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深度指数在休克患者围手术期的监测和调控作用研究

2018-05-11 06:19蔡剑波廖梅苑李悄媛陈长江陈潮世马华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休克苏醒丙泊酚

蔡剑波 廖梅苑 李悄媛 陈长江 陈潮世 马华斌

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广东惠州 516211

休克指生命体征危重综合征或生命危象,因机体遭受创伤、失血、感染等导致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机体组织细胞缺氧缺血性代谢紊乱,以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为临床特征。休克患者循环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呼吸循环管理难度较大,术中需加大麻醉深度,进而增加了麻醉风险[1]。为有效降低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掌握麻醉诱导深度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对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深度进行监测和调控,旨在分析CSI在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各时刻HR、MAP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时刻HR、MAP比较(±s)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指标 T0 T1 T2观察组 HR(次/min) 101.72±10.23 93.34±10.45 75.12±5.82①MAP(mm Hg) 75.41±9.03 92.34±5.43① 87.18±8.53①对照组 HR(次/min) 102.71±10.24 94.03±10.51 90.34±8.67 MAP(mm Hg) 75.40±9.44 90.08±3.39 76.15±7.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休克诊断标准;(2)既往无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药物滥用史;(3)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得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听力障碍、精神系统疾病者;(2)过敏体质;(3)长期阿片、安定类药物服用者;(4)临床资料不全,或不同意参与此研究者。其中失血性休克患者55例,烧伤性休克患者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7例。ASAⅢ~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2~48岁,平均(32.7±3.4)岁;病程2~8d,平均(4.01±0.24)d;体 重 46~ 67kg,平 均(53.45±7.23)kg。 观 察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3~47岁,平均(32.7±3.4)岁;病程1~8d,平均(4.02±0.23)d;体重 45~ 68kg,平均(53.44±7.2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室后开放中心静脉,有创动脉测压。监测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等。对照组按照常规根据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调节麻醉用量。观察组以CSI指导用药,清理额中部、左额部、左乳突部皮肤,粘贴Ag-AgCl电极片,与麻醉深度监护仪连接,进行CSI监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睫毛反射消失后给予3μg/kg芬太尼,0.15mg/kg顺式阿曲库铵。观察组患者根据CSI监测结果,追加丙泊酚和芬太尼用量,CSI值维持在(50±5)后行气管插管。对照组根据BP、HR、SPO2等生命体征,凭经验用药给予插管。对照组患者亦行CSI监测,术中由麻醉护士记录,而麻醉医师均不知道当时的监测结果,术后再根据系统保存结果作统计分析。诱导前如有CSI低于45者或休克指数大于2,不用镇静药或少用。本研究均由主治以上的同一麻醉医师实施操作。术中以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为前提,靶控输注丙泊酚,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5~0.30μg/(kg·min)。观察组以CSI监测结果判断麻醉深度,调节并尽可能减少丙泊酚、瑞芬太尼用药量,必要时停用丙泊酚。术中皆以血管活性药维持血压。

1.3 指标观察

在入室时(T0)、插管后 5min(T1)、手术结束(T2)等时刻测定两组患者HR、MAP,同时测定CSI值。详细记录诱导不用镇静药例数比,两组患者瑞芬太尼和丙泊酚使用剂量,统计患者苏醒时间、可拔管率、死亡率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17.0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刻HR、MAP比较

T0时刻,观察组患者HR、MAP和对照组患者比较(t=0.404、0.004,P=0.687、0.996);T1时刻,观察组患者MAP高于对照组患者(t=2.088,P=0.040<0.05),观察组患者HR和对照组患者比较(t=0.275,P=0.783>0.05);T2时刻,观察组患者HR低于对照组患者(t=8.622,P=0.000<0.05),观察组患者MAP高于对照组患者(t=5.835,P=0.000<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时刻CSI值比较

T0时刻两组患者CSI值比较(P>0.05),T1、T2时刻,观察组患者CSI值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两组患者各时刻CSI值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两组患者各时刻CSI值比较(±s)

组别 T0 T1 T2观察组 99.32±1.02 54.18±1.56 53.10±1.45对照组 99.33±1.03 44.23±1.81 37.72±1.89 t 0.041 24.635 38.196 P 0.968 0.000 0.000

2.3 麻醉维持药物用量及诱导不用镇静药例数比、苏醒时间、48h内可拔管率比较

在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诱导不用镇静药例数,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5);在苏醒时间、死亡率方面,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可拔管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麻醉维持药物用量、诱导不用镇静药例数比、苏醒时间、48h内可拔管率、术中死亡率比较

3 讨论

休克患者有效循环血流量急剧减少,大脑对缺氧缺血敏感性较高,表现为意识淡漠、反应迟钝、昏迷等。由于患者循环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围手术期麻醉诱导的麻醉药物剂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掌握麻醉深度是关键。麻醉深度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李志刚等[2]指出:在麻醉药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患者意识和认识功能对麻醉事件回忆随之变化。麻醉深度包括两个要素,即意识消失、神经反射抑制,麻醉药物过量可引起呼吸、循环抑制,故监测麻醉深度对完善麻醉至关重要。廖梅苑等[3]指出:传统对麻醉深度的判断受术者经验、药物、术前疾病等因素的影响。探寻一种准确有效的麻醉深度监测手段十分重要。

近年来,麻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种麻醉深度监测系统在临床广泛应用。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苏醒期意识状态判定困难,一旦判定错误导致不合理用药,诱发呼吸抑制、缺氧等不良事件。赵洪祖等[4]研究显示,根据麻醉深度监测结果指导麻醉用药,不会增加患者负担和医护人员工作量。麻醉深度指数(CSI)是一种新型麻醉深度监测指标[5],每秒测定2000次大脑活动,应用0~100反映麻醉的镇静深度,分值与镇静程度呈负相关。有研究显示,单纯TCI丙泊酚时,CSI和BIS相关性良好,CSI可反映丙泊酚镇静深度改变。黄国勇等[6]指出,CSI较BIS反应更迅速,监测意识消失、语言反应的精度优于BIS。

有研究表明,即使采用现代麻醉技术,仍有0.1%~0.2%出现术中知晓,而休克患者发生率更高。针对需要减少麻醉药物剂量的休克患者来讲,气管插管刺激具有唤醒大脑皮层的作用,进而对麻醉事件产生记忆。刘雪峰等[7]研究表明,为减轻对循环的影响而一味地减少麻醉用药剂量,可能因麻醉深度不足增加术中知晓风险,故麻醉深度监测非常重要。曹桂林等[8]研究表明,麻醉深度监测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苏醒和拔管时间。本文在休克患者手术全麻中引入CSI监测和调控,以(50±5)中度麻醉CSI值作为标志,常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的对照组患者麻醉偏深,究其原因,推测与担心术中知晓有关。此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在各时刻HR、MAP较对照组更稳定,麻醉药物剂量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可拔管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表明根据CSI监测和反馈调控,有利于减少麻醉药物剂量,加快苏醒,提高抢救成功率。应用CIS监测,能更好地把握麻醉深度,维持平稳生命体征[9-11],使麻醉用药更加准确,十分利于抢救复苏,在休克患者中显得十分重要[12-15]。当然,此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如术中时点设定仅包括围术期操作刺激明显的时刻,未能准确反映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在今后研究中予以改进。

综上所述,在休克患者手术全麻中,应用CSI监测与调控,有利于避免麻醉过深,减少麻醉药物剂量,血流动力学稳定,利于术后快速苏醒,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辉,陶勇,叶勇,等.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循环系统以及麻醉深度影响的比较 [J].医学综述,2016,22(12):2457-2459.

[2] 李志刚,于金辉,李明颖,等.麻醉深度指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麻醉监测中的作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4):298-300,304.

[3] 廖梅苑,蔡剑波.麻醉深度指数监测在休克患者全麻苏醒期意识监测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6,29(5):951-952.

[4] 赵洪祖,杜好瑞,崔二龙,等.不同麻醉深度下丙泊酚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87-88.

[5] 肖琼宇.麻醉深度指数在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2):71-71,73.

[6] 黄国勇,梁宁,黄中华,等.麻醉深度指数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4):530-532.

[7] 刘雪峰,苏远强,彭浩源,等.不同麻醉深度下重度创伤患者全麻诱导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J].广东医学,2013,34(14):2208-2210.

[8] 曹桂林,张建欣,张传阳,等.监测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7,38(3):221-223,272.

[9] 马明,陈静敏,陈利斌,等.利多卡因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丙泊酚与琥珀胆碱麻醉后肌痛的干预作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7):826-829.

[10] 张扬,冯勇,商瑜,等.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炎症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J].医药导报,2017,36(5):520-523.

[11] 金菊英,闵苏,陈其彬,等.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抑郁症患者电休克疗效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10):953-956.

[12] 程旭东,王镜芳,唐华东,等.限制性输液在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9):2041-2043.

[13] 马杰.不同麻醉方式对感染休克患者氧代谢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6):1895-1897,1900.

[14] 路艳,王立维,李玲,等.羟乙基淀粉130/0.4电解质注射液对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及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7):1654-1656,1664.

[15] 漆志民,林宪法,林康,等.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75-77.

猜你喜欢
休克苏醒丙泊酚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植物人也能苏醒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绿野仙踪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会搬家的苏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