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君 徐丽虹 丘苑清
广东省蕉岭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蕉岭 514100
据研究统计,慢性盆腔疼痛(CPP)患者约占妇科门诊患者的10%~15%,尤其以年轻女性最为常见[1-2]。临床认为其是由于医源性因素、疾病或情感压力等原因引起盆底肌肉伸展性丧失、盆底肌肉过度活动,产生触痛点,盆底肌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的[3-4]。表面肌电是一种客观评价盆底肌功能的检测方法,有研究显示采用基于表面肌电的盆底肌训练是恢复盆底肌肉功能有效的方法[5]。而扩张疗法可以扩张伸展肌肉、放松肌筋膜,帮助肌肉恢复弹性和伸展性,也是疼痛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6]。本次研究对基于表面肌电的盆底肌训练及扩张疗法对于慢性疼痛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4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48岁,平均(31.7±2.9)岁,病程8~29个月,平均(19.6±3.5)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23~46岁,平均(31.4±2.7)岁,病程8~27个月,平均(19.3±3.3)个月;研究组患者年龄24~48岁,平均(31.9±3.1)岁,病程9~29个月,平均(19.8±3.7)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为不明原因慢性盆腔疼痛,所有均为已婚或有性生活史,病程均超过六个月,治疗前经妇科常规检查、B超检查、白带及尿液病原体等相关检查,已排除有泌尿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盆腔脏器肿瘤、感染性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史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详细询问病史记录,进行阴道指诊和表面肌电评估明确病因,采用常规抗炎、镇痛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同样采用询问病史记录、阴道指诊、表面肌电评估明确病因。然后使用基于表面肌电的盆底肌训练及扩张疗法进行治疗并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1)具体治疗实施方案如下:①患者排空膀胱后,将消毒后的电极探头置入阴道内,收集生物反馈电流,通过初始经表面肌电评估帮助患者意识到盆底肌肉的高张力状态。②采用渐进性表面肌电放松训练帮助患者观察到表面肌电活动逐渐减少,躯体肌肉有序的紧张和放松,合理完成这些训练保持盆底肌充分放松。然后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失活性训练):每进行一次5~10s收缩运动,之间有10~30s休息。肌肉活动期间指导患者初始训练时用低强度收缩(30%最大收缩波),放松时表面肌电降到最低水平;然后逐渐使用中等强度(50%最大收缩波)和高强度(80%以上最大收缩波)的间断收缩。训练时间从每次3~5min,2次/日开始,逐渐增加至每次10~20min,2次/日,患者坚持训练直到使静息基线<2uV,使募集恢复时间<2ms。③结合扩张手法治疗放松肌筋膜、恢复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降低肌肉兴奋性。治疗师先经阴道指诊触摸到的引起患者疼痛的肌肉紧束带和触痛点,以手法向垂直方向拉伸或扩张痉挛的肌肉紧束带、触痛点[8],每天1次,每次15~20min。(2)护理方法:①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治疗的成功。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向患者介绍盆底康复以及表面肌电盆底训练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提高其治愈的信心,争取患者的配合。②环境护理。坚持环境的安全卫生整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注意空气流通,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安静的治疗环境,能减少患者的焦虑和不适感。③康复训练护理。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避免腹肌收缩。根据每个患者盆底肌损伤和耐受性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康复训练的原则宜适时适量、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使盆底功能逐渐恢复正常[9]。④治疗的注意事项。对于月经期间或阴道盆腔炎症急性期的患者应禁止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电极片放置不能贴在皮肤伤口处或污染区域,另外盆底肌肉治疗头和康复器要做到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10]。以治疗1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进行四个疗程的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比较治疗前后的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数字0~10表示疼痛程度,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疗效评价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和VAS症状的评分减少情况来判定[7],分为治愈、缓解以及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治愈为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VAS评分减少100%;显效为疼痛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减少70%以上,有效为疼痛症状有所改善,VAS评分30%以上;无效为疼痛症状没有改善,VAS评分减少低于30%。以治愈、显效和有效的例数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中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32 5.98±1.15 4.35±0.92 5.897 0.027研究组 32 5.93±1.13 2.04±0.51 18.724 0.001 t 3.912 13.651 P 0.892 0.003
近几年,慢性盆腔疼痛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复杂,可能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以及心理行为因素有关[11]。其复杂性决定了治疗的难度,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以及易复发的特点,极大程度的影响着患者的健康、生活。对于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应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寻找安全、有效的诊疗策略,一直是临床不断探讨的方向。除了手术和药物治疗,生物反馈疗法、盆底肌训练、手法治疗等也是临床使用较多的盆底康复治疗手段[12]。
表面肌电是目前临床评估盆底肌功能的客观方法,对于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的主要功能特征为慢性过度活动、易激惹、易疲劳以及不稳定。基于表面肌电的检测方法,可以将盆底肌肉运动信号转换为视觉或声音等可感知的信号,通过反馈信号指导患者学会正确的进行盆底肌收缩和舒张训练[13]。国外有临床试验证实,基于表面肌电的生物反馈盆底肌功能标准化训练能够纠正肌肉的过度活动和功能失调,降低患者静息时的肌张力,减少盆底肌痉挛,改善疼痛[14]。另外盆底肌筋膜疼痛是慢性盆腔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肌筋膜治疗对于提高MPS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扩张手法治疗首先经阴道指诊各组盆底肌触摸到引起患者疼痛的肌肉紧束带和触痛点,然后以手法向垂直方向拉伸或扩张痉挛的肌肉紧束带和触痛点,能够起到伸展肌肉、放松肌筋膜的功效[15]。另外扩张疗法还可以降低肌肉疼痛的敏感性,发挥疼痛脱敏的生理作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采取基于表面肌电的盆底肌训练及扩张疗法进行治疗并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治疗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果表明基于表面肌电的盆底肌训练及扩张疗法对于CPP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与于淑丽的等[16]的研究结论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基于表面肌电的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疗法能够指导患者正确进行盆底肌放松和上调训练,从而帮助患者纠正肌肉的过度活动和功能失调,而扩张疗法则能放松肌筋膜能够消除肌肉、筋膜和韧带中的触痛点,两者结合一方面能够更好的缓解疼痛,另一方面可以纠正肌肉功能失调,从而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不过由于本次研究的样本较少,还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临床研究进行评价和证实。
慢性盆腔疼痛患者应用基于表面肌电的盆底肌训练及扩张疗法进行治疗并辅以相应的护理,能够纠正盆底肌功能失调,促进患者恢复盆底肌正常功能,从而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参考文献]
[1] 熊艳.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与现状[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0,1(10):2-3.
[2] 陈娟,朱兰.慢性盆腔痛的康复治疗[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8):11-14.
[3] 黄其会.盆腔操锻炼联合腹部推拿在慢性盆腔痛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5(4):135-136.
[4] 薛雅红,丁曙晴.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1):1803-1806.
[5] 罗淑媛,宋伟峰.慢性盆腔炎患者疼痛程度与焦虑状态护理观察 [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2):106-107.
[6] 陈峰,黄如华,郑玉金,等.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评估[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6,36(11):167-168.
[7] 何秋月,潘叶静,唐晔.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4,16(28):2615-2616.
[8] 徐玲玲.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6):1256-1258.
[9] 曾成,王宁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3(20):245-249.
[10] 王宏,薛紫怡,李梦梦,等.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观察[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7,38(2):320-324.
[11] 黄剑青,尹玲英,黄亦文.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复健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7):25-27.
[12] 杨晓,刘玉玲.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3,40(2):164-166.
[13] 赵鑫鑫,陈睿,秦月琴,等.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慢性炎症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评估[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7):1-4.
[14] 曹琦.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训练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2(23):89-91.
[15] 林琼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的效果分析 [J].吉林医学,2015;36(10):2063-2064.
[16] 于淑丽,王燕翔,胡凤贤,等.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手法按摩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研究[J]. 陕西中医,2011,32(6):74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