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晴 秦昌盛
摘要:当今艺术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已经越来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艺术文化产业为高校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艺术学科教育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发展的现实选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围绕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开展,从战略高度认真思考、规划其目标与方向,培养既注重自我实现又适应社会进步,既适应艺术文化产业发展又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艺术文化产业 高校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6-0171-02
艺术文化产业是以市场化方式进行,以满足人们艺术文化需求为目的,其中各种活动依据产业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艺术文化产业作为艺术与经济相结合的一个文化产业重要分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国家进一步加强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艺术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这也对构建新型的人才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引擎,培养适应现代艺术文化产业发展和革新的创新创业人才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
一、艺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向
在美国商务部国家经济分析局发布的“2008-2011年度文化艺术对美国民经济影响数据报告”中显示,在美国经济中文化艺术产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为国民的就业、创新经济的新观点和新观念,特别是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有着重要的贡献。许多国家如英国、意大利、韩国、德国、印度、日本等国家,文化艺术产业都日益成为了GDP增长的重要部分,中国也正力求突破传统的艺术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在新经济、新媒体、新环境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
我国的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现在正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因此发展的空间和优势都非常突出:一是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渗透性和辐射性;二是其发展可以促进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及当代艺术文化的繁荣与进步;三是产业化结构有利于我国的对外交流与贸易,从而使艺术产业成为我国创新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我国文化艺术产业的还不足以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其问题也非常突出:一是我国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二是艺术文化市场体系缺乏统一规范、有序竞争;三是艺术文化产业法规建设滞后、还存在着体制不顺、管理不畅等诸多问题。
(三)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势
一是我國艺术文化资源面临大调整、大整合的发展时期;二是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比如艺术文化与旅游业、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等;三是艺术文化产业已经从自发发展转向了自觉发展。专家估计未来中国的艺术文化产业将进入发展的全新时代,投资规模将超过万亿,容纳数百家艺术文化类上市公司。
二、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
当今国家与地区间的竞争,主要是人力资源与智力成果的培育和发展方面的竞争。近年来政府给予创新创业大力的支持,人民的创新创业热情也日益高涨,正实现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转型。
20世纪40年代开始兴起了创新创业教育,随后很多西方国家受到影响并开始广泛重视,这种教育模式对后来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模式成熟、完善:一是培养目标明确,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将个人发展与产业振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二是为创新者、创业者、研究专家分门别类的制定教育方法和培养规范,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协同发展,完善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竞赛;三是产学研相合作,打造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和扶持广大师生进行创业实践,与高校的科技产业园和企业对接,并提供政策、市场和融资等多方面的支持。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目标不明确、学科边缘化:创新创业教育在许多高校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未能建立统一的系统性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无论是教学投入,还是科学管理都没有给予高度重视;二是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不规范:教学停留在对教材的课堂讲解和一些创新创业案例的分析上,缺少教学互动与实践活动,各个高校各自为战,教学大纲不统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不科学、教学方法不多元,进行支撑教学的课程学术研究力量匮乏;三是专业师资缺乏、考核体系不完善:大多数高校由辅导员、学团工作人员来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授课,而拥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创新创业型师资缺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否提高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考评体系,无法真正找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的突破口。
目前我国文化艺术产业发展速度飞快,但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却非常匮乏,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的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在高校建立系统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三、艺术文化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之建立
现代知识企业主要赖以生存的是对卓越人力资源的需求,因此在人才培养机制上与我们传统的高校知识技能型教育还有很大的区别。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之下,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构建以艺术学科为中心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完善人才培养链,打破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制定可量化标准,实行可操作性评价,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并应用于实践。高校根据艺术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必备的知识结构、实践技能、人文素质、管理能力等融合的趋势,应该构建起综合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多元模式的有机结合。
高校艺术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主要有创新型和管理型两种人才,这种培养模式与艺术学、传播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许多学科都有关联,要使其有别于传统学科专业下培养的人才,既要充满创新思维,又要懂得产业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并赋予企业家的创业才能和创新精神。因此建立学院制教育模式和创新创业课程模式、创新创业项目模式和创业园区模式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要。
(一)創建学院制教育模式和创新创业课程模式
人才培养落实到高校,即涉及到专业学科和专业设置。因此,创建创新创业学院,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活动的基本知识,开设创新思维、创业能力训练课程,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创业专才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创业的组织协调力、决策力等。及时根据市场的需要、产业的发展更新调整开设艺术文化产业系列课程,不只是学习单一的艺术学科,将教学发展为集经济、管理、文化、艺术等多元化、交叉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促进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革新,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教学,扩大教学内容。达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重视能力训练和项目实践相结合、培养与就业相统一的目标,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现代产业运营的复合型的艺术文化创新人才。
(二)创新创业项目模式和高校科技产业园模式
现在已经有许多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工作室,有的也在拟建创新创业学院。在高校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可以先开展创业资金需求不大的小型项目,也通过学校给与经费支持和鼓励学生自己寻求投资相结合,虽然还只是初期的阶段,但是确实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技术、资金的支持。但是,这样的支持还是远远不够的,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化,使学生的创新创业延续到艺术文化产业的链条中,而不仅仅是小打小闹,让学生从创业融资、创业市场的评估、人才招聘、管理流程、创业企业风险等各方面全面体验创业。
高校艺术类专业应该通过建立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发挥以高知识性引领艺术文化产业的作用,把在艺术文化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产生的教学成果与企业投资结合产生高知识产权产品,投放到艺术文化产业中,提升产业的知识层次;与创业园区紧密结合,参与企业产品创新及市场运营,利用孵化器切实推动对艺术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其中,高校科技产业园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创新主体,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平台,通过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创业机会、体验创业风险、掌握运营模式技巧,形成良好积极和谐的创业氛围。
艺术文化产业主要是通过开发利用艺术文化资源和知识产权,生产出产品或配套的服务,因此需要智慧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进行技术的革新和艺术的创造,需要有创业热情的创新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而这种综合性的艺术文化产业人才就是我们要培养的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他们具备独立思维与创新意识,富于探索精神和敢于突破传统的,能尽情发挥创造性智慧并不断创造无限的创意与价值。如果这种人才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开花结果,无疑将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