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完善养生文化

2018-05-10 11:08余彦文
东坡赤壁诗词 2018年2期
关键词:黄州东坡

苏东坡是养生大家。兹从“内外兼养”“养生修心”“有味清欢”三个方面,试说苏东坡养生方法是内在的儒仁、道心、佛性的融合,外在的清淡、正味、平和的守常,因以文化论之。

苏东坡将儒、道、释、医及民间传统养生理念和方法冶为一炉,炼就完善的养生文化。言其“完”,是说他既养身,又养心、养德、养行、养洁、养廉、养文;言其“善”是说他既善法,又善事,善于把握地利、天时、人和条件,不断地做利国、利民、利及子孙后世的善事。其修生文化功底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外兼养功德圆

苏东坡内外兼修的经典话语为“三养”:“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见《东坡志林》之《记三养》)。“安分”“养福”“宽胃”“养气”为修内,“省费”“养财”为修外,重在内修。

坡公所说的“安分”,何谓安分?他在《林子中以诗寄文与可及余,与可既殁,余追和其韵》中曰:“胡不安其分,但听物所诱。”诚然,他一不为物所诱,二尝舍己为人,三以公正之心交际、处事,即是既指规规矩矩恪守本分,又指安然自得,别无所求;知足常乐,不予攀比;耻追名利,弃绝贪念,居高善事,处低无怨;贫贱不移,富贵不骄;随方就圆,自守宁静;得意心平,失意气和;辛劳获益,廉洁自律。纵观历史世情,凡是为人、为民、为官若无纯良品性、和善的心地,则不能做到安分守纪;若无高尚道德,清淳修养,便不能做到安分守诚。

坡公的安分,是他善于淡定自身的地位和名分,善于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一向恪守非分勿取、非礼勿动的道德底线。“笙歌丛里抽身去,云水光中洗眼来”,是他的自白。这种修养功夫在早年就有良好表现。少时,他敬长、尊师、爱幼,真诚待友,从不厚己、越位,做无礼之事。及至考上进士,无论在何地,居何位,做何官,都处处守纪、守诚,尽智、尽才、尽力、尽职,为朝廷操劳,为百姓谋求福祉,从未做过有違制、违常理,而危害国家、民众、朋友之事。宋神宗熙宁之政期间,他曾反对过王安石变法,然其反对的乃是某些过激和不合国情民意的条款,而却拥护、并在作地方官时竭力推行利于国民的免役法、方田征税法。及至王安石罢相,旧党倒台,他任礼、吏、刑、兵四部高官,并未利用皇帝的信任和操持的权柄诋毁王荆公,报复妒害他坐狱、遭贬的人。他被贬黄州当农民,初因未结识黄州人,自感孤寂苦闷,但能“安”于“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与“绝俸”,无居所之“分”。未几,他与黄州官吏、士绅、商贾、农牧、百工、市民为友,畅怀谈笑交心,从而感到黄州人之厚善,山水之清远,鱼、笋等方物之味美,乃至激发出文学、艺术和养生、饮膳文化的创造力,并将平生功业首归于黄州。这便是坡公“安分以养福”结出之果。

坡公所说的“宽胃”之“宽”,含宽大、宽广、宽容、宽绰、宽慰诸义;“胃”既指肠胃,又指肚腹、胸襟、胸臆、胸怀;既言饮食不能过饱,让肠胃张弛自如,利于消化,又言肚腹宽广,虚怀若谷,装得下千军万马,荆棘砂石,有“大腹能容天下事”“宰相肚里能撑船”之意。正因坡公养得浩然之气,故而在官未被官场倾轧的飓风吹倒;文思高远之志,未被世俗妒风迷濛其坚持正义之心灵;虽三度遭贬,亦未被时风乱其胸臆,未被尘风污其清白。

坡公之“省费”“养财”,看似直白,却蕴涵深意与哲理,颇有现实教育意义。从“省费”“养财”中,一见公之财来得清白,二见公之一家生活俭约,三见公之日常饮食淡薄,四见公之养财大度,五见公之身体力行,持之有恒。自古以来,大凡正当的生财,国家靠顺应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引导好百姓劳动创造;集体或个人“养财”,靠精打细算,掌控开销,勤俭节约,杜绝挥霍浪费。坡公将“省费”“养财”纳入“养生”范畴,不仅言明三者的关系,还将个人“养生”,推及到国家、社会“养生”。流行鄂东的民间有关谚语道出了其中的哲理。如说:“理家千条计,勤俭是第一”;“有算计能养千口,无算计难养一人”;“勤能致富,俭以养廉”;“细水长流远,挥霍不久长”;“大吃大喝,肥肠身缩”;“粗茶淡饭,身康体健”,等等。坡公从理性上对这些民谚加以熔化提升,在行动上坚持实践。他与李公择书道:“口福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东坡志林》载:“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指酒水)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又言:“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谓入静)。常自念言:‘今我此身,若少动援于毛发许,便坠地狱。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犯无怒。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白(指双目微闭,垂视鼻端),散出入息,绵绵若荐,用之不勤,数至数留,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公之内外兼养理念,方法何等实在、精妙!

二、养生修心是根本

“心”的含义有有形、无形两个方面。有形的心为心脏,是人和高等动物血液循环的器官;无形的心为心官,是因人习惯认定思考、思想、思维活动的神器。即思想道德的功场。《孟子·告子》言:“心之官则思。”此即心脏。《大学》教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即明了事物常理)。致知在格物(剖析事物内质)。”《管子·七发》指心术。“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东坡易传·蒙帮卦》说“养其正心而待自胜(战胜自己的邪念)也,此圣人之功也”。又《东坡书传·为政》亦说“心有正邪,事有是非。心正而求其理,未有不得也”。这三位贤哲是从心想、心思、心神、心灵、心理、心性、心地、心态、心肠、心眼上讲心的。而儒、道、释、医、武则从虚无、至和的境界上言“心”的作用。“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焉。”这是儒家确认的心态。“道之唯物,唯恍唯物。”这是道家确认的心神。“不思善,不思恶”,一切“放下着”。这是释家确认的心灵。“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是医家确认的心理。“拳无拳、意无意,有意无意是真意。”这是武术确认的心境。以上贤哲、五家都视修“心”为最高的内在养生功夫,是观察、辨别人的品性、善恶,测试人的心脉、心音是否正常的法器。

不是吗,凡是心镜照人、心口如一、心明眼亮、心直口快、心平气和、心音平静、心安理得、心诚待人,必定是养心至和、修养极高,受人敬仰,终结善果之士;凡是心高气傲、心胸狭窄、心怀叵测、心肠歹毒、心狠手辣、心辣口甜、心如蛇蝎之辈,必定是逞一时之势,获不仁之利,图侥幸之欢,结出与养生相背的恶果之徒。亦凡是心神不定、心烦意乱、心灰意冷、心火焚烧、心力交瘁、心律不齐、心律失常、心音瘀阻者,不仅不利于养生,而且是疾病之兆。由此看来,从“养心”到“养生”,是合乎天理人情、具有科学道理的。

养心至善,必至德高。德高则品行良、胸怀宽,人气旺、智慧开、名声好,东坡如是。坡公“养生”“养心”的心境、心理、心态、心眼、心力、心神、心灵在其诗、词、赋中多有表白。这里择取数例,便知一二。

《送鲜于都曹归蜀灌口旧居》:“莫叹倦游无驷马,要将老健敌千钟。”《子由自南来陈三日而别》:“便为齐安民,何必归故丘。”《别海南黎民表》:“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我行无南别,适意乃所祈。”《夜雨宿净行院》:“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淼茫。”《大寒至东坡赠巢三》:“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答范纯夫十一首》之一:“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次韵答元素并引》:“莫把存亡悲六客,已将地狱等天堂。”《临江仙·我劝髯张归去好》:“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莫听穿林打竹声……一蓑烟雨任平生。?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前赤壁赋》:“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我们从以上列举的诗、词、赋摘句可见,坡公心胸何等宽广,心眼何等高远,心地何等善良,心灵何等美好,心境何等明亮,心中何等無私,心力多么强劲,内修功夫多么深厚混圆!由于有此功夫,故能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安身崇德,如山岳之镇”;“笙歌从里抽身去,云水光中洗眼来”;“不羡千金买歌舞,一篇珠玉是生涯”(上引诗文皆为东坡之作)。同时做到安贫乐道,清简寡欲;随遇而安,困中求适;“不以荣利滑其生术”“只收欢笑不言愁”。他以儒仁、道心、佛性、处士之行,对待屡遭不幸的遭遇,从而结出文学艺术和思想理论的辉煌硕果,赢得中华英雄、世界文化名人的美誉。

三、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为东坡《浣溪沙》词句。此句教人无论养生、为人、治学、司业、做官、当政、齐家、交友、谋生、进食,其最佳感受,最大快乐,最适口味是清雅、清新、清和、清芬、清韵、清爽、清欢。东坡的心态、行为,就是于己清欢,于人清欢。清欢,即是清雅、清白、清鲠的快乐。这种“快乐的心地,乃是百代不散的筵席”(西方学者斯勃敦语)。这里选取公在黄州时交游、饮膳并谈养生的故事,看他是如何不断寻求与获得清欢的?

“东坡谪黄冈,与陈慥季常游,季常自以为饱禅学,而妻柳氏颇悍忌,客至或诟骂未已,声达于外,季常畏之。故东坡因诗戏之:‘谁似龙丘居士贤,谈空谈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戏诗一出,二人大笑。”

《避暑录话》记道:“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各随其人高下,谈谐放荡,不复为轸畦。有不能谈者,则强之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于是,闻者无不绝倒,皆敢说主欢而后去。设一日无客,则歉然若有疾。其家子弟尝为予言之如此也。坡公作为贬官,无公事可做,每日出外闲游,结识士绅市民谈天说地,寻求欢乐。有不善谈者,请之说鬼,以博一笑。”

他家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长幼的心境都是欢乐的。《避暑录话》记述坡公逗小儿的诗曰:“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儿痴君更甚,不乐复何为(不求快乐又做什么呢)。还在愧此言,洗盏当我前。大胜刘伶妇(刘伶为晋代名士,嗜酒善饮),区区为酒钱。”其旷达如此。

《清道诗话》记道:“东坡在雪堂,一日读杜牧之《阿房宫赋》,凡数遍;每读彻一遍,即再三咨嗟叹息,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陕人,给事(侍奉)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长叹操西音曰:‘知他有甚好处?夜久寒甚,不肯睡!连作冤苦声。其一曰:‘也有两句好,西人皆作吼音!其人大怒,曰:‘你又理会得甚底?对曰:‘我爱他道: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叔党(即坡公幼子苏过)卧而闻之。明日以告,东坡大笑曰:‘这汉子也有鉴识!”请看,坡公不仅尝与家人同乐,还与佣人共乐。

坡公与友人一道走到哪里,哪里就出现清欢。此有东坡饼、潘大临送酒、食新桃的故事例证。

《竹坡诗话》记道:“东坡在黄州时,尝与何秀才会,食油果甚酥,因问主人,‘此名为何?主人对以‘无名。东坡又问‘为甚酥?坐客皆曰:‘是可以为名矣!又,潘长官(即潘大临,长官为尊称)以东坡不能饮,每为设醴。坡笑曰:‘此必错著水也!他日忽思油果,作小诗求之,云:‘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唯系一葫芦。已倾潘子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李端叔尝为余言:东坡云:‘街谈市语,皆可入诗,但要人熔化耳。”此诗虽一时戏言,观此,亦可以知其养生熔化之功也。

还有《侯鲭录》记道:“东坡在黄冈,与张从惠吉老(未详)同一州。吉老妻,予从姑也。遇生日,请坡夫妇饮。适有新桃,食之见双仁,坡戏作《献寿诗》云:‘终须跨个玉麒麟,方丈蓬莱走一巡。敢献些儿长寿物,蟠桃核里有双仁。”张家见此诗,不禁喜出望外。

从上列几则故事看来,坡公在任何境遇下,都是清欢和乐观的。为何有此表现,是因他内外兼修,“养生”“养心”达到最高境界。有了这种境界,正如,孔子称赞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解其乐。”坡公亦然。陶渊明言:“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坡公如是。苏辙亦讲:“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坡公正是如此。

再说,清欢乐观,何以为养生之要法?养生是否等同于“养寿”?笔者认为:

其一,清欢乐观与愁闷惆怅相反。前者表现为五内舒坦,血脉和畅,情感外泄,眉目舒展,利于身心健康;愁闷惆怅表现为五内鲠阻,血脉滞流,情感闭结,愁眉苦脸,致使身心萎靡。故此谚有言:“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其二,养生固为养寿,然不等于养“寿”。寿有生命之“寿”、德行之“寿”、声名之“寿”。生命之“寿”,高者不过百余岁,而德行、声名之“寿”则与天齐。对此,坡公题咏《屈原塔》曰:“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长)折(短)。”

坡公生命之寿,虽未至古稀,而声名之寿,却天长地久。

(余彦文,方志专家,曾任黄冈市方志办编审。中国新文学学会、湖北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任黄冈地区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猜你喜欢
黄州东坡
杨优秀
苏东坡突围
早春欣见海棠绽
定风波
浣溪沙·游黄州遗爱湖
黄州遗爱湖
《乡约》主持人肖东坡的闪婚爱情
与高中诸学友聚会黄州
东坡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