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婷
片段1
收银员告诉顾客一共要收七块钱。顾客看了看自己钱包里的钱,掏出十块对收银员说:“七块吧,我给你十,你应该找我三就可以了。”收银员翻了翻抽屉表示里面没有三块钱。顾客马上又说:“那二加一吧,有一块吧,加两块就是三块了。”
类似的互动内容在共同游戏主题中经常出现,通过这样的异龄交往,年龄较小的幼儿能够从年龄较大的幼儿那里获得最初的算术经验。其它认知经验亦然,随着混龄角色游戏的不断进行,异龄双方互动的内容会逐渐增加,交流的经验也便随之丰富起来。
在持续的观察中发现,混龄角色游戏背景下的情节商讨能够激发幼儿使用更多的策略来应对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其中以解决购物袋投放不足的问题最为典型:
服务员:“那个(太大)装不下,你们换个那个(小的)吧,只有这么一个小袋了。”
服务员:“你们自己那有购物袋吗?给我们拿来就行了。”
收银员:“抱回去吧,我先给你留着,你一会儿再来一趟一趟拿。”
顾客:“拿购物筐回去行吗?”
顾客:“不要那么太多啦,这没有购物袋了,要不咱们别买了。”
顾客:“等会吧,我一人抱不动,我叫他们回来帮我一起抱。”……
在情節商讨的过程中,异龄交往双方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尽管表达的内容和方式五花八门,甚至有些想法违背了角色游戏的规则,但大部分还是很具有操作性的,并且都能直接、有效地解决购物袋紧缺的问题。同样,在角色安排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这种“高策略”。
2、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异龄交往类型的特点与其它交往情境类似,角色游戏中幼儿异龄交往的类型依然以一对一为主。同时统计数据显示,一对多和多对一这两种交往类型在数量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里值得关注的是,多对多的交往类型也在混龄角色游戏区中出现了。然而,具体的异龄交往事件表现出,现阶段幼儿间的多方交往还不够成熟:
片段2
两个顾客同时问收银员他们买的东西多少钱。收银员对顾客1说:“这个好像是一块。”顾客 2 似乎没听清,马上问“多少?”收银员没有回答。顾客 1 翻了翻钱包说:“没一块,对不起,一块没有啦。”收银员说:“两块也行。”这时顾客 2 又说:“两块我这有。”可是另外两人都没有理会,而是继续进行着后面的游戏环节。
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多对一交往类型,但是显然顾客 2 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交往过程中,像这样的异龄交往事件还很多。统计数据虽然显示多方交往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但经分析看出,异龄交往的实质还处于一个比较初步的阶段。这一方面是受幼儿的年龄特点所限,另一方面是他们还缺乏必要的交往经验和交往策略。而这种初步的多方交往也同时意味着幼儿间的异龄交往正在向着复杂的程度发展。
3、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异龄交往方式的特点与在其它活动背景中幼儿多采用动作交往的方式不同,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不再使用单一的交往方式。他们会用语言解释动作,也会以动作辅助语言,这种“语言+动作”的方式使得幼儿在与异龄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能够表达得更为清晰、明确。
片段 3
服务员拿了几样东西放到顾客的购物筐里,说:“给你吧。”顾客回过神来,问:“什么呀?”服务员说:“没事,可好吃了,给你这个。”说着又拿了一些东西放了进去。顾客有点不耐烦,“什么呀?太多了,别装啦~”服务员还接着拿东西,“再买一个可爱多吧。”顾客有些生气了,“哎呦~别弄了!我不吃!”于是服务员站回了自己的位置。这种“强买强卖”的行为在混龄角色游戏中时有发生,如果这时顾客仅用动作来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则很容易引起交往冲突。在这一事件以及类似的异龄交往事件中,幼儿不仅通过肢体动作,更通过情感丰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有效减少了冲突事件的发生。
4、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异龄交往发起的特点与以往不同,本研究安排年龄较小的幼儿扮演游戏中的重要角色(收银员和服务员)。结果显示,小年龄幼儿发起的异龄交往事件占大多数。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整个混龄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体现出了一种在同龄环境中没有的自信心与责任感。特殊的角色安排影响了幼儿参与异龄交往的状态,年龄较小的幼儿在担任重要角色时,同样能够以主动的姿态与异龄同伴进行互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在实际的观察中发现,每次交往行为的发起者并不一定在整个交往过程中都占据主动,主动方有时会随着交往的进行而发生转移:
片段 4
主动方由小年龄幼儿向大年龄幼儿转移
收银员:“六块钱。”顾客:“五加一。”收银员有些疑惑,“五加一就是六啊?”顾客自豪地回答,“是啊!”这时另一位顾客大声说:“五加一,给,五加一啊!还有这个还没装里。”收银员“哦”了一声,收完钱、装好东西交给顾客。顾客高兴地说:“好啦,我们回去啦!”片段 5:主动方由大年龄幼儿向小年龄幼儿转移顾客问:拿这个(购物筐)回去行吗?服务员说:“这个(购物筐)我们得留着给别人用,不能拿走。” 收银员紧接着说:“因为没交钱!交完钱也不能拿走!” 顾客又问:“那有兜子吗?”服务员表示没有了,收银员又强调了一遍“不能拿购物筐走!”顾客无奈地离开了。
这种主动方的转移占全体异龄交往事件的三分之一,其中主动的一方通常表现为使用更多、更丰富的语言,他们更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且往往能够发起新一轮的对话。这一现象说明,角色的重要程度并不是决定交往主动性的唯一因素,幼儿拥有的经验以及对游戏的熟悉程度都会对他们在异龄交往中的主动性产生影响。
5、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异龄交往持续时间的特点幼儿异龄交往的回合数能够反映交往持续的时间。与其它活动情境相比,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一回合型”的交往很少出现;相反地,“多回合型”交往大量出现。有趣的是,其中 2 回合和 5 及更多回合的交往出现最多。这样的现状说明,仍有一部分幼儿对于异龄交往还处于经验缺乏的阶段,而也有一部分幼儿与异龄同伴之间的交往已趋于成熟。当然,一小部分多回合的异龄交往事件也提示我们,回合数越多并不代表幼儿之间的异龄交往就越深入。
一、关于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异龄交往主题特点的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异龄交往的主题以共同游戏居多。一方面,与其他混龄区域活动相比,能够带着不同的角色参与到游戏中本身就充满了新鲜感,这使幼儿从进到活动区的那一刻开始就准备好了以角色的身份进行互动。另一方面,随着混龄角色游戏的不断开展,逐步建立起来的规则意识和角色意识也在促使着幼儿能够更多、更好地进行共同游戏。
片段 6
顾客 1:“xx 帮我拎着这个。”顾客 2:“你不应该叫我真名。”顾客 1:“啊不是,姐姐,帮我拎着。”顾客 2:“嗯,好的。我们给孩子买点什么?”
从简短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幼儿对角色游戏规则以及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解,共同游戏也正因此成为了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异龄交往的中心主题。
二、关于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异龄交往类型特点的分析
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异龄交往的类型在一对一的基础上朝着多方交往的方向发展。每次开放活动区时,超市内除了两名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以外,顾客的流动性很大。而具体的统计数据显示,每次在区域内活动的人数一般都保持在 3-4 个。明确的区域主题和游戏内容使来到这里的大部分幼儿都能参与到异龄交往中去,这为多方交往,特别是一对多和多对一的交往类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片段 7
顾客问:“超市的钱真的不能还吗?”服务员答:“对!”收银员则解释道:“真正的超市不能还钱,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超市。”
片段 8
顾客 1 问:“多少钱呀?”顾客 2 又接着问:“几块钱呀?”收银员边扫描商品边回答:“等一会儿就告诉你们。”像这样一问多答或多问一答的情况在异龄交往中经常出现,幼儿则在这种自然的对话中初步感受到了多方交往的乐趣,同时他们也开始主动尝试着与更多的人进行交往。
三、关于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异龄交往方式特点的分析
幼儿间的异龄交往由动作方式为主,发展到使用更为准确、有效的“语言+动作”方式。角色游戏的互动性要求幼儿必须通过实际的交流才能进行游戏;角色游戏的真实情境又使幼儿难以通过单一的语言或动作就能达到真正的交往意图。
片段 9
顧客买完东西离开后,收银员将购物筐推到服务员那边,服务员见状又推了回来。这时收银员拿起购物筐说:“给,服务员收。”服务员接过购物筐放在了超市入口处。
片段 10:顾客问服务员:“几块钱呀这个?”服务员说:“到前面交钱。”顾客转到桌子的另一侧又问:“几块钱呀这个?”这一次服务员指着收款台说:“不在这,去那交钱。”
所以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会使用更多的语言来代替模糊的动作表达,同时也会用动作来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通过语言和动作相配合的方式进行交往。
四、关于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异龄交往发起特点的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小年龄幼儿是异龄交往事件的主要发起者。首先,超市活动对中、大班这两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都比较陌生,是角色游戏情境把他们放在了同一起点上。能够有机会与比自己年龄大的幼儿进行平等的对话,使小年龄幼儿在异龄交往中表现得更有自信。其次,本研究特殊的角色安排从一开始就把年龄较小的幼儿放在了小主人的位置上,使他们对整个区域内的活动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正因为这样的自信心与责任感才使小年龄幼儿成为了更多异龄交往事件的发起者。
五、关于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异龄交往持续时间特点的分析
角色游戏的情节性影响着异龄交往的持续时间。在整个角色游戏进行的过程中,特别是共同游戏时,幼儿需要通过多个回合的互动才能完成一个情节。以超市最后的收款情节为例,就包括了确定价格、交钱与找钱、装购物袋等等这些小的环节。在正常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往往还会遇到算术经验不够、材料投放不足等问题。这样异龄交往的内容在逐渐地丰富起来,其持续的时间也在无形中被延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