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登华
摘要:作为减小超长结构混凝土大伸缩裂缝及高层建筑差异沉降的主要处理方式,后浇带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如后浇带设置或施工措施不合理,则会变为结构受力及变形的薄弱部位,进而严重影响基础结构的整体受力及变形。为此,本文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
1 前言
建筑工程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在现在建筑结构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传统施工技术。对于后浇带的温度,时间,配筋也有着特殊的要求,为了防止建筑结构出现任何问题,就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控制,了解后浇带技术的设计原则和功能作用。
2 后浇带技术的设计原则和作用
2.1 后浇带技术的设计原则
后浇带技术不管是对现在的建筑还是以后的建筑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的合理设计能够对建筑的结构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在对后浇带技术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把应力的释放放在主要原则上;
(2)把抵抗应力放在次要原则上。而房屋本身有着自重力,后浇带技术设计就是为了防止建筑出现下沉的现象。在进行设计之前,需要对工程建筑的强度进行全面检查,在达到相关的要求后,方能进行施工。后浇带技术主要有三种形式:后浇沉降带,收缩带,后浇温度带。而这三种技术对建筑强度和结构有着一定的稳定作用,如果同时进行这三种技术的设计,那么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划分,根据不同的作用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
2.2 后浇带技术的作用
后浇带技术不仅对建筑的设计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还对整体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现在大部分建筑工程都采用混凝土材料进行施工,而这种材料的主要特性就是为了保证工程的稳定性。但在特殊情况下,混凝土还是会受到外面温度环境的影响,比如冷热交替会让混凝土的内部受到一定的应力作用,加上外部的挤压,当混凝土无法承受外在压力时,那么外在压力就会和内部应力产生冲突,从而出现结构裂缝问题。
而后浇带技术就是在混凝土进行施工之前,对其进行裂缝的预留工作,在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后浇带浇筑,这样就能有效保护工程的结构。除此之外,后浇带技术是解决基础设计和裙房结构的重要手段,建筑工程的结构本身受到重力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沉降问题,但通过后浇带技术对沉降量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计算,从根本上就能解决基础设计和裙房结构的问题。
3 建筑工程后浇带的基本功能
3.1 沉降差的控制
在建筑工程、裙房结构和基础设计时,呈现整体性特点,然而,通过后浇带的施工使其暂时断开,在完成主体结构的整个施工后,即完成50%以上沉降量后,通过浇灌的方式进行有效连接,使高低层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两个结构不同受力情况予以分析,以便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强度校核。在进行整体计算后,需要考虑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在进行后浇带的施工时,为了保证该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重视其施工技术要点,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提升工程整体质量,发挥后浇带的重要作用。对此,下文针对建筑工程进行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相关调整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①调压力差,由于主楼整体荷载较大,通过整体基础减少土压力,增加埋深,确保附加压力得到显著改善。②调时间差,首先完成主楼的施工,在基本建成的基础上,保证沉降的稳定性,然后進行裙房的施工,以达到最佳施工效果。③调标高差。在对沉降进行详细计算后,适当增加主楼的标高,降低裙房标高,实现其沉降差的预留,保证两者标准呈现一致性。
3.2 降低温度收缩造成的影响
对于新浇混凝土而言,在其硬结过程往往会出现收缩现象,而在受热作用下,已建成结构也会随之发生膨胀,当受冷后呈现收缩,混凝土的硬结收缩多数是在施工后1~2月完成,因此,温度变化属于影响结构的主要因素。一旦混凝土变形受到约束,结构内部会产生温度应力,如果情况相对较为严重,构件则会出现裂缝。而后浇带的预留,能够实现混凝土的自由收缩,进而降低收缩应力。由此可见,混凝土抗拉强度多数是用来进行温度应力的控制,以此提升结构整体抗温度变化能力。
4 关于建筑后浇带相关施工技术详细分析
4.1 关于建筑混凝土相关材料选取
在建筑后浇带相关材料的选择上,一定要认真观察该浇带材料的属性。最好不要使用伸缩性强、弹性幅度大的材料,这种材料随着气温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到裂缝的变化程度,同时会对后期浇带技术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硬度,很多情况下会选择添加减水剂,与混凝土进行混合搅拌。但是,在配置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比例标准进行操作,合理的配置比例对混凝土的稳固性有很大影响。
最后,增添的混凝土与原来的混凝土之间不要存在过多缝隙,要充分保证两者之间的衔接性,可适当添加膨胀剂,以减少混凝土后期的收缩。在进行垂直混凝土浇筑时,一定要充分搅拌混凝土,在操作的过程中,还要保护模板不要受到损害,应尽量使用新模板,保证支撑体系安全稳定,模板拼接空隙最好也要控制好,以预防泥浆流失现象的发生,也就是保证模板的稳定性,不移位,不沉降。
4.2 关于混凝土后浇带相关设置分析
混凝土后浇带相关设置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操作程序,有一套严谨的技术操作规范标准条例,其中包括对浇筑位置、断面形式的选择及后浇带间距的有关设置。对于断面形式的分析,在一般情况下,要观察断面和混凝土之间的契合度。另外,还有一种不经常使用的方式就是直缝,使用这种方式时,混凝土往往会受到压力作用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在对其进行作业时,一定要用高强的水泵把相关缝隙残渣清洗干净,净化钢丝网,直到漏出骨架结构。在施工缝处应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选择好合适的浇筑位置,最好避开混凝土中剪力墙相关的中间部位区域。在对其进行浇筑时,一定要选择受力比较小的位置,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质量,预防裂缝现象的发生。经过综合分析,最好的浇筑位置应该在大梁和板反压点的附近区域,因为这个位置受到的压力作用是最小的[1]。
4.3 充分把握对混凝土浇筑的时间
在对混凝土进行后浇筑的施工操作中,一般情况下,大概65d左右就可以实施闭合浇带,经过这段时间,混凝土整个结构的收缩变化就会停留在我们预想的那个要求标准层面。通常情况下,只要按照相关操作流程标准进行作业,最后都会达到75%。很多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物都是采用后浇沉降带,不过在进行操作之前一定要把主楼和裙楼分开,等高层地基向下沉降稳定之后,再展开相关浇筑工作。与此同时,还要重视浇筑的有利时间,综合施工难度、时间、使用成本等各个因素考虑。
除此之外,还有后浇温度带,这种后浇带相关技术留有的时间大概为75d,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依照这个标准执行。
有一点需要关注的是,浇筑温度会随着季节气候温度变化进行变化,因此,在进行浇筑作业操作时,一定不要在极端高温或者极端低温的条件下进行操作,这种极端的天气特征对混凝土的强度有很大影响。混凝土浇筑完后,应根据温度情况及时进行养护,务必保证足够的养护时间。
5 结语
根据以上的阐述和分析,后浇带技术在建筑结构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后浇带浇筑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流程的严谨性,规范它的施工技术,做好各方面的控制工作,让建筑结构的受力更加的均匀,不断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李骏,高艳超.浅析房屋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致富向导,2013,(23).
[2]何其利.建筑物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作者单位:沈阳同创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