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盼
摘要:新入园的幼儿,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习惯集体生活,易于形成孤僻、自私等不良性格。入园后,幼儿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内心的安全感被打破,心理上会产生种种不适应,他们就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此时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幼儿,正确分析哭闹的原因,并帮他们解除心中的担心,使他们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关键词:新入园;幼儿;心理
作为幼儿教师,对学期初新入园幼儿的哭闹声是最熟悉也是最发愁的,每每看到孩子大声哭闹,我们的心里也很难过。入园是幼儿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是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是从熟悉环境直接进入陌生环境的开始。此时的变化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新入园幼儿的心理变化,用心呵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愉快而又健康地度过学前教育。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浅薄的看法:
一、深入了解新入园幼儿的心理变化
对于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的新入园幼儿来讲,哭闹和不情愿是最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常常让家长心疼不已。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他就会产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分离焦虑” 是孩子对所依恋的人和环境消失的敏感性反应,会出现烦恼、忧伤、紧张、不安等情绪,从而使孩子产生一种离开家长的不安全感。“陌生焦虑”是孩子因为接触到新环境和新老师、新伙伴而感到紧张和恐慌,所以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不愿入园。新的变化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二、正确分析幼儿的哭闹原因
新入園幼儿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最常见的分离焦虑症心理因素主要有这几种:
有的孩子担心家长把他(她)送给幼儿园,不要自己了,再也见不到亲人了;
有的孩子担心自己生活不能自理。如:不会吃饭、穿衣服、上厕所怎么办;
有的孩子担心自己性格孤僻,不能和小伙伴愉快地做游戏,被大家排斥;
有的孩子担心自己心爱的玩具被别人霸占,自己没得玩怎么办;
有的孩子担心自己犯错,被老师批评、惩罚怎么办……
三、用心呵护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1.爱心稳定幼儿情绪
幼儿在陌生的环境里,最容易缺乏安全感,而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则是形成安全感的基础。教师应该自觉地把老师和母亲的角色统一起来,而且突出慈母角色,对幼儿充满慈母之情,施以慈母之爱,同时要言语温和,切勿“简单粗暴”进行教育。在和新入园幼儿的接触中,教师应该始终保持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话语、疼爱的眼神,使幼儿更加亲近教师、喜爱教师,进而感到幼儿园的教师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幼儿园就像家一样温馨舒适,从而产生安全、稳定、健康的情感。
2.精心设计活动情境
幼儿生活在幼儿园里,不可避开地要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新入园的幼儿,看着眼前花花绿绿的世界,可以暂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短暂地忘记与家人分开的焦虑心情。但是有些性格孤僻消沉的孩子还是无法快速地融入到集体当中。所以,教师要带领孩子们参加精心设计好的游戏,带他们去观察各个活动区域,从而使他们尽快融入新的大家庭。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要根据各个性格的小朋友设计出不同的活动。比如男生喜欢玩球类、玩具或是活动器械。女生则更多的喜欢唱歌、跳舞、折纸类的活动。我们要投其所好,对症下药。在熟悉环境后,可以逐步观察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与性格习惯,对其成长发展会有明显帮助,这样可以使孩子们愉快的接受园中生活并健康快乐的成长。
3.细心观察幼儿情感变化
每个人都会有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成人如此,更何况是刚刚步入新环境的小朋友呢。他们也一定会有情感上的变化。这时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孩子们的举动,尤其是那些平时比较安静的孩子们。他们不会像那些顽皮的孩子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他们往往比较沉默,遇事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这样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自闭、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使其厌学,甚至哭闹。所以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我们要细心观察并记录他们的情感变化。针对他们的情感变化,我们要及时的关心与呵护、帮助与鼓励,使他们尽快融入大家庭,逐渐适应幼儿教育。
4.热心对“学困生”给予帮助
在幼儿发展阶段,孩子们的身心差异性是比较明显的。尤其在行为习惯上更加明显,有些孩子在活动中会快速地完成活动任务。而有些行动缓慢的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就会出现行动缓慢的迹象。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热心地帮助他们,不要忽视他们或是置之不理,这样会使孩子们的自尊心遭受打击。久而久之,他们对园中活动产生厌倦、甚至是反感的心理阴影。面对此类问题,我们要多用鼓励的言语激发他们小小的内在潜能。如:“你真棒”;“你真行”;“相信自己可以的”。如遇到比较困难完成的活动,教师就要尽可能多的热心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自己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愉快地完成活动任务。
总之,幼儿教师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温柔的善心以及无微不至的责任心。在教育工作中重视、加强和全面培养刚入园幼儿的适应能力,引导幼儿的情绪情感积极稳定地发展,帮助孩子树立积极快乐的人生态度,为孩子们现在、未来的身心健康奠定基础,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帼眉 冯晓霞 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1):296-310.
[2]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D].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朱莉琪 方富熹.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与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8(4).
[4]王美芳 庞维国.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式[J].心理学动态,1997(5).
[5]程学超 王美芳.儿童亲社会道德推理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92(3).
[6]王美芳.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简介[J].心理学动态,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