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雪
《加德满都的风铃》是一首歌,歌中反复吟唱道:加德满都的风铃,它不在这里,它无处可寻。有人说这个风铃暗喻一份唯美动人的美好爱情,有人说这个风铃代表渴望真爱和包容,有人说这个风铃意指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加德满都的风铃,每个人都在憧憬找寻着它。不知我的风铃遗落在哪儿了?我背上行囊到尼泊尔,想要在加德满都寻找到那个属于我自己的风铃。
加德满都分为新城区和老城区。新城区缺少先进的设施和交通工具,却在混乱的规划中,努力向现代文明发展着;而当我一步迈进老城区时,时光霎时回溯到中世纪,行进在曲折、狭窄的街道上,在广场凌乱的人群中,千年都城的历史感扑面而来。从新城到老城,我仿佛跨过一个时光新旧交替的边缘,似乎一只脚已经跨入新世纪,另一只脚仍在传统中一如既往。在尼泊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信仰,让我感触最多的是他们脸上流露出的祥和之气。
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以一个老皇宫为中心,周围布满各种寺庙建筑。那一幢幢砖红色的建筑气势恢宏,如同一件件精美的古董,古旧中散发着温婉的光芒。和世界上所有著名的廣场一样,杜巴广场上人潮涌动,不一样的是,比游人更多的是本地居民,他们的家就散落在神庙和皇宫的周边。杜巴既是寺庙,是集市,也是他们的生活中心。
我曾惊讶于尼泊尔人为何不将这些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圈地保护起来,却任其与百姓的生活与共。这里本该上映着一段段前尘的影事,而不是人间烟火。
游走于广场的角角落落细细探索,真实质朴的生活气息令人不由得放慢脚步。广场周边都是低矮的民居、商铺,每隔几步就会遇上一座神庙,一些屋顶上长满青草,墙角布满青苔,为红砖瓦房增加了沧桑感。
向低矮的木门内张望,几乎看不到家具和电器,可每一个站在门边的尼泊尔人,只要看到你举起相机,总会对着镜头绽开一个最美的笑容。男女老少的脸上看不到生活的苦难,他们安宁的神态中也看不到岁月的痕迹。尽管物质不富有,但他们拥有绝对的精神上的平静,是他们的存在,才让这古老的杜巴广场生气勃勃。
一位抱着孩子站在家门口的母亲特别打动我,她面容姣好,穿着一件玫红色的旧纱丽,鲜活的生机和靓丽的色泽将身后破败的房屋衬托得活色生香。和她手中抱的婴儿一样,她有着无比纯真的笑脸。在她头顶的屋檐下悬挂着一个生锈的铜风铃,风铃的上端是两条昂首的眼镜蛇,下面的铃铛则是一群飞鸟的羽毛。风铃摇响的一瞬间,我不知道是希望这个世界发展得更加现代化好,还是保留一点原始更好。
脚步匆匆的景点观光中,我们意外地有过一小时坐在屋顶阳台凉棚下喝着香喷喷的大吉岭红茶的悠闲时光。那天中午,在杜巴广场边的一家小饭馆里吃完午餐,收完碗碟的服务生,给我们每人倒上一杯大吉岭红茶,又指引我们到屋顶的天台上。
与我们同行的一位画家得以站在楼层的高度上,透过一个接一个的屋顶变化去感受这座古城的绝美风韵。回家后,他用画笔画出了杜巴广场上的庙宇塔寺,描绘出光影中古老建筑的美丽朴拙,让人觉得,时光就该被这样一笔一画地记录,而非急速的镜头捕捉,这样的节奏恰好与加德满都的悠闲时光相互承接,在静默的笔触中彼此对话。
两位长相帅气的尼泊尔小哥,并不因为我们已经用完简易的旅游餐而赶走我们,相反,他们一次次上楼来给我们续茶。我站在楼上,看到许多庙宇的重檐下高悬的风铃。
从加德满都前往博卡拉的山路中,在途中的巴士停车休息站,待我们在露天的凉座上坐定,在一边煮奶茶的小伙子给我们每人奉上一杯香味奇特的奶茶。尼泊尔人爱喝的羊奶,加上当地特有的香料,使奶茶中充满了香料伴着红茶的奇妙之味,香气强烈而刺激。旅途中的小憩因为这杯奶茶,顿时驱散了一路的劳顿。
煮奶茶的尼泊尔小伙子,不因为我们是游客而随性敷衍,每一锅奶茶他都用心去做,所以才让我们在舌尖上品尝出独特的异国风味。凉座后是一座带楼梯的圆形凉亭,高高的亭檐下,一串风铃随风摆动,起身离去时,我听到风铃的叮当之声,在荒野中传播得很远,很远。
几天的尼泊尔之行,让我终于看清楚生活的本来面目。印度哲人奥修说:你唯一的责任是对你的本性负责,不要反对它。放弃恰恰成为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