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钰
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取决于父母的。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对家庭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人民日报》曾刊登过文章《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其中提出的家长层次论有5层,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层次?
现代生活水平高了,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除保障为孩子提供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以外,基本是孩子“指啥买啥”。家里条件没那么好,还会觉得是对孩子的亏欠。
有的家长不惜砸锅卖铁买学区房,暑假花3万元给孩子报补习班等。初衷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通过这些外在条件让孩子更好地学习。
同事张哥说:“儿子跟我一点也不亲。我这天天忙着工作,加班、出差,不都是为了给他多挣些钱花!”另一同事反驳:“现在讲究的是陪伴。你再不陪孩子,孩子就长大了。”
父母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是应该的,但仅仅在金钱上付出、在孩子的低层次需求上付出是远远不够的。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一样。“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有两位爸爸:一位爸爸为了做生意,赚更多的钱,错过了孩子很多的成长过程。儿子出生、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他都没赶上。他没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甚至仅有的几次送孩子上学,还经常搞错班级。另一位爸爸在业余时间会陪女儿讲故事、散步、做游戏……逢人就说女儿是贴心小棉祆,跟自己特别亲。
你觉得两位爸爸、两个孩子谁更幸福呢?答案不言而喻。时间挤挤总是有的,钱是赚不完的,工作也是做不完的,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要舍得为孩子花点时间,与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过程,别把自己当成家庭教育的局外人。
什么是教育的目标,可能很多家长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举个例子:你想培养孩子的某些品质,善良、正直、勇敢、诚实、自信;你想让孩子成为有出息、有前途的人,上重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找好工作……这些就是目标。家长根据这些目标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是完成教育目标的过程。
但事实上,很多人对教育孩子没有具体的目标规划,想―出是一出,也不顾及孩子的想法。三年级的芳芳诉苦:她妈妈给她报了10个辅导班,占据了她所有的休闲、娱乐时间,她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学习机器。一些舞蹈、书法特长班都是爸妈让她学的,她并不喜欢。
孩子不感兴趣,学这么多的意义何在?与其画个好大的圆,将来无法填满,不如现在脚踏实地,完成每一个可行的小目标,前提是这些目标的设立必须是和孩子一起规划的。
托尔斯泰曾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同学小林上学的时候是个特立独行的女孩,经常把头发染得五顏六色,通宵玩游戏,玩极限运动,怎么潇洒怎么来。但她结婚有孩子后像变了一个人,每天用规律的生活来替换从前的率性。为了陪孩子学习,她还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每天和孩子―起学习、进步。她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还为自己更新了知识库。
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当代家长不像从前只根据经验教育,而是对教育方法、教育技巧、孩子心理健康都有着迫切的需求。通过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让家庭教育的方式更加合理,让孩子的成长少走一些弯路。这就是言传身教正确的打开方式。
看过《爸爸去哪儿》的人都知道,嗯哼是个“难搞”的小朋友,有时候面对任务,他没有安全感,对未知的事情感到害怕。杜江是这样做的,他告诉嗯哼,“这个任务不存在风险,不会遇到可怕的东西,你要勇于尝试,即使做不到也要试一试,爸爸永远支持你。”
现实中很多家长是怎么做的呢?“再哭就不要你了,丢人”“你怎么不学学人家”“笨死了”……为人父母,最高层次就是时常给孩子怀抱、温暖,支持、鼓励孩子去发挥,而父母就是他坚强的后盾。
家长们,你在哪个层次?
(司志政摘自《留学》2018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