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兰 肖向丽
广东省工人医院老年病科,广东广州 510720
老年慢性病一直是这个社会乃至全国的头号难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式的日趋严重,老年人群机体功能趋于衰弱,各种慢性疾病随之而来,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恶性肿瘤、躯体关节性疾病,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病程漫长,多数患者选择回社区接受康复治疗,但往往因缺乏医护人员监督、自理能力降低等影响治疗进程及康复效果[2-3]。鉴于此,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采取有效的院外连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近3年来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分别实施出院常规护理指导及院外连续护理,观察其对患者健康知识掌握与自理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临床纳入60例均为2014年9月~2017年1月我院老年科收治的慢性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1~78岁,平均(68.12±5.84)岁,其中心脑血管疾病10例、消化系统疾病3例、呼吸系统疾病14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0~77岁,平均(67.89±5.31)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11例、消化系统疾病4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其他2例。所选患者均具备正常的交流能力,病情稳定予以出院,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得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内容及分组均经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n=30,±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n=30,±s,分)
注:t1、P1 代表观察组内干预前后比较;t2、P2 代表对照组内干预前后比较;t3、P3代表两组间干预前比较;t4、P4 代表两组间干预后比较
组别 发病原因 防治方法 保健意识 总分观察组 干预前 19.42±4.67 20.24±3.57 20.05±3.14 59.71±3.25干预后 26.84±3.12 25.24±3.65 26.38±3.21 78.46±4.72 t1 7.236 5.364 7.709 17.921 P1 <0.05 <0.05 <0.05 <0.05对照组 干预前 19.68±4.25 20.71±3.29 19.85±3.76 60.24±3.71干预后 22.93±4.59 21.01±2.67 22.97±3.46 66.91±3.48 t2 2.846 0.388 3.344 7.182 P2 <0.05 >0.05 <0.05 <0.05 t3 0.226 0.530 0.224 0.589 P3 >0.05 >0.05 >0.05 >0.05 t4 3.859 5.123 3.957 10.788 P4 <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出院当天接受相同的出院指导,为其发放疾病健康宣传手册,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不做过多疾病治疗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确定患者出院日期后,提前3d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连续护理计划,包括出院后维持治疗与护理项目、心理指导、康复功能锻炼项目等,该计划由临床主治医师、相关护士、康复锻炼师以及营养师等人共同评定,为患者提出宝贵建议;于前1d收集其所有病案资料,并现场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告知患者家属复诊时间、生活事项、日常用药等事宜,并发放健康教育资料;(2)连续护理:定期电话回访,在回访过程中对患者科普疾病健康知识、耐心细致的询问患者出院后病情及用药情况,以评定患者的恢复状况,并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合理的饮食与运动建议,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对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专业指导和处理,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告知患者不按时服药的后果,对患者进行监督;提供我院专业咨询的联系方式,对患者提出有关疾病和护理方面的知识进行详细解答,定期组织患者参与我院健康讲座及慢性病交流会,告知具体时间,以便患者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做到有问必答,以提高患者护理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升治疗信心。另外若发现患者有并发症倾向,应指导其立即接受专科诊治。(3)心理护理:很多慢性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病情进展的情况,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护理人员可向患者展示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病例,缓解不良情绪,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鼓励其通过正确有效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增进与家人、朋友的交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
(1)健康知识:采用科室自设的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围绕慢性病发病原因、防治方法、保健意识等内容进行评估,各项分值等均,实行评分制,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越高[4]。问卷各条目评定者信度值为0.81~0.93,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自理能力:采用自设的问卷调查表,包括健康责任、药物治疗、运动和压力应对等四项内容,每项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强[5]。问卷各条目评定者信度值为0.82~0.95,信效度良好,能较敏感的反应患者自理能力。
两组患者均于出院当天(干预前)及出院后3个月(干预后)进行评估。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发病原因、防治方法、保健知识水平较干预前有明显提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理能力情况比较(n=30,±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理能力情况比较(n=30,±s,分)
注:t1、P1 代表观察组内干预前后比较;t2、P2 代表对照组内干预前后比较;t3、P3代表两组间干预前比较;t4、P4 代表两组间干预后比较
组别 健康责任 药物治疗 运动 压力应对观察组 干预前 15.89±2.55 16.95±1.27 15.86±2.35 14.82±3.21干预后 21.34±1.23 22.17±1.25 21.29±2.16 21.18±2.19 t1 10.544 9.487 9.318 8.965 P1 <0.05 <0.05 <0.05 <0.05对照组 干预前 15.91±2.53 16.96±1.24 15.85±1.32 14.79±2.25干预后 18.72±0.45 18.65±1.38 17.54±1.23 18.74±1.31 t2 5.989 4.989 5.130 8.310 P2 <0.05 <0.05 <0.05 <0.05 t3 0.030 0.031 0.020 0.042 P3 >0.05 >0.05 >0.05 >0.05 t4 10.957 10.355 8.263 5.237 P4 <0.05 <0.05 <0.05 <0.05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责任、药物治疗、运动以及压力应对得分较干预前有明显提升,各指标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以此为背景,老年人群的疾病谱、死亡谱已发生变化,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和负担[6-7]。通常老年患者身兼数病,尽管出院后仍需要接受连续、有效的康复护理[8]。近年来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社区医疗护理服务模式,但其规章制度尚未健全完善,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就为正规医疗机构的连续护理提供较大发展空间[9-10]。临床研究表明[11],良好的院外连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自理能力。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实施连续护理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与接受常规护理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自理能力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生活自理能力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发病原因、防治方法、保健意识等健康知识方面分值均优于同期对照组,在健康责任、药物治疗、运动以及压力应对等自理能力方面得分同样优于对照组。在连续护理中,由院内护士通过电话随访、上门家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连续性护理,弥补老年患者与医生见面少、治疗依从性差的问题,患者能够不断的了解到疾病的相关知识,促进老年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提高,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对病情进行评估,还能够灵活运动护理人员给予的饮食和运动建议[12-13];同时也能得到专业的医疗监督,确保患者可以遵医嘱用药,自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控制疾病进展,以促进病情恢复[14-15]。
综上所述,连续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不仅减轻了家属的负担,也有利于患者社会角色的恢复,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优质的连续护理,使连续护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茜,郭菊红,钟文逸,等.连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9):774-776.
[2] 刘玉玲,石霞,王雪梅,等.老年慢性病患者连续护理小组的设立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896-897.
[3] 陈桂莲.连续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2):117-118.
[4] 陈曦,毕越英,陈海花,等.连续护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 [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758-760.
[5] 陈爱珍.社区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2):1594-1597.
[6] 曾莉,朱晓萍,陈亚梅,等.我国“医院社区家庭”慢性病连续性照护服务制约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11):1281-1284.
[7] 王珊珊,刘彦慧,单秋菊,等.授权和自我效能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3):234-237.
[8] 谌小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护理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149-151.
[9] 陈海花,张岚,滑霏,等.军队慢性病患者连续护理认知测评工具库构建及实证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9):609-611.
[10] 陈曦,毕越英,陈海花,等.连续护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 [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758-760.
[11] 徐春萍.连续护理在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应用 [J].全科护理,2015,13(30):3019-3021.
[12] 孙鸿燕,黄艳芳,张青碧,等.慢性肾病患者对延续护理的认知及需求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28):3975-3977.
[13] 刘维维,杨铁花.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3,28(23):16-18.
[14] 王丽,常利杰,吴浩,等.医护绑定式团队中社区护士对慢性病管理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6):743-747.
[15] 程淑玲,臧小英,赵岳,等.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中应用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1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