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穆
2017年的8月末,秋老虎依旧肆虐,我们一家顶着南方的烈日,在阔别十多年后,来到龙海市角美镇的龙佳山庄,续我们的岁月之缘!
关于游玩,大部分人有个习惯:这个习惯,估计主要是为了一个表面的象征意义,就像孙悟空翻身来到如来佛的手指肚下并撒泡尿以示“老孙到此一游”一样——都喜欢在那个景点招牌前合照。以后,只要瞧着照片,便永远牢记,也永远不用再去:因为,我已经,去过了!
我却喜欢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某个地方,即使它名不见经传,也仿佛是前世今生结下的缘,割舍不断,因为每次去,都会给我新鲜的人生感受。
第一次去龙佳,在2003年的某个时节,已经忘却了,女儿应该是幼儿园小小班吧。这里的土地田园,在保留大体面貌的条件下适当投资、开发、利用而形成的风景名胜区,它是国家级和省级的“农业旅游示范点”,福建省内最大的学生活动营地。
我们慕名而来,骑着摩托车,看龙佳动物园里的表演。一切就跟课本上描绘的一样,“老虎钻火圈”“山羊走钢丝”“狗熊投篮球”……一直到全场观众哈哈大笑的“猴子骑自行车”中表演结束。
可惜那时(包括骑摩托车去厦门看海)我没有“傻瓜”照相机,多次骑摩远行,都随风远去。即使有,也是烟花水月,接近于无痕,袅袅炊烟罢了!
我们的出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应该是和林惠州老师一家结伴同行之后!他兴趣于摄影,已经用掉了几台相机了。我们便有了第一次(对我而言是第二次)的龙佳之行!我们成了驴友,和其他同事跋山涉水、千辛万苦地去看外面广阔的世界。
那时,我女儿小班,他儿子大班。龙佳动物园的表演,大致相同,但增加了新项目。游客们散坐在弧形看台上,节目陆续上演,精彩和丰富远胜过漳州动物园的冷清沉寂。大家的赞叹通过自发的鼓掌,尽情地传递!
“鹦鹉数数”!当年轻的驯兽师一番流利介绍后,“6”!五彩的鹦鹉真的“啾啾”地欢叫了六声。神奇的是,二十以内的减法,鹦鹉们似乎也会算!驯兽师来了一题“16减去9”!它们竟然會得意地应和了七声!这些聪明的小家伙!接下来是“鹦鹉识图”!只见好几只鹦鹉张开弯曲如钩的嘴巴,从面板上叼了各种图形的圈儿,然后,晃着屁股、颠着尾巴,到那边寻找对应的凸起的图形。然而,动物哪里真的认识这些东西!是人类训练出来的条件反射罢了。有的鹦鹉把圆挂在三角形上,挺顺当的;有的鹦鹉要把三角形挂到圆的凸起上,却无论如何不能成功!它仿佛也着急了,慌慌张张地来回移步,又不敢放下嘴里的圈儿!在观众开怀大笑之中,驯兽师随机应变打着圆场,帮它们把图形弄了上去。
此次出行首次拍照留念,也要承惠州君的“傻瓜机”的功劳!
农历二月,天气仍冷,我们还穿厚衣服!看:女儿穿着一件雪绒绒的厚裙子,皮肤粉嫩嫩的,一脸至真至纯;惠州君的儿子大班了,不苟言笑,一脸严肃。两个孩子坐在一架编织着鲜花绿叶的小马车里,手扶栏杆,定格在那个美好的时光里!如今我女儿高三,他儿子大二了!您能说“此地我已经游览过了,就不能再来了”的话吗?“物”是与非,人也“是”或者“非”啊!
人生中弥足珍贵的,就这么一瞬!因为一瞬,是我们无数光阴累积的生命的精华,会深深凿刻在内心深处,成了属于自己的永恒!
之后,我们还介绍了不少亲们去龙佳,感受龙佳。
今年,我们挣脱一切束缚,一家重游漳州市角美龙佳山庄。我们没再约人,因为很多人会说“我已到此游过”了!
东风风行S500——我的第二辆国产MPV,好不容易来到了龙佳。奇怪之极,遗憾至极:听说动物园没有了,只好先买票登龙佳公园!印象深刻的是刚进园就攀登的繁花藤蔓拱峙的门洞。当年,阴翳避日,怎的如今却稀稀疏疏的、老气横秋?
再往上,那个宽阔的广场,亭子、立柱、阁楼……蓝蓝的瓦片映着蓝得发热的天空,依然有点光鲜明丽,同时展露出疲惫和衰老——时势不同,面目依稀,却又透露出一种难以名状的“非”!
沿着铺砌的山路向上,龙眼、香蕉、荔枝——这些闽南常见的花树遮天蔽日的,宛如敦敦老者。它们和我一样都老去十几岁了!
我们一家,看一下名人石雕;深深地闻着山顶榴莲的浓香;陪肥胖的笑弥陀合几张照——当年两个孩子分别坐在弥陀的腿上多么天真可爱!钻一下盘踞的长龙的身子所形成的洞;惊奇于一块形如弯月、题着“半月沉岗”的石头;瞻仰妈祖塑像和庙宇……
我一直有个疑惑。当我们都把祖国的、世界的名山大川当作首选,然后跟着旅游团走马灯似的转个头晕脑胀的,花了钱财不说,有时还买了个生气,落了个精疲力尽。其实,仔细想想,美景首先在家乡,在自己的点滴生活中。
只要我们用心,就会发现,自己家乡的景致、历史、人文,也是丰富多彩的。
家乡龙径村有个“探山尾的传说”,听着探山里头隐隐约约的龙船上的呼救声和擂鼓声,遥想着苦痛的不幸和绵绵的诗意。后壁沟村的威惠庙,精美绝伦的雕刻和左右不对称的设计,以及被洪秀全的太平军(本地人说的“长毛”)所损毁而留下的遐思。银塘那边的“潭内十八景”和许多离奇古怪的传说故事,还有那宋代皇帝后裔带给村民的无上荣光。当朱自清趁着蒙蒙夜色,漫步荷塘,心平气和地感受那一片田田的荷叶与优雅的荷花时,那种景致,您能说,我们身边没有吗?
从芗城区浦南逆流而上驶往华安县新圩古渡口的“电船”,我县名人汤晓丹由此走向外面广阔无垠的世界,为国家的电影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籍贯在芗城区天宝镇,生长于平和县坂仔镇的林语堂,不也是从偏僻的小山沟,沿着清浅的九龙西溪,往厦门,再走向五湖四海吗?他在《感悟人生》里,对“四周一起一伏的山脉四面环绕,”美其名曰“东湖”的深情描述,去厦门求学时小船由大人抬过浅滩、西溪月夜乘船下两岸的点点灯火……当他的人生之舟行驶到晚年,有哪里的景致可以和故乡相提并论?
而尼采的唯心主义论,在特定环境下,也是成立的:只要我觉得家乡最美,那么,它就最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月是故乡明”也可以为证!
龙佳公园的景致,也和咱们家乡的风景一样,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充盈着回忆过往与向往未来的思索。那美,在心里呆着,站立成了人生的风景!
这不,我们来到了“生日园”!大树下石头上,随机安排的十二生肖,形象、精巧、可爱。女儿爬到龙的身旁,倚靠着,留下几张重逢故地的想念。我也自恋了一下,和那只俏皮灵巧的老鼠合了一个照——这儿,以前,我来过;如今,我,又来了!
终于要离开龙佳公园了。我望着身旁的动物园大门,请求她俩,进去看看嘛!
龙佳动物园里带给我的震撼,更是一种空前绝后啊!
一进大门,昔日的热闹已經乌有,左边龙眼树下隔断的一间间动物“圈儿”,空荡荡的,改成了烧烤。当年,几只十分矮小可爱的蒙古小野马乖乖地在树下踱步、觅食;这会儿,猛然回过神,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龙眼树仿佛苍老了、憔悴了,像个老大爷,想要诉说他昔日的无限风光。我独自前行,瞧见前头那弧弯弯的看台和表演的棚子,荒芜,萧索,孤单,寂寞。仿佛,有一只小羊在香蕉下扯着草儿,远处铁丝网控制着的老虎和狮子,都趴伏于地,蟒蛇们的家居在阴暗里漏出一角,会数数的鹦鹉的微型阁楼被围墙隔挡在远方……一晃眼,它们就飘飘渺渺地幻化成了记忆!
失望之余,我瞧见一道由条石所建造而成的水槽。凹凸不平的石板,隐藏在浓阴里,早已为世人熟视无睹了。我却在这第三次的龙佳山庄之行时,注意到了它!
我小时候常听到的“农业学大寨”,是敬爱的毛主席号召的,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大搞农业建设。全国各地修建的输水渠,如细龙,如银蛇,蜿蜒绵亘在山野之间。从长泰县城往龙海角美途中,有一座输水的巨龙。水渠跨越这条车水马龙的县道,路旁两根参天石柱,棱角分明,雕饰华美,嵌着庄严硕大的标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高高的,从蓝天底下伸向远方。我所见的最宏伟壮丽的水渠工程!
如今,它们已经成了一道道风景。您不会勾起对过去时代无尽的联想么?
世界永远都是新的,人生也是,却又残酷地在新旧交替中。精彩的表演、崭新的广场、热闹的游客,往昔的荣光犹在眼前。现实的,也可以把它们看作“美”——“沧桑之美”啊!
繁华最好,冷清凋敝也不错啊。只要心在,生命的痕迹所到之处,都是属于你自己的风景!
如果有缘,我愿再游龙佳!打开地图看一看:龙泉阁、清惠宫、游泳池,对了,剑头那边,还有个射箭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