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2018-05-12 08:07易华姜淑霞秦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3期

易华 姜淑霞 秦伟

【摘要】 目的 探究肝外胆管结石运用核磁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 均经病理及手术证实, 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 40例)和对照组(采用腹部CT诊断, 40例), 分析观察两组诊断检出率及诊断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诊断检出率为82.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满意度为9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腹部CT诊断相比, 肝外胆管结石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检出率和诊断满意度, 诊断准确性较好, 可以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关键词】 核磁胰胆管成像;腹部CT;肝外胆管结石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3.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oancreatobiliary imaging and abdomin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ex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Methods A total of 80 ex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patients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nd surgery were divided by random grouping metho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diagnose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oancreatobiliary imaging, 4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diagnosed by abdominal CT, 40 cases). The diagnostic detection rate and diagnostic satisfaction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diagnostic detection rate as 82.5% than 6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diagnostic satisfaction as 90.0% than 72.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abdominal CT,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oancreatobiliary imaging shows higher diagnostic detection rate and diagnostic satisfaction with good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it can be actively popularized and promoted.

【Key word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oancreatobiliary imaging; Abdominal CT; Extrahepatic bile duct stones

继发性胆管结石和原发性胆管结石是肝外胆管结石的两种疾病类型。原发性较为多见, 该类结石主要发生于胆管系统内, 大部分为混合性结石和胆色素结石。胆囊内结石向胆管内排出的情况为继发性胆管结石, 常见结石类型为胆固醇结石[1-3]。胆汁合并细菌感染、升高胆管内压力、胆汁排泄困难及胆道堵塞等是肝外胆管结石的主要临床表现。在人们不断改善营养条件和生活的影响作用下, 胆石症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4-6]。现对于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进行研究, 报告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外膽管结石患者, 均经病理及手术证实, 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观察组男19例, 女21例;年龄最小32岁, 最大78岁, 平均年龄(55.25±12.18)岁。

对照组男22例, 女18例;年龄最小25岁, 最大85岁, 平均年龄(55.39±13.3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腹部CT诊断[7, 8], 选择飞利浦螺旋CT扫描仪, 检查前6 h, 嘱患者严格禁食, 服用温水600~800 ml后对患者进行上机检查, 层厚螺距为5 mm, 重建时选择1 mm。观察组实施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9, 10], 检查前3~4 h嘱患者严格禁食。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检出率。②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满意度。0~100分为诊断满意度评分范围, 分为不满意(<60分)、满意(60~85分)和非常满意(>85分), 诊断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11]。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诊断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诊断检出率为82.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诊断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诊断满意度为9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 肝外胆管结石较为常见, 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作用下, 該病发生率逐渐增高, 且与年龄具有正相关关系, 即年龄越大, 该病发病率越高[12]。寒战、发热、腹部疼痛剧烈、黄疸等是肝外胆管结石的主要症状, 若患者出现胆管堵塞情况, 将容易引发细菌感染, 并引起严重并发症, 例如肝脓肿、胆管炎及胰腺炎等, 甚者危及患者生命[13]。因此加强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早期有效诊断尤为重要, 应做到早期发现疾病, 早期治疗疾病, 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迅速恢复。

CT是一种断层扫描, 其密度分辨率较高, 可有效诊断高密度结石。然而针对等密度结石和泥沙样结石来讲, 其存在较低的分辨率, 漏诊情况较易发生。在CT检查过程中, 大多数结石为高密度影表现, 靶征是结石的直接征象。但核磁胰胆管成像存在无创性, 无射线, 不需要造影机作用就可清楚显示胆道系统, 并且在胆道系统中, 能够将多角度影像图有效获得。此外, 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诊断过程中, 其胰胆管成像的完成需要借助充满液体的腹部组织, 能够对肝外胆管结石敏感的显示, 且在T1加权像上会有不同的表现存在。因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影像诊断技术不断发展、成熟, 其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14]。

在对阳性结石诊断过程中, 腹部CT可提供具有较高敏感性的体层图像, 然而由于CT是一种断层扫描, 在观察某单一横断面过程中, 无法有效定位病变位置, 因此对阴性结石难以发现。但对于核磁胰胆管成像来说, 其存在更加清楚的图像, 能够更加准确的定位病变位置, 此外与检查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技术关系较小, 不存在相关性, 可以对图像进行多方位观察, 能够更加形象和直观的定位病变[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诊断检出率为82.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满意度为9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相比于腹部CT诊断, 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后, 能够取得较高的诊断检出率, 其准确性较好, 且患者对诊断的满意度较高, 其临床价值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 孟令辉. 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0):226-227.

[2] 刘彦丽, 靳元, 陈业鹏. B超及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10):1458-1459.

[3] 荣贵宾. 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 2013(25):86.

[4] 黄萌, 喻晓刚, 王学林. 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影像技术, 2015, 27(5):14-15.

[5] 栾文勃. 探讨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2):131-132.

[6] 陈春梅. 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0):73-74.

[7] 杜鑫. 腹部B超、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对比研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112-113.

[8] 李风琴, 孙庆博. 腹部B超、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对比. 现代养生月刊, 2017(9):56.

[9] 任砚冰. 腹部CT、B超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 23(8):71-72.

[10] 宋岩奇. CT与核磁腹部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分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 23(7):67-68.

[11] 吴东辉. 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6):140-141.

[12] 于新设, 张扬, 张景云, 等. 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结果和应用价值探讨.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 23(11):73-75.

[13] 袁德琪, 解丽君, 贺斌. 腹部CT、B超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 世界临床医学, 2015, 9(8):87.

[14] 姚洪超, 陈娟. 分析对比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医药前沿, 2017, 7(21):233-234.

[15] 王仁财. B超及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甘肃科技, 2015, 31(22):102-103, 151.

[收稿日期: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