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李穗菡
第一,独立学院作为民办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借助于公办高校的办学优势和社会资金的投入而发展起来的,其办学经费来源于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管理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在基地建设上,为满足人才培养的急切需求,独立学院只能选择多方合作,对于实习基地的质量则没有过多考虑,缺乏计划性和梯度性。第二,实习基地大多依托于母体高校的资源,或是利用现有的人脉资源设置,没有更多的选择权,表现得比较随意性。对合作企业的外在条件比较看重,如企业的规模、等级、外在的知名度等;对内在环境质量要求较随意,如对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工作氛围、个人成长条件、实习效果等。第三,独立学院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较常见的是采用顶岗实习模式,即学校向企业输送实习生这类合作方式,由学校统一安排进行实习,且实习时间上必须维持4~6个月。这一方式,既增强了独立学院的办学实力,也弥补了企业缺人的局面,并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长效合作。
第一,实习前,学生对于去校外实习有一种新鲜感的心理状态,不仅能摆脱枯燥乏味的室内课堂,还能获得企业实践机会。实习时,学生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部分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产生了不愿意从事旅游行业的想法。第二,独立学院一般在各省市本科第二批次或者本科第三批次招生录取,对于本科生来说,更是眼高手低,不愿意到一线实践,从而缺乏对旅游产品及服务的深入了解[1]。并且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实习活动中,仅在某一部门的某一个岗位进行实践,没有轮岗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对整个企业的了解并不深刻。第三,学生认为实习只是一种短期的体验,并没有人才培养机制,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顺应学校要求去实习,实习期满即可离开,因此在实习过程中,缺乏对实习单位的认同感,缺少人才之间的竞争氛围,使得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差,脱离了实习初衷,未达到预期效果。
第一,旅游企业在接受实习生后,仅有三天的短期岗前培训时间,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文化、企业构架以及工作中的相关技能。而实习期间,培训多体现在为适应岗位需求进行的技能操作层面,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第二,旅游企业在与院校合作的同时,利益是放在首要位置,企业作为盈利机构,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经济成本,投入产出比是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考虑最多的问题。第三,在接受实习生的同时,旅游企业在对待正式员工与实习生的待遇方面也有所不同,其人力资源规划也处于薄弱状态,这势必会造成实习生心理上的不满。第四,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旅游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其他方面比较薄弱,如技术交流、学术探讨、课题研究等,合作并没有进入深度交流。
校外实习基地是指学校通过与酒店、餐饮企业、旅游景区、旅行社等签订实习协议,由旅游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的实习场所[2]。
很多独立院校在选择校外实习基地中,仅以现有的人脉资源来洽谈合作,一旦双方人员变动、旅游企业转制等情况出现,合作也就难以进行。因此,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梯度上,并没有考虑企业规模大小或经营环境,只要有人脉资源,则与其合作。在关系的维护上,也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实习基地评价标准,对于旅游企业内部文化建设是否符合本校人才培养方向完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造成了旅游企业的管理与高校管理脱节。
独立学院为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校,必须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但作为独立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比较有限,要与旅游企业深度合作的机会并不多。因此,主要合作模式停留在学校负责理论教学,旅游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学习,在专业建设、教材合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并没有进行深度合作,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校外实习基地的积极作用。同时独立学院硬件与软件条件较薄弱,不能为旅游企业开发出新产品,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使得旅游企业与独立学院深度合作意愿不强[3]。
独立学院与旅游企业合作初期,并未对学生的实习意愿进行调查。仅以统一安排作为实习规定,让学生集体进入某企业进行实习。作为学生,当偏离了他们实习预期的愿望及需求时,对于校方、企业在后期实习生管理中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院校缺乏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培养计划的建设;企业缺乏针对实习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学生提前离职率过高,影响了学院与企业未来的长期合作;此外,当学生未能从实习中获得所期望的实习效果时,甚至会对旅游行业失去了原有的热爱,放弃从事该行业。
针对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特点,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采用“校企对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整的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即一是旅游行业的认识性实习;二是旅游产品体验性实习;三是酒店服务和管理实习;四是旅游行业和毕业实习[4]。
它是一种入门级的校外实践课程,作为《旅游学概论》《旅行社管理》的配套实习课,在了解旅游行业基本情况后,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之后进行。时间: 1周,第1学年进行。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大一学生在本地进行旅游行业的认知性实习,其中包括各类星级饭店、旅行社、主要景区等参观学习。通过本次校外实习,使学生获得初步认识旅游行业,培养深入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过《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旅游目的地管理》等课程之后,学生对旅游产品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研究兴趣后进行,时间:2周,第2学年进行。该项实习是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体验旅游行业,体验游客心理和需求,从而能站在不同角度看旅游的问题。从选择旅游线路,到乘坐旅游交通,再到旅游景区游览,通过吃、住、行、游、购、娱等,体验旅游活动,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工作能从客人角度思考问题打下基础。
该实习是在学过《酒店管理》《服务运营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课程后进行。时间:20周,第3学年完成。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并熟悉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业务。实习期间,请实习酒店部门经理和主管作为学生企业导师,为今后从事酒店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该实习在完成《导游实务》《旅游政策法规》《旅游产品设计》《旅游景区管理》等课程和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等之后,学生毕业论文和就业结合,时间共8周,在毕业前进行。实习可深入旅行社企业、旅游景区的实践学习。其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旅游行业业务的基础上,熟悉导游工作,了解为其今后从事旅游行业工作和导游服务工作打下较好基础。
独立学院与企业合作必须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建立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第一,学校与企业集团合作。企业集团作为一个大的机构,旗下拥有更多的产业,学校与集团的合作解决了单个企业的难题,企业集团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岗位,而学校则为企业集团培养人才,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第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企业应接受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目的使更多的教师了解专业实践知识与企业文化,从而加强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再由教师将集团的文化带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实习之前已经融入文化。第三,成为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学校在校庆、讲座等各种大型活动中,积极邀请企业精英、代表等参加,既为在校学生获得更多的企业前沿信息,也增强了企业提升宣传的效果。
规范化管理是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重要保障,因此,管理制度的建设在整个“渐进式”实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实习准备阶段,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内容要具有确定性,规范双方合作行为;成立校外实习管理工作领导团队,建立实习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其次,实习进行阶段,制定系统、配套的实习制度,如《实习奖惩制度》《实习管理制度》等;建立监督机制,实习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学生提交实习小结、实习报告,指导教师定期到实习单位探望实习情况。最后,实习结束阶段,校外实习基地对每个学生出具实习鉴定、实习证明、召开实习总结大会;校内学生实习结束,组织召开实习汇报会,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
表1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评估指标体系
校外实习基地必须建立科学、系统、可操作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量化指标对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管理进行全方位、系统的考评,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应设置“实习基地条件”“实习基地运行”“实习基地效用”3项一级指标[5],3项一级指标下又细分为11项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总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保证,是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更应重视理论培养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用以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林启德.校企共建本科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
[2] 卢娜.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究——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4).
[3] 朱爱辉,杨莉.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企业合作模式研究[J].教改教法,2015(4).
[4] 王兆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途径的尝试——“学院+行业”大旅游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旅游研究(季刊),2009(5).
[5] 祁颖.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新思路和基本模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