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摘要:农业信息服务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必要和优势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了农业高等院校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业高等院校;农业信息化;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263-02
一、国内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就进行了农业信息化技术领域的研究,例如: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在农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并取得了相应的重要成果;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的“金农工程”,推动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1996年以来,“863”计划批准的我国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和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并获得了较好的效益;通过这些特色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示范,取得了较好的农业经济效益,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研究的“小麦管”。
二、农业高校图书馆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一)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的优势
农业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中外文纸质图书、期刊,农业信息资源数量大、品种多、内容全,且所拥有的电子信息资源,如电子图书和期刊、不同专业文献数据库等也日益丰富。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农业特色文献资源,各类文献量达250万余册,包括纸质文献152.5万册,电子文献近100万册;各类期刊(含电子版)3.5万余种,优秀博、硕士论文6.3万余篇,中外文数据库30多个,涵盖了农、林、牧、经等各个学科领域。并建有相关的专题数据库,如“小麦专题特色数据库”、“玉米专题特色数据库”和“鸡研究特色数据库”等。可见,农业高校图书馆更应该面向农村、服务农村,让农村广大读者能从农业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宝库中获取“增产、增收、增益”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馆藏信息资源的各种效益。
(二)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优势
最近几年,农业高校图书馆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设备方面也加大了投入,从而比其他服务单位拥有更多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网络设备。如:信息快速检索技术、数据库处理技术等,并具有软件开发经验,可拥有独自的局域网,通过高效的检索工具,更快地为用户提供网络信息和文献资源以及智能信息检索服务。这些建设都为信息资源的服务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三)高素质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各类农业高校图书馆有着许多既懂图书馆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农业专业知识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工作实践中,豐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将信息传递、搜集、管理等知识运用到相关领域,深入地了解农业文献的需求。同时,在信息处理技术、检索搜索引擎、文献数据库和文献传播等方面加强了建设,从而可在建设农业信息化过程中提供人、才、物、技术等多方面资源和保障。
(四)国家政策支持优势
在国家政策支持方面,各级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持续加大投入,如: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保障建设农业信息化的优先领域和优势项目;优惠政策的制定,加重基础设施的建设比例;提高信息标准化建设;促进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农业院校图书馆在这些惠农优先政策中不仅积极参与的农业信息化项目建设,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效果更明显,从而支持了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三、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在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大力整合、开发农业信息资源,更好提供技术保障
河南省农业信息资源多种多样,大多分布在各级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等院校、厅级管理部门下设的农业资源管理部门、农技推广站等单位,而农业高等院校是农业信息资源汇集的主要单位。因此,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在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时,要明确整合农业信息内容,确定农业信息采集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源搜集,保证农业信息源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并结合我省各种农业发展现状,开展包括各类纸质文献、电子文献以及多媒体文献的收集,建立各类文献的管理档案。其次是农业信息文献的多层次开发。针对农业原始信息,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需对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加工、处理、分析原始信息,挖掘其中所包含的内在联系,满足文献使用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需要,为农业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二)针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建设特色农业文献数据库
建立特色文献数据库可让农业信息使用者了解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科技水平、人文政治和相关农业种植等资料,为特色农业种植区划、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信息保障和参考。现代的专题文献数据库建设可以克服传统专题文献数据库的缺点,可依托网络及时发布文献数据,从而及时传播海量的信息资源,更及时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可通过网络收集最新的信息资源和科技成果等资料,并配备搜索引擎,建成更具有特色的专题文献数据库。
(三)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开展农业咨询
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特色农业专题文献资源、纸质文献和高效的网络信息资源,并具有信息服务的专业优势。可通过农业信息咨询平台与科技信息网站建设、乡村图书室、橱窗专刊公告、手机短信等形式进行宣传、通过“三下乡”活动将农业信息传送农户手中等形式进行服务。也可以和各级农业部门合作,为当地用户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和农业技术等信息;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解决农科人员在实践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传授最新成果、最新技术。同时,开展数据库及网络信息检索方法培训,使农民更便捷地获取信息资料,减少因信息不畅通所造成的损失,为实现生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提供最大化的服务。
(四)主动开展农业信息专家决策系统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主动性
农业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有可量化的、智能化的、集成化的及规范化的专家决策系统,规范农民的生活经营活动。把传统口口相传的传播信息的方式,转变为从电子网络中获取市场信息;通过现代化农业耕作方式、管理技术替代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管理技术等措施,这就是现代所大量需求的农业信息多媒体系统、智能化精准农业系统和互联网农业信息网络等。
作为高等院校及其图书馆,科研人员可提供最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内容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而信息人员可提供相应的农业信息及时为农业开展者使用,减少信息不透明的盲目生产造成的各种损失,形成一条龙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五)定期开展自我培训,提高图书馆信息专业人员和用户的专业素质
现代图书馆的功能结构、服务手段、服务效果日新月异,要求各类技术人才必须了解农业技术需求,同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分析能力、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农业信息查询与加工技能,另外还要有深厚的外语基础,因此要求图书馆专业信息人员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具有获取信息意识、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等,为用户提供深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信息服务能力。
同时,农业信息用户覆盖面广,知识层次差异性大,现在知识相对匮乏的中老年人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的知识更新较慢,获取最新农业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素质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要加大对用户的培训力度,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应用到农业实际生产中才能实现,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继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8):16-18.
[2]吴海峰.农业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及其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2011,(5):30-32.
[3]冯彦平.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述评[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29(5):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