圣职业者的专利,普通劳动者和小人物,被人需要,让人惦记,对得起他人的信任和等待,也是使命感。
住在杭州萧山一带的人,老远闻见鱼腥香,看见壮观的鱼阵,就知道年关将至。
做鱼干的是位50来岁的大伯。刚刚运到的青鱼堆成小山,每条都有10斤重左右。寒风瑟瑟中,大伯麻利地扯过来一条,三两下挖去鱼鳃,一把快刀,从尾部沿着鱼脊嗖嗖往上切开,到鱼头处用力一劈,剖成鱼腹相连的两瓣,挖去内脏,不到一分钟处理一条,如行云流水。围观者众。
杀完鱼,就地腌制。铺一层鱼,撒一把盐,再铺一层,再撒一把。撒盐,是做魚干最关键的一道,没把握的用秤来称,他一抓一个准。
腌个两天两夜,用水冲洗干净,一截小竹片将鱼身撑开,挂起来晾晒了,三四个大太阳,晒下来,成了。
元旦过后就开始忙活,一直做到春节前。总要做个5000条才够。
大伯祖上三代捕鱼为生。到他这代,捕鱼挣钱越来越难,就改行做水产生意。晒鱼干这门手艺,他做了二十多年,远近闻名。
两个女儿都大了,看老爸年年辛苦,晒鱼干夜间要值班,遇到下雨天,还要搭棚棚,盖塑料布,劝他不要做了。他说:每年一入冬,就有饭店和老顾客打来电话,馋了一年,又想尝鱼干的味道了。还有人说吃不到我做的鱼干,年都过不好的。我哪好意思不做啊。
这,不是使命感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