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摘 要】 小额信贷是我国农信社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方式,在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甘肃省景泰县地区农户的调查,考察贫困农户小额信贷特征,分析我国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自身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农户对小额信贷的认知程度三类基本因素对农户小额借贷需求与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农户 小额信贷 建议
一、贫困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现状分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甘肃省景泰县,样本总数1826份,其中有效样本有1812个。
(一)农户选择与信贷满足状况。正规金融满足了农户57.86%的存款储蓄需求,农信社是农村居民参与金融活动的主要渠道(42.78%)。从资金借贷状况看,76.10%的家庭有过借款经历,只有45.03%的农户在当地农信社借过钱。因而,利用亲缘关系的无息借贷是农户传统上解决资金困难的主要渠道(是农信社借贷的3倍),农户对现代商业性金融体系存有疏远感。
(二)农户信贷资金用途。农户对农信社资金的使用以生活性为主,没有将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资金分开加以利用。农产希望通过农信社借贷来满足子女教育、做生意和养殖业(前三位)。可以说,教育是一项具有预期收益的投资;做生意、搞养殖能够有较高的回报,使还款率得到保障,农信社也就愿意提供(张杰,2007)。但他们还没有真正脱离农业生产,印证了黄宗智的“半无产化”理论。
(三)农户需求额度。调查发现,367笔农信社小额信贷的资金总额约是54.6万元,平均借款规模约为14878元,授信额度集中在3000-8000元之间。1119户农户提供未来贷款需求额集中在20000-50000元,主要用于做生意、建房和子女教育。农户生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粮食种植,而是经济作物、特色养殖、做生意、运输等多元化经营,如果从事养殖业、做生意要比打工能得到更高的收入,那么农户更愿意投资于非农生产和商业活动,由此带来更多潜在的信贷需求。
(四)农户借贷担保抵押情况。农户取的借款的主要方式是担保贷款(45.83%)和小额信贷(36.80%)。大部分农户认为贷款程序复杂(28%),缺乏担保或抵押(27%)和利息过高(25%)。那些没有农信社借款的农户,一方面,他们认为借款利息过高,自己缺乏经济基础而无还款能力;另一方面,一些农户认为缺乏关系不能获得信贷支持。除此以外,还有诸如贷款条件比较严格、贷款强制保险,借款者年龄,贷款期限,个人信用等方面的因素。
二、贫困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影响的多因素模型分析
本文从农产特征对影响小额信贷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考虑实际调查数据的局限性,将影响因素归结为三类(农户自身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农户对小额信贷的认知程度)。在研究方法上,借鉴有关农产借贷意愿影响因素文章,使用统计软件SPSS16.0,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回归,检验理论模型分析结论的一致性。
本文将农户小额信贷的理论模型初级形式表述为:
D=f(P,M,Y,S,O,C,N,A)
其中:D为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P为家庭规模,M人情开支,Y为家庭经济状况,S代表农产承包土地的规模,C反映文化程度,O为年龄,N是以前农信社借款,A反映第三类因素。
将全部自变量纳入模型中,方程整体不显著(p=0.212)。依次剔除“人情开支”、“是否愿意入股现在的农信社”、“家庭经济人口”变量后,方程显著(p=0.059<0.1)。因此,本计量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依据统计检验结果可以大致得出下面几点认识:
1、“受访者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收入来源”,“以前农信社借款行为”负向影响农户小额信贷选择。文化程度越高,眼界越開阔,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农户越容易接受新事物。文化程度提高,个人技能越高,越需要与资本结合创造利润。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当前更倾向于小额信贷需求;若来自于非农生产,小额信贷需求较少,因为小额信贷额一般较低,不能满足非农生产的资金需求。农产对贷款利率、额度的不满意也会限制小额信贷需求。
2、“年龄”、“耕地面积”和“小额信贷在生活中的作用”正向影响农户小额信贷需求。样本中65岁以上受访者相当少,也就是说,小额信贷的需求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群体。耕地面积反映农产生产经营规模,耕地面积越大,农户对小额信贷的需求和规模也越大。在农信社优惠政策下,尤其像小额信贷的开展,有助于他们投入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解决临时资金短缺困难。
三、政策建议
(一)调整农信社经营思路,完善农户小额信贷运作模式。农信社应根据地区差异以不同目标发放小额信贷,在现有标准基础上适度提高上限标准。收入较低的地区,应以农信社扶贫小额信贷为主,提高农户增收能力。依照生产周期和贷款用途,灵活确定贷款期限。对贷款记录好,还款能力强的农户,可以扩大贷款额,延长贷款期限,提高农户信贷满足率。要尽可能核实贷款用途,提高贷款偿还率,减少农信社不良贷款。收入较低的农户可通过联保或担保形式,但要加强风险管理,形成激励机制,避免道德风险。可以采取“信用+保险”等形式,增强农户抗风险和还款能力。
(二)多方协作,推进小额信贷健康稳定发展。坚持惠普性的金融体系理念指导,尽快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允许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和组织介入小额信贷市场,充分发挥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要探索其他实现形式,如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民互助组织等。这样既有利于拓宽农村资金供给渠道,又有利于形成农村小额信贷供给市场有效竞争,提高小额信贷供给服务质量,增加小额信贷供给覆盖面。
【参考文献】
[1] 于转利.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 严青. 当前中国农户小额信贷几个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 刘西川. 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需求与信贷约束[D].浙江大学,2007.
基金项目:2016年中央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项目编号:Yxm201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