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茹(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一)丹尼尔·里希特的个人背景
1962年出生于德国北部小城欧丁的丹尼尔·里希特是一个有独特才华的人。60年代之前,抽象主义是欧洲艺术的主流,波普艺术和极简主义也广泛流传,许多艺术家为了作品是该抽象还是具象而茫然。70年代后,波普艺术和极简艺术逐渐衰退,形成了“物极必反”的现象。丹尼尔·里希特开始从抽象主义转变为具象主义,也就是在这以后,他的作品才被大众所接受。
起初,丹尼尔·里希特的作品中大量出现杂乱的线条、拼贴性的元素,狂乱的抽象图像,还有整幅画面充斥着神秘感和绚丽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给人一种恐怖阴暗的氛围。随后转变到具象的表现形式后更能表现出,他对社会、人和生活的特殊情感。
有人说他是历史画家,有人说他是描绘政治题材的职业画家,还有些拿着“写实主义“的标签扣在了他的作品上。里希特不同于他人的写实手法:把世界上的物体真实的描绘出来。而是会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绘画多于理念,而不能把原有的物体再重复,重复只会变得僵化。
(二)为什么要研究丹尼尔·里希特
丹尼尔·里希特用一种新颖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不拘于现实,不拘于模仿。他结合了政治历史题材,加入宗教故事和现代化的元素来表现画面。他作品中的人物极其具有代表性,像蒙克《呐喊》中幽灵似的人物形象。没有明确的五官,飘然的肢体以及鲜艳的色彩,在画面中用寂静的环境和狂躁不安的人物加上绚丽的色彩,塑造出他主观意义上的一种氛围,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最后,丹尼尔·里希特在油画领域上有独特新颖的绘画技法。他将喷漆与油画颜料结合起来,用稀薄的流质油彩和喷漆涂抹在巨幅画布上,把整个画面描绘成具有足够冲击力的色彩。
二、液体肖像人物的形成原因
(一)从抽象到写实主义的改变
丹尼尔·里希特从原来的抽象绘画转变到具象绘画,这也许不是说他走向写实主义绘画,而可能是他转向人物表达只是为了更好的接近他感受到的事物。
1999年,他的画面中开始出现了“人物”:一种没有没有血和肉,没有五官和表情,分辨不出其性别的“人物”。最有趣的是,这些作品中没有五官的鬼魂用肢体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情感,行为动作很丰富,有时手舞足蹈,有时故作沉思,可以让赏画者去揣测作品本身的故事和作者的内心情感。在一次采访中,他说他画的不是人而是鬼魂,这些“人”都不具有形体。它们出现的方式是和人不同的,他们是以液体的形式出现的,他们不具有躯体的固定模式。这是他对‘人是什么’的思考。对他来说人是液体的,也是流动的,一切都在流动中。音乐,绘画,人和世界,流动才是世界的常态。所以我把他这种鬼魂似的人物比作“液体肖像”。
(二)流质油彩对当今的影响
里希特的作品中大部分用的都是流质油彩并且在画面上作出灵动的效果,说到这个手法的影响首先要说到它对我们大学生以及老师的影响。并不是说流质油彩是由丹尼尔·里希特所创,而是在他那里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通过轮廓松动变形来塑造自己的人物形象,创新了现代的绘画方式。
他的作品除了以线造型外,色彩所产生的不仅仅是夺目的视觉效果,也同样使人物更加鲜活,那些敷色的人物很像是随意地晕染上去的。在画面中,一些红、黄、蓝、绿、黑和白等主要颜色经常出现,如《这些谁再次在这里》的作品中,通过丰富的色彩和光线的幻影来捕捉那种超越现实景象的活力,勾勒出一个赏心悦目的多彩世界,从而赋予当代寓言般的梦幻场景。”
三、丹尼尔·里希特的绘画理念及影响
(一)绘画来源于现实生活题材
从国内外的文献可以看出,研究当代油画创作的文献很多,但是研究丹尼尔·里希特的绘画作品的文献很少,关于里希特的文献大多数都是在描绘他的政治背景,并没有从根本的角度去阐述他的绘画理念。而在这一章节里,我主要是从丹尼尔·里希特的个人思想方面的角度来描写他的绘画理念,深刻去挖掘他的内心世界。在上一个章节中虽然有提到他创作的素材是什么,但都是根据他作品的角度来说明他是一个“写实派”的画家。丹尼尔·里希特最大的特点是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也是爱生活爱世界的人。他留心于社会和人类,对社会具有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通过作品的形式教会人们如何去思考问题。前面说到他受到了博伊斯的影响,乐于关注时事,表现时事,他甚至宣称“艺术就是思考”,从而促成了他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作为德国最有名的绘画中坚之一,他对绘画和音乐都有着深刻的理解。我们听音乐并不因为可以验证我们的感受,而是因为音乐可以把我们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更深化,让这种感受更为深刻。绘画也是这样,它可以把我们平常的所见所闻所感受的一切用一种更为优雅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我们的感受更为深刻化。他之所以用心的去体会和感悟这个世界是因为他的绘画来源于生活题材,他认为:“画是如何组织的,这事关艺术和世界的关系,事关艺术家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二)里希特口中的三种神经质的、“偏执的观看”
丹尼尔·里希特以他具有迷幻色彩类具象风格的绘画而闻名,在他那些具有神秘奥妙气氛的作品中,人物常常以“鬼魂”的形态出现。他对于自身的绘画角度分为了三种神经质的、“偏执的观看”,这也就是我们在观看他的每一幅作品时都有不同的感受和视角的原因。
偏执这个词语在中国是贬大于褒的,意思就是说片面而固执,形容一个人过于相信自己的理解而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偏执的观看”是一种相对较特殊的视觉角度去观看某一种行为或物品,而在里希特眼里他总结出来了这三种不同的角度分别是什么,我知道他的这三种角度是在芭莎艺术的一个采访中看到的。在丹尼尔·里希特的理解中,有三种“偏执的观看”。然而在欧洲的语境下,偏执的观看有不同的含义。第一种偏执的观看是监视的目光,比如夜巡。另外一种偏执的观看,就是扭曲的观看。比如嗑了药或者喝醉了,他们的个人感观发生了变化,这时大脑触节的改变导致的偏执的观看。第三种,就是陌生人的偏执的视线,那些身处边缘的人,那些逃难者,那些不熟悉的陌生人的目光。丹尼尔·里希特把这三种视觉角度融入在了画面中的人物身上,赋予了这些鬼魂的生命,使他们在画面中即使没有五官表情,没有血和肉,也能展现出逼真的人物动态。这三种目光和视线是里希特感兴趣的地方,这三种视线下所形成的地方是一个恐怖而又神秘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人类的种种恶习比如:贪婪的欲望。丹尼尔·里希特给我们所呈现出的是一个非常理性而又非绝对理性的世界,他加入了客观存在和客观现实,又融入了自己脑海中那种无限的遐想,是给予了画面灵动性的必然,他认为:人的理性建立起了规整的世界,人的非理性让这渐渐僵硬的世界多了迷人的不确定性。而让他更感兴趣的不是重新呈现这个已知的世界,不是把世界照搬在画面上,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和理念去重新阐述这个世界,重新赋予它生命和定义。之前在一篇报道中看过关于他的采访,他认为:“绘画应当关乎理念,绘画不应该把现实世界里已经存在的东西再重复一遍。”这就是他不喜欢别人把“写实主义”的标签扣在他身上的原因,他把自己与写实主义做了划分,如果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照搬照旧,这样的画法他毫无兴趣。
在丹尼尔·里希特的绘画作品中,每一个画符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蕴含特殊的意义。他的作品中有一副画面是一条红色的折线,一直垂直向下。在一次的记者访谈中,他告诉记者他把这条红色的折线比喻为“股市线”,他说“这是一个抽象的股市指数,股市的曲线是最抽象又最能精确地表达着权力和资本的涌动,这些曲线一直世世代代的影响着每个人。”丹尼尔·里希特的这种绘画理念堪称独特的艺术隗宝,他熟练的将过去几个世纪的绘画风格最大限度的融合在一起,并且从艺术史,大众传媒及流行文化的资源中获取形象,组合成完整的作品。以作品《业主的历史教训》为例,画中类似于鬼魂的人物形象像僵尸一样围拢在一起聆听着一个依稀可辨的黑影的讲述。画面中绚丽的色彩就像是从红外线监视器与药物导致的幻觉中获得的灵感,这就是丹尼尔·里希特三种偏执的观看中的第二种视觉效果。
艺术的最根本来源是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影响着世间万物的变化发展,创造好的艺术就要学会留心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善于运用灵活性思维。里希特的作品是对德国表现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他绘画中关注社会的领域是欧洲艺术界很少涉及的,因此,丹尼尔·里希特的艺术之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丹尼尔·里希特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知识的向导者和启蒙者,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在众多艺术家中摸索着前进,尝试创新的发展新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他的创作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特殊的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的启发。本文旨在通过对丹尼尔·里希特独特的创作手法和绘画理念的研究,展示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多元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袁金强.综合材料在当代油画中的运用[A].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