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典博文约礼践行经典正身润心

2018-05-10 09:49韩桂清
关键词:论语君子传统

韩桂清

摘要:所谓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真知,博文约礼,又在行动中去实践所学,正身润心。山东毕家的“投豆亭”能让毕家明、清年间几代兴盛而不衰,靠的就是族内人学会儒家的反省之道,一切从内求,而不是他求,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自律而不是他律,记住“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一句就受用终生啊!除此之外,<<论语>>中的孝敬之道、学习之道、忠恕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教育之道、君子之道等箴言句句发人深省,让人感慨颇深。两千年来依然熠熠生辉,能不断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期望大家都朝着君子的方向去努力——“形质彬彬,然后君子”。在班级管理中我不断引入经典章句,带领同学们共同进步。

关键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自省言行;投壶射礼;反躬自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基因,是中国人深厚的精神追求,是我们的精神标识。要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一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总书记明确要求,要使中华大地上一切传统文化因素活起来,总书记不但给传统文化定位,还要让他活起来。……根,总书记是在用中国的根来铸中国人的魂。谁都知道,没有万丈深根哪有参天大树?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总书记就是要把中华民族的万丈深根接续起来,长成我们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中华民族要复兴,要崛起,没有根,我们怎么能复兴,怎么能崛起?一个没有精神高度的民族,你说他前程能有多么辉煌?

对总书记的讲话,一定要找到办法,把他落到实处,要找到一种招数。想来想去想明白了,只有一种招数,就是把传统文化同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招就活,不能传统是传统,现代是现代。不能把传统当成古董放在那里欣赏,如果没把它用在中国那就不活。因此我想出了让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进入班级管理工作的主战场,进入中华圆梦的历史过程中。

2016年以来,我与同学共同召开了<<重拾经典,继承传统;学习规范,促进成长>>的主题班会,贯彻落实了新修订的<<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简称<<新规范>>,该主题班会获得了北京市中小学生主题班会二等奖,受到了专家的肯定。在后面的班级管理中我不断引入经典章句,带领同学们共同进步。在此,愿与诸君互通有无,敬请指教!

一、用先贤事例,提升内涵

中国古典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古圣先贤的嘉言懿行,感人至深的事例不胜枚举。有孔子的韦编三绝、匡衡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有曾子杀猪、韩信一诺千金的诚信为人;也有祖逖闻鸡起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坚定毅力;还有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闵子骞芦衣顺母的孝道美德。在因地制宜地教育孩子时,先贤典范俯拾即是,远比空洞的说教深入人心。

引导立志惜时,我以粉笔书写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朱熹<<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階前梧叶已秋声” 等等唐宋诗到小黑板上, 时时激励学生。还以毛笔书写曾国藩联语 “日有所思经史如昭,久于其道金石为开” ,鲁迅自勉联”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 ,朱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名美尚欣闻过友,业高不废等身书” ,"贤人处世能三省,君子立身有九思"等前贤美文悬挂于教室内,文化熏陶随处可见,潜移默化滋养心灵。通过阅读中华典籍,撷取珍贵诗文,汲取进步力量,立志当存高远。“虽然同学们没有进入重点高中,但不影响咱们考上重点大学”。以此话来激励学生,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学贵有恒,天道酬勤。

二、古为今用,自省言行

在山东万家村,有一座著名的投豆亭。投豆亭得名于山东毕家村毕氏先祖毕木,投豆亭是他当年用来投豆的处所。相传明清官宦世家毕木建“投豆亭”时,内置一桌,上置二瓶,旁有二盂,内各盛黄豆、黑豆。孩子每做一件善事,向瓶中投一黄豆;心中有一恶念,则向另一瓶中投一黑豆,以此严格约束自己言行。起初黑豆多、黄豆少,后来黄豆多、黑豆少,每月一检点,每年一总结,没有黑豆,则表明品德修养已达到极高境界……

古代中国人讲究“一日三省”,提倡以自省来完善自身,万家村的投豆亭无疑是对古人自省之道的一种遵循。学古人做法,古为今用。我们班也为此制作了班级“投豆亭”。"红豆"和"黑豆"分别是班级的《思贤集》《自省集》、, 凡是好人好事就记到《思贤集》上,违规小过就填写到《自省集》上, 我们在班级有“投豆亭,回家也有“投豆亭”,每位同学每天回家对照《新规范》进行自省,做得好的填涂“红豆”,需要改进的涂“黑豆”,每周做一次汇总,每月进行一次班级表彰。获“红豆”最多的取前五名,我们将进行奖励。希望大家以此时刻警醒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在老师和班干的带领下,《集贤篇》上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了,《自省篇》上的小过反思越来越少了,班级凝聚力日渐增强,逐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妙境。

三、玩《论语》令游戏,巩固《新规范》

自古以来,孔子用《孝经》谈孝道,用《论语》谈做人,用《六经》钻研礼数。这些书籍影响了众多儒家弟子。这些书籍无不告诉我们正确的行为规范对人一生影响之大。北宋时期的谋士赵普曾经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有些夸张,但这部经典内涵丰富,无论从治学、从政,还是修身养性﹑交友之道,无不给后人深刻的启发。我深爱传统文化,发现《论语》中许多名言警句与我们的《新规范》能对应起来。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学习了新规范。我每周用毛笔书写<论语>令内容六条,张贴室内。每天中午有空就玩论语令游戏。

从唐代开始,筹子在饮酒中开始被应用,变化成了一种行令的工具。我与学生们学古用今,行《论语》筹令,抽到筹令不饮酒,借筹令来学习<<论语 >>, 完善自身的日常行为,凡抽到筹令者请解析本句话,并结合《新规范》谈谈自己对该条令文的认识与体会,涉及到《新规范》哪一条,请读出那一条。如说不出来就请背首歌咏春天的唐诗。直至同学们将此条筹令解析明白为止。再请其他同学抽下一支筹令。每次抽取6支筹令,同学们积极发言,踊跃交流 。对有古雅意蕴又贴和实际的形式和内容,同学们对这种玩法很认可,娱乐之中增长了见识。

如: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等诸多有益于班级管理和为人处事的警句.践行经典中不断正身润心,体会古圣先贤的为人处世原则,从而深入地指导我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四、投壶射礼,反躬自省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投壶几经演变,流传了两千多年,一度极为兴盛,在士大夫中玩得热火朝天。之所以如此,首先因为它是一项"古礼",士大夫们认为是一种雅致的娱乐,符合他们的生活方式,乐于接受。其次,这种娱乐本身可以修身养性,并有健身的意义。

古代人进行的投壶射礼是一种非常高雅的体育活动,也是古人对礼节注重的体现。到了清末,随着西方现代体育的传入,投壶退出了历史舞台。同学们在投壶射礼活动体验中感悟古人的谦恭、揖让之风,体会正己修身的礼仪。并从中感悟《新规范》中第九则﹑第十一则﹑第十二则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其规则如下:

有请主、宾 、司射就位

1.宾主就位。宾主于各自就位。投壶之礼开始。

2.三请三让。宾主互行拜孔子礼,宾、主三揖三让,宾于席位就坐,面对壶所在的方位,做好投壶准备。

3.进壶。投壶之礼,需将箭矢的端首掷入壶内才算投中.

4.宾客请主人投壶,将十只矢投完。为一局。

同学们在午休时或自习课时依次进行投壶射礼的活动体验。每位同学投箭不中时全班大声念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一重要话语。投壶作为礼仪的一种,投壶不仅继承了谦恭揖让的礼仪,还继承了射礼的正己修身的自省含义。“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语出《孟子》,含义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了问题,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反躬自省。

今天虽然不盛行这种投壶游戏了,但是这是我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愿同学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遗余力,在我们的带领下继续努力,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师生同台共同参与,感受自省,形成习惯,提升自我的内在境界。

所谓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真知,博文约礼,又在行动中去实践所学,正身润心。山东毕家的“投豆亭”能让毕家明、清年间几代兴盛而不衰,靠的就是族内人学会儒家的反省之道,一切从内求,而不是他求,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自律而不是他律,记住“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一句就受用终生啊!除此之外,<<论语>>中的孝敬之道、学习之道、忠恕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教育之道、君子之道等箴言句句发人深省,让人感慨颇深。两千年来依然熠熠生辉,能不断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期望大家都朝着君子的方向去努力——“形质彬彬,然后君子”。

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末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我读了于丹老师的<<论语感悟>> ,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等书,真是读之越久,越有味道。学生们读经典,践习经典也是春雨润物,悄然無声的过程。用我的生命状态感染学生的生命状态,养一种温和敦厚的情怀,学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依循循善诱的原则引导学生,用因材施教的方式的对待每一个生命,让他们积极乐观、满怀感恩地成长。坚持以心性引导和道德培养为根本,让同学们在经典智慧的启发下,打开生命格局,提升文化修养,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为培养民族自信,树立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学子贡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论语君子传统
君子无所争
国风·卫风·淇奥
有君子之道四焉
少年力斗传统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