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年的绝唱
——武城船工号子

2018-05-11 03:08于杨卓艺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丝路艺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船工号子运河

于杨卓艺(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李叔华是新型武城号子的传承人,我们主要对他进行了采访,李叔华介绍道:自己从小就生活在运河边上,那时的漳卫南运河还是一片繁荣的景象,1970年,漳卫南运河的水资源还很丰富,人们出行都靠船,运河上拉煤和货物的商船络绎不绝,沿岸附近都是歇息的驿站,耳边常响起拉船号,时而铿锵有力时而舒缓柔和。嘹亮号子声伴随了李叔华的童年时期,他也是在那个时候喜欢上了这铿锵有力的船工号子。直至1978年,漳卫南运河停运,没有了络绎的商船,运河号子也随之没落。1964年,80多岁的杨馆长将传统船工号子改编成《唱秧歌》在“上海之春”民歌展演会上演出,将这种形式首次带给大家,并得到广泛的好评;1997年李叔华与韩老师参加武城县第一届春晚,那时的运河号子已经和秧歌的形式进行融合,变成了歌伴舞的形式;2006年武城运河号子成功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运河船工号子的发展演变

1、劳动为起源的船工号子:船工号子起源于船夫在劳动中解乏鼓劲的劳动号子,最初的船工号子是没有词的,在紧急情况下比如湍急的河流、有险情的下航时,人们无心念词,只能用最直接的口语词来进行交流。于是最初的劳动号子将“哈、嘿、呦、嗨”类型的口语词加入民歌旋律里,利用最简单的四二拍进行喊唱,强弱规律明显,且不会变换。喊唱的内容并不重要,只是为了让对方接收到信号,起到联络的作用。

2、船工号子的分类:在长期的传唱过程中,武城船工号子根据不同的劳动类型,演生出船工号子的十一种分类:打蓬号、打锚号、拉冲号、拉纤号、撑篙号、撺篙号、摇橹号、绞关号、警戒号、联络号。节奏大体分为短律动型和长律动型两种。

3、生活场景的描写:秧歌形式的加入对船工号子进行了艺术加工,使其旋律更加优美动听,情感更加丰富细腻,加入复杂的歌词,歌词多是描绘家乡景色面貌、刻画经典人物、歌颂美好爱情的主题。

4、歌颂党和领袖:近几年又加入了歌颂党和祖国的题材,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随之加入了歌伴舞的形式,使运河船工号子更加风俗化、戏剧化。二、当代武城船工号子的特点

1、运河船工号子是随着船夫拉动纤绳而喊出的劳动号子,目的是为了拉绳的壮夫能随着律动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

2、运河号子除了能缓解劳动时的疲惫,还能在休息时起到娱乐作用,表达美好的景色,与当地民歌小调结合起来,描绘了两岸富饶庄稼地,运河上川流不息的商船,运河两岸人声鼎沸的场景。

3、运河号子与时代紧密结合,与时俱进,加入歌颂美丽祖国,文明党建的内容,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4、运河号子的歌词通俗易懂,旋律采用民歌形式,简单易学,朗朗上口,拍子简单且不变换,多为四四拍或者四二拍,颇具地方特色。

二、武城船工号子保护与传承方面的思考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现国家对传统音乐越来越重视,李叔华与杨馆长一同参加过星光大道的海选,其节目组对武城运河船工号子的形式非常感兴趣,要走了当天演唱的曲谱,并表示星光大道这个舞台就是想要提供一个平台,来收录这些具有当地特色几乎要失传了的歌舞形式。

(一)虽然武城船工号子的没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但是其传承与发展仍然遇到很大的阻碍,原因有下:

1、随着新文化的冲击,年轻人更愿意赶随时代的脚步,接受新奇的形式,而对于这种传统形式不重视,不感兴趣,甚至觉得不时尚。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去,年轻的传承人少之又少,武城号子传承保护的视频录制时,只有老一辈的人能唱几句,而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唱了,这种形式几近失传,

2、现代化的生活虽然越来越方便,但也造成了这种只有在特殊文化背景下才能形成的号子形式没有重复的可能性,机械化的动力代替了人力的劳动,从前的一人唱众人和的场景一去不复返,因此船歌号子具有不可复制性。

3、演出机会少,没有群众基础,在当代的演出中,新形式的喜剧表演,歌舞表演占重头,船歌号子虽然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入新的主题和形式,可依旧无法引起群众的共鸣,

(二)武城船工号子该如何传承:

1、给予传承人基本的生活保障,我们采访李叔华先生时,了解到他家以经营服装店谋生,可见船工号子的传承并未给他带来实际的经济支撑,因此这种形式的传承在年轻人中没有吸引力。

2、政府积极宣传,创造运河船号的演出机会,积累群众基础,让群众打心里喜欢船号这种形式的音乐艺术。

3、将船号这种形式普及到青少年的音乐学习中来,让孩子们近距离体会这种形式的魅力,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增强了船工号子的传播途径。

武城运河船工号子2006年被评为德州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评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加强了对武城运河船工号子的传承保护工作,比如健全保护宣传机制,增设收录船工号子音响库等等,但是由于艺术本身存在着不可复制性,在新兴文化的冲击下,仍然处于衰落的状态,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及保护。

参考文献:

[1]李福中《黄河号子》,黄河水利出版社,2014版。

猜你喜欢
船工号子运河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赞船工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唱起号子走汉江
瞬间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
川江号子(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