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游戏两则

2018-05-12 12:12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扇风扇动风力

汪红云/设计 洪晓琴/评析

风儿吹(大班)

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自制扇风板让空气流动,感知不同质地、重量的材料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不同运动现象。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玩法一

準备:

用泡沫板自制的扇风板若干(见图1);挂物架4个(见图2),分别悬挂由餐巾纸、布、棉绳、铅画纸、玻璃纸等不同质地的材料剪成的长条物(幼儿也可以自选材料制作悬挂物),每一长条物下端挂一个小铃。同种材料的长条物长度一样;记录纸若干。

玩法:

1.一名幼儿独立玩,或多名幼儿一起玩。

2.幼儿先自选一种材料悬挂在一个挂物架上。游戏时,幼儿手持一块扇风板扇动架子上的长条物,感知风的产生(见图3)。

3.幼儿交换位置分别扇动挂物架上的材料,使其随风摆动,并让挂在上面的小铃发出声音(见图4)。

4.幼儿也可将多种材料悬挂在同一挂物架上,观察比较不同质地的材料在相同或不同风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运动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思考记录下来并与同伴交流。

规则:

1.游戏前,幼儿可从材料筐中自主选择游戏材料。

2.多名幼儿一起游戏时,每个挂物架前只能站一名幼儿,如果需要交换站立地点,可以协商。

3.用扇风板扇动时,不能触碰到挂物架上的材料。

4.游戏结束后,把记录纸放到指定地方,并写上自己的学号或姓名,以便分享交流。

玩法二

准备:

用矿泉水瓶拼接三个不同高度、没有瓶底的塑料长桶,然后分别插放到T形PVC管接口上(见图5、图6),在矿泉水瓶连接处绕瓶身贴上不同颜色的条状色纸;纸巾、棉花、羽毛、绒球、毛线等材料若干(也可自制其他材料)。

玩法:

1.将塑料长桶放置成一排,一名或多名幼儿参与游戏。多名幼儿参与游戏时,先各自选择一个塑料长桶。

2.幼儿在塑料长桶下方放入一定数量的自选材料,用扇风板对着入风口(T形PVC管侧口)扇动,观察材料在桶中的运动现象(见图7)。

3.如果开展竞赛游戏,幼儿可事先约定某一高度线(即桶上的某一颜色的纸条),用扇风板对着入风口扇动,看看什么材料能飞得最高,什么材料会飞出洞口(瓶口),以此感知风力和材料的关系(见图8、图9)。

4.游戏结束后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思考记录下来并与同伴交流。

规则:

1.只能通过扇风板产生的风力让桶内的材料运动起来,不可以使用其他外力。

2.游戏结束后整理好材料,分类摆放。

评析:

游戏“风儿吹”的设计亮点在于材料易得,操作方便。幼儿运用熟悉的生活材料,探究风的产生和风力的大小,感知不同质地、重量的材料在风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不同运动现象。

在游戏中,教师重点关注了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比如,观察幼儿是否通过扇风板的扇动来感知风的产生;观察幼儿是否乐于对材料进行比较性探索,从中感知不同材料的不同运动状况;观察幼儿是否在扇动材料时发现了风力的大小变化与材料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观察幼儿是否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变换或增减材料,积极探究动作、风力、材料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尽可能放手让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探究。在幼儿充分探索后,教师鼓励幼儿把游戏过程记录下来:“你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哪里好玩?刚才你玩的时候,你的动作让风力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把它记录下来和小朋友分享吗?”当游戏中发现幼儿只用一种材料进行探索时,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加以引导:“你为什么选择这种材料?你发现了什么?用其他材料试试怎么样?”如果幼儿能使用多种材料进行探索,教师则通过提问进一步加以引导:“当你扇动的时候,这些材料的变化一样吗?哪个飞得更高一些?你能帮它们排排队吗?”在幼儿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自己设计操作方案并通过自主探究加以验证,同时为幼儿提供分享的机会,以让幼儿通过互相质疑、互相验证作更深入的探究。

对镜造型(大班)

目标:

1.感知平面镜子成像特点,即平面镜像和实际物体之间形状相同、左右相反。

2.通过对着镜子为玩偶造型,尝试以客体为中心分辨左右。

准备:

1.四肢可以转动的动物玩偶若干(见图10)。

2.用较大的长方形纸盒自制的镜盒一个,盒内宽边的一侧垂直面上装有镜子,盒底相对镜面的远侧画一个圆,提示安放动物玩偶的位置(见图11)。

3.眼罩一个。

玩法:

两名幼儿游戏,一人当设计师,一人当对镜造型者。两人各执一个相同的动物玩偶。在设计师设计玩偶造型前,对镜造型者戴好眼罩。设计师通过转动玩偶四肢拗出一个造型,并将其面朝镜子放在盒子内画有圆圈的位置上(见图12),然后合上面对镜子一侧的盒盖。对镜造型者等设计者完成后,取下眼罩,面对盒子的镜面站立,先观察镜中玩偶的造型特点,再用自己手上的玩偶拗出和盒内的玩偶相同的造型(见图13、图14)。最后设计师和造型师一起核对是否正确(见图15)。

规则:

1.在设计师设计造型前,对镜造型者必须戴上眼罩。设计师将玩偶放入盒中后要及时合上一侧的盒盖,以遮挡住玩偶,防止对镜造型者看到实物。

2.等设计师说“请你对镜为玩偶造型”后,对镜造型者才能取下眼罩观察镜面中的成像,并用自己的玩偶拗出造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探看盒中的实物玩偶。

3.对镜造型者完成任务后,设计师拿出盒子内的玩偶,让玩偶正面朝同一个方向,两人共同核对。如果玩偶四肢的左右方向一致,则造型成功。

4.幼儿可以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待熟练后,玩偶造型难度可以逐步加大,玩偶数量也可以逐步增加(见图16)。

评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也在逐步发展。针对幼儿常常不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问题,教师借助“对镜为玩偶造型”的游戏来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左右,同时发现实物和镜面成像形状相同、左右相反的有趣现象。

该游戏的巧妙之处体现在镜盒的设计上,它遮挡住了盒中的玩偶,增添了神秘感,让幼儿只能依靠观察镜面成像来造型,给了幼儿探索和思考的机会。对镜造型者经历了观察、设计玩偶造型、再观察、验证、修正等较充分的探索过程。待熟练后,幼儿还同时对几个玩偶进行操作,增加了探索的频率和难度,使游戏的挑战性更大。

对这一游戏的指导,教师运用了以下策略:(1)引导幼儿游戏后进行自我验证,重点关注幼儿验证时是否让玩偶的正面朝同一个方向了。为避免幼儿产生把玩偶面对面放到一起验证的错误,教师可以这么提问:“两个玩偶的正面是否朝同一个方向?”(2)观察幼儿是否真正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玩“对镜为玩偶造型”的游戏。当幼儿游戏成功时,教师可提出试探性的问题来了解幼儿的探索和思考过程:“造型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当幼儿说出“玩偶左右的方向不一样”时,教师可追问:“镜面上的玩偶为什么和实物的左右方向不一样?”(3)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幼儿在多次游戏后,每次拗出的玩偶造型雷同或没有明显的左右特征,教师可以这么引导幼儿:“你还能拗出什么造型吗?”验证时,如果设计师的玩偶和对镜造型者的玩偶混淆了,教师可鼓励幼儿通过细节来加以区分,如衣服颜色的不同之类。

猜你喜欢
扇风扇动风力
夏日说“扇”
为什么风筝有线能飞,断了线就飞不了了?
扇风小能手
蝴蝶
多亏有顶毡帽
帆不是越大越好
最大的积木风力涡轮机14.62万块积木建造
蜻蜓
你会测量风力吗
灯火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