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杠树村“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探析

2018-05-14 07:40袁慧王贝
大经贸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态化

袁慧 王贝

【摘 要】 为因地制宜地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将农村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美丽新村,郫都区探索“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模式,形成了独具当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促进了青杠树村的综合发展,也对我国其他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示范意义。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小组微生 生态化

2012年,成都探索发展“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模式,如今“小组微生”模式逐渐成熟完善,在成都遍地开花,如崇州市白头五星村、新都区新繁镇等,而郫都區青杠树村更是成为成都建设美丽乡村的典型示范。

一、青杠树村“小组微生”的发展概况

青杠树村位于成都郫都区三道堰镇东南,是距成都区最近的乡村之一,具有“两河环抱、半岛天成”的独特生态禀赋。[1]青杠树村“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成为川西民居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体示范样板,为该模式的推广提供了建设经验。

(一)青杠树村“小组微生”的规划定位

“小组微生”是指“小规模聚居、组团式布局、微田园风光、生态化建设”。“小规模聚居”本着尊重农民意愿、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原则,合理控制新村建设规模,一般以50-300户为宜,建设“紧凑型、低楼层、川西式”特色民居;“组团式布局”利用林盘、水系、山林及农田,形成自然有机的组团布局形态,小聚居组团组合形成新村;“微田园风光”对相对集中的民居,规划出前庭后院,保持田园风光和农村风貌;“生态化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护林盘、田地、沟渠、水体等生态资源体系,延续川西林盘特色,体现乡土味道和农村特点,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青杠树村“小组微生”的突出特点

规划上突出“三体现、一方便”理念,突出“体现田园风貌、体现新村风格、体现现代生活和方便农民生产”的核心理念,科学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以川西民居特色为主基调,依托原有生态资源,规划建设新居;建设上突出“市场化、民主化”特点,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农民自主组建了“青杠树资产管理公司”,实施土地整理和新村建设;配套上突出“10分钟生产生活圈”建设,注重功能集成配套,并配套基础设施,让农民享受现代生活和公共服务,真正建成“10分钟生产生活圈”;产业上突出“生态化、高端化”定位,坚持“高端项目为龙头、生态农业为基础、农家旅游为配套”的产业发展思路,集中发展三类农村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和持续增收。

二、青杠树村“小组微生”的运行机制

农村治理机制的现代化是青杠树村“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模式的第一重点,在实际的运作管理中,不再只由政府唱独角戏,而是强调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的协调发展。

(一)政府引导,服务化管理

青杠树村创新推行服务式治理,是农村治理机制现代化的成果。政府下派工作人员驻村,指导村两委进行党建、廉洁监督及日常村务,与村两委共同服务村民。[2]这也就打破了行政间的阻隔,加强了协作,在社区区域范围内为所有村民提供同等的公共服务。青杠树村的发展治理中,政府由重视“领导功能”到强调“引导功能”,这是一次伟大的飞跃,可为其他地区的农村发展提供借鉴方案。

(二)农民主体,向基层倾斜

资源来自于民,意愿取决于民,政策依靠于民,利益归属于民,青杠树村在进行新村规划管理时,将民本、民权、民生、民享的“四民原则”[3]落实其中。青杠树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参与新村规划治理,全程推动新村规划,经由民主化决议,在新村规划时,将产业布局融入到新村建设中,强调方便的生产同方便的生活并举的理念,促进了产村一体、融合并发。全体村民自主决策、自主参与,“全程参与规划设计,实施方案民主议决,施工单位公开比选”。[4]

(三)市场运作,激发运营活力

青杠树村一改往日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一治理,推行多元化治理,成立青杠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并设有商务公司和物业公司等多种专门经营性公司,以公司模式来操作农村事务,让农村经济活动从基层政府剥离出来,正真地在市场上运作。青杠树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在该村的573亩建设用地资源中,留够了农民新置居住专用地,并以集体建设用地为担保,向银行融资,争取到了配套的公共设施基金,圆满实现了新村规划。

三、青杠树村“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主要成效

由探索建设到成熟发展,成都全市已建设形态优美、配套完善、产村相融的“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186个。而在青杠树村的“小组微生”建设中,农民参与度高,项目推进速度快,新村建设品质高,产业发展潜力大,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具代表意义。

农民参与率高,全村共有2054人自愿参与新村建设,参与率达97.1%,农民全程参与新村建设的各个环节;项目推进速度快,2012年8月底动工建设,2013年6月全部9个组团的农民新居、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农户全部入住;新村建设品质高,散布于田园、林盘间的农民新居,既体现了川西民居特色,又展现了田园水乡的韵味;产业发展潜力大,按照3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启动1000亩生态粮油基地、100亩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引进“天府水乡·国际农村俱乐部”等高端休闲项目并启动农村客栈、精品农家乐等产业项目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 陈国先、赵洪彬:《从青杠树村实践看新村建设难题破解》.《当代县域经济》,2016年,第9期.

[2] 黄晓兰:《以“小组微生”模式促进新农村建设——成都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土地》,2017年,第1期.

作者简介:袁慧(1993-),女,汉族,四川内江,研究生,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系基金项目: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成都‘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研究——以成都青杠树村为例”(ycjj2017004)。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生态化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
高职英语生态化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