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妻子在南方一所大学的二级学院做教务秘书,每到期末,总有学生打电话给她,说自己在某地找到了工作,请妻子在系统里将其成绩改一改,以显得“好看”些。对这种无理要求,妻子自然拒绝了。
类似的事我也碰到过。某年,我教一个经济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期末考查时,一个学生先是如痴如醉地玩手机,等到大家都交了卷,才开始做题,即使做题,也还要不时看手机,我将其狠狠训了一通。回到家,我的手机响了,一看是这个学生的短信,学生说他考查的时候发高烧,希望老师在成绩上对他手下留情。对学生的短信,我一向是全部回复的,教师嘛,得给学生做榜样,唯独对这个学生的短信没有理睬。
少数学生对表面的“好看”情有独钟,某些成年人也不例外。有段时间,我常去街上一个店子买馒头吃,这个店子做出的馒头白白胖胖,又有甜味,煞是爱人,店子外常常排着很长的队。后来才知道这种馒头是违规添加了“吊白块”,而“吊白块”是强致癌物质。
朋友所在城市一位领导刚调来时,嫌这个城市“建设品位低”,在任四五年,将所有公园和道路都重新改造了一遍,结果城市变得“好看”了,可是教育、医疗经费捉襟见肘,好老师、好医生都去了外地。
追求“好看”,对不对?真不可一概而论。一个人想要“好看”,在内质下功夫,通过内在的优秀培育出外表的好,无疑值得鼓励。如果一个人追求“好看”,只是在乎表面的东西,而不看重本质的出类拔萃,甚至不惜破坏规则、违反法律、亵渎民意。此种“好看”必须唾弃。
在乎表面上的“好看”当然与虚荣心有关。有的人特别好面子,总想在风头上压过别人,但实力不够,便在形式上下功夫。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想投机取巧。通過勤奋读书获得好成绩,得花许多时间、精力,不能上那么多网、逛那么多街、看那么多电影电视,因此就想通过跟老师套近乎的方式获得同样的分数。在产品质量上出亮点,需要智慧技术,需要心血汗水,不能赚快钱,于是希望用取巧的方式骗取消费者的信任。追求实实在在的政绩,需要实打实的工作,有时还要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见效又慢,不能很快引起上级官员的注意,使自己得到及时的提拔,因而大搞看得见的政绩工程。
我觉得对那些刻意追求表面“好看”的人,最有效的制约手段是给他们一个“不好看”。你想在分数上走捷径吗?对不起,大学的相关人员筑起一道纪律的铜墙,绝不让你有机可乘。你想在商业上欺骗顾客吗?好,政府部门经常来检查你,一遇故意的违法行为,就罚得你倾家荡产。你想将假政绩作升迁资本吗?行,上级部门无限期地“冷冻”你,让你七年八年还在一个职位上打转,一直“冻”得你做出大成绩才放手。人的本质是趋利的,当追求表面“好看”的人最后收获的都是一个个“不好看”,他们的投机取巧也就失去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别的人也不太可能再跟他们学样。
跟自律相比,他律永远是最直接、最有威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