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纯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商业汇票特别是电子商业汇票的应用日渐增长,风险管理、风险防范及内控制度的必要性也日益显著。为进一步规范电子商业汇票使用和风险管理,建立完善风险防范系统,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开展,减少风险带来的影响,应该正确认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风险现状,加强风险管理。本文对构建与完善电子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及控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商业汇票 票据业务 风险防范
一、电子汇票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银行票据业务主要包括承兑、直接贴现、转贴现、回购和再贴现交易。近几年,受到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行业去杠杠等影响使得票据案件频繁发生。电子汇票虽然是新生事物,伪造、欺诈的难度增大,但是与其相关的案件也时有发生。
主要有以下几点引发票据业务市场风险:一是实体经济下行导致信用风险增加。信用风险是由于银行承兑业务中承兑声请人到期拒绝对付银行垫付的款项造成的,这也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二是票据业务违规操作风险较为普遍。2015年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15]203号)指出:一方面银行对票据业务专营治理落实不到位,一方面通过票据转贴现业务转移规模,消减资本占用等都说明银行为了争夺市场、获取非法利润不择手段采取的违规操作手法;三是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不断显现。市场风险主要体现为利率风险,就是企业通过银行申请信贷服务时,银行间相互拆借资金,出现的利率差。由于市场资金逐渐短缺,造成利率风险凸显。流动性风险更多体现在表外业务,因为票据资金和资金投向存在严重的期限错配,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特别是市场流动性突然降低时发生的风险。
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在经济发展放缓的情况下,表露出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票据业务涉及环节多,过程复杂,持有期间相对较长,从而风险管理难度加大,相应提高风险管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银行逐步建立起票据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了票据管理制度,规范了票据管理业务流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票据内控体系。同时也加大了对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了防范风险意识。
二、电子汇票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票据市场不断创新,票据交易频率不断提高,交易区域不断扩大,交易期间不断变化,票据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对票据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等不断提升,也对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的合规性、及时性、完整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加大了道德风险和交易纠纷出现的可能性。票据业务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融资性风险
所谓融资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签发或贴现无真实贸易背景或者不能确定真实贸易背景的汇票而产生的风险。银行为了解决流动资金或者完成存款指标,通过虚假合同,签自发汇票后,在其他银行贴现从而获取资金的行为,不仅违反法律,也会给银行自身带来很大损害。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银行从汇票开具到汇票到期支付的整改过程中面临的过程风险。其中包括:
1.伪造风险。随着大量使用商业汇票,伪造、编造、克隆汇票的情况越来越多;由于没有及时更新客户信息,维护相应的信用評估,收到挂失支付的汇票;收到票面要素填制不规范的汇票。虽然电子汇票伪造风险大大降低,但是电子欺诈、电子伪造事件层出不穷,而且伪造手法和编造手段更加高深,伪造风险依然存在,会造成企业和银行发生重大经济损失。
2.保管风险。银行或企业持有汇票期间(纸质汇票有效期为6个月,电子汇票有效期为12个月),由于没有妥善保管,造成汇票损毁、丢失,电子汇票数据被篡改等情况。
3.背书转让风险。在汇票发生背书业务时,没有严格按照背书要求进行背书,或者超出汇票有效期,或者汇票有效印鉴使用不规范,影响汇票有效性的情况。
4.贴现风险。票据贴现是企业为了融资需求,银行开展的一项增强服务,主要为了实现资产多元化的内在要求。贴现风险主要来源于:虚假业务贴现、汇票到期银行不能兑付、票据审查不严格,发生瑕疵票据贴现、由于监管不严,将贴现资金转移用途等。
(三)内部管理风险
主要是指内控风险和道德风险。
内控风险主要指:一是票据业务内部控制合规存在认识的偏差,造成机构设置不规范、不完整,企业或银行内部监督机制不能有效执行。二是对票据业务管理人员监督不到位,从业人员违规、违法操作,造成经济利益流失。三是岗位设置不合理,一人多岗或一人多责,形成一人兼职不相容岗位,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四是票据业务内部监控不到位,为了解决资金短缺或者营造虚假存款,出现监守自盗情况。
道德风险是指关联企业或关联交易过程中,相关人员为了获取非法利益不择手段,相互串通;伪造合同,办理违规汇票业务;伪造、编造、克隆票据,通过票据调包,私自变更资金用途等手段获取利益。
三、加强汇票业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银行系统票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较多问题,很容易为银行票据业务带来安全隐患,需要完善银行票据业务内部管理制度,首先要依据国家法律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授信制度;其次要完善与票据业务相关的各项行业规则、规范操作流程、合理设置业务岗位、全过程监控体系;最后通过全员对完整票据业务流程的监督机制,严格体制内监管,加强业务的审核力度,禁止出现违法、违规事件。
2.设置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
为了规避票据管理中带来的风险,银行在逐渐完善内部控制、票据业务风险评估、全员全过程监督票据业务的同时,设立独立的监督部门,提高信用评估和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形象,保证票据业务的真实性、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规范监督体系,降低人为因素引发的系统风险。
3.建立完整的信用评估体系。
高度重视票据业务的风险管理,梳理正确的发展理念,建立完整的信用评估体系,及时更新客户信息,结合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和货币政策,逆周期动态调节金融机构LCR、NSFR等流动性管理指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