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海
借书之俗,早在汉代就有了,那时藏书人与借书人之间很讲诚信,他们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礼仪。即在向藏书人借书时,往往以一瓻酒相酬,还书时又以一瓻酒相谢。此即古人谓之“借书一瓻,还书一瓻”。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人并未恪守“一瓻”之礼的习俗,书借去后,不能按时归来。于是,许多人家就定下规矩,书不外借。如明代范钦为其“天一阁”藏书楼立下“书不借人,书不出阁”的家规。曾国藩在家书中也一再嘱咐家人:“家中书籍,用心收著,一本不可遗失。有人借,当定限取来。”藏书家叶德辉干脆在书架上贴了“老婆不借书不借”的条子……
不过,也有慷慨之人。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书时,常将书借给学生。当时文学系的学生几乎人人手中都有一两本沈从文的书。晚年在致友人的信中,沈从文也曾抱怨过:“最感到无办法的,即我充满好意与热心,把一些重要资料借人后,收不回来,可谓糟糕之至……”其心痛自不待言。沈从文不仅爱读书,也爱藏书,还乐于把自己的藏书借给别人,期望更多的人能从读书中获益。他在自己的每本书前面都写下这样的字句:“此书可借,使用后盼能见还,望莫冻结在私人手中,便于供大家使用。”
对读书人来说,借书不还无异于剜心头之肉。美国作家阿·布里亚得说:“当书借走后,我就开始牵挂它了,仿佛像一位父亲在为他的女儿和一个不牢靠的女婿生活一样地感到担忧……”大抵说出了藏书者的心理。所以,胡洪侠在一本书借出不能及时归还后就发誓:“自己的书坚决不能借给别人。”
我以为,在书籍极易得到的今天,借书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普遍,但一定要恪守“一瓻”之古礼,这不仅是借书的礼数,也是读书人应有的书德。
摘自《羊城晚报》2018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