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妮
“18天开18 场小提琴专场音乐会,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即便在西方小提琴发达国家都很罕见。”80岁高龄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刘氏三杰”后代刘育熙谈到的这场音乐会,是指国家大剧院于5月9日至26日举行的第十届“五月音乐节”。以往“五月音乐节”大多围绕某位作曲家或某种音乐风格,今年的“弓弦盛宴”是第一次以某种乐器作为主题,以“名家·名曲·名琴”为主线。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五月音乐节”艺术总监、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为媒体讲解了三大制琴家族的不同特点,并用他的两把珍贵名琴演绎名曲片段。“这次音乐节是对几十年来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的总结性展示。中国的小提琴演奏家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世界各大比赛获奖,为中国争得了荣誉。但除了演奏,我们只有创作出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中国小
提琴作品,才真正称得上有了中国的小提琴艺术。”刘育熙感慨道。
中国四位帕格尼尼获奖者同台“斗琴”
据国家大剧院演出部副部长王路藜介绍,本届“五月音乐节”阵容强大。祖克曼、约夏·贝尔、法比奥·比昂迪、康珠美四位国际小提琴名家,以及吕思清、宁峰、黄蒙拉、黄滨、陈曦、刘霄、高参等十余位中国小提琴演奏家将共同助阵;三大国际知名室内乐团(田野里的圣马丁、欧洲嘉兰古乐团、斯图加特室内乐团),两大国际顶尖弦乐四重奏(“艾莫森”“莱比锡”),以及墨尔本交响乐团、美国太平洋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等中外交响乐团,将在18场音乐会中接连登
台,力求打造“小提琴百科全书”般的极致体验。
“钢琴在国内已经非常有影响力了,大家对朗朗等中国著名钢琴演奏家也很熟悉,但对优秀的年轻小提琴演奏家了解得比较少,我们希望把中国小提琴演奏的水平、力量和生机展现给大家。”吕思清表示。在9月晚的音乐节开幕演出中,中国四位帕格尼尼获奖者同台“斗琴”,上演名曲串烧。同台的六位中国小提琴演奏名家还进行了即兴表演。
技术和音乐完美结合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在发布会现场,一名中国90 后小提琴演奏家以卓越的技艺惊艳亮相。中国新生代小提琴家正在走向舞台。对他们来说,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吕思清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掌握技术非常重要,但全面的音乐修养才是你更上一个层次最重要的因素。音乐的表现最终不是靠你拉得多快,拨弦拨得多准,最重要的是把这些技巧应用到音乐表现中,毕竟最终音乐是用来打动人心的。”他表示,提高音乐表现力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撑,包括对西方音乐、各种艺术史的学习,还要更多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练技术。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做任何事都要讲究平衡,我很喜欢喝红酒,好的红酒既不能太涩,也不能太酸,要涩酸适中,要平衡。音乐也是一样,技术和音乐完美结合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
吕思清强调,中国新一代小提琴演奏家还要增强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学习,这对于提升演奏家的修养非常重要。中国文化中一些写意的或者细腻情感的描绘,对于演奏家理解音乐中色彩变化和意境营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年轻
一代可能对中国的民族音乐了解越来越少,我觉得这与民族作品少也有关系。只有当优秀作品出现后,大家才会愿意去表现它们。好的中国音乐作品是迫切需要的。”吕思清说。
中国小提琴乐曲创作任重道远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育熙出身于“刘氏三杰”艺术之家(伯父刘半农、刘天华,父亲刘北茂)。在他看来,中国小提琴艺术应分两部分,一是小提琴演奏,二是以中国题材、中国感情、中国方式来表达的,以小提琴作为载体来表现的中国乐曲。后者应是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前阵和主体,但目前任重道远。据刘育熙介绍,小提琴起源于欧洲,17世纪被西方传教士带到中国。20世纪,马思聪、何占豪、陈钢等一批中国作曲家开始了小提琴音乐的本土化创作。中国的第一首小提琴乐曲是1919年到1920年由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先生创作的《行路难》,表现那个时代中国青年到西方寻求真理、拯救国家的愿望。真正标志性的中国小提琴乐曲作品是1937年日寇大举入侵中国时期,马思聪先生创作的《思乡曲》,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流离失所中悲愤的爱国情操。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产生了一批表现新中国的乐曲,比如《新疆之春》《夏夜》《在西北的草原上》等,其中最高成就产生于1958年到1959年,以上海音乐学院两名学生为主体创作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现在,它已走向世界,成为被各国欢迎的、具有浓厚中国风格和中国色彩的中国小提琴经典作品。目前还没有公认超越它的中国作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小提琴艺术飞跃发展,人才辈出。“这说明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能把世界各国的精华化成自己的营养。不过,近年来,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倾向:虽然各大音乐院校的小提琴教学成果丰硕,越来越和世界接轨,但我们的重心还是更多放在国际演奏比赛上,对乐曲创作的重视程度有待大大提高。”刘育熙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小提琴作曲缺少世界名曲,还因为存在美学思想上的问题。“很多作曲家把表现技法放在首位,我认为,不管什么艺术作品,思想感情才是第一位的。真正的音乐家一定要表达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东西。首先要有一个高的思想定位,然后有真挚的感情,再加以技术的武装才能感动人。如果你的思想站不住,你的感情淡漠,这种曲子拉出来,观众是无动于衷的。”
刘育熙认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一样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也一样。从巴赫、贝多芬到勃拉姆斯、舒曼,这些大师流传下来的经典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同时,由于历史发展进程和民族性格不同,各国音乐又呈现不同特色。比如,俄罗斯乐曲忧郁深沉,而意大利乐曲充满阳光,里面透着淡淡的忧伤。中国人的禀性是含蓄不张扬、有底气有自信、具有坚韧精神。“一定要让中国的小提琴乐曲既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中国的历史,又能为世界所接受。”刘育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