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荣
摘要:无论什么形式的学习都需要学生的参与,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来,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因素很多,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从课堂内容的设计、课堂学习的组织形式上下功夫,帮助学生提升课堂注意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促进学生的高效率学习。
关键词:注意力;高效学习;教学内容
注意力集中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在新课程体系下,因为学生占据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所以,更加需要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当下的教学背景下,我们要注重课堂教学细节,推动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将时间用在刀刃上,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保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持长久的集中,所以,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迎合学生的喜好,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在“倍的认识”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学习环节:①照样子拿一拿,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用品,教师先从中拿出一些,然后,请学生按照指令教师拿出物品的几倍(不揭示倍的概念)。②画一画,让学生照样子画出已知图形的几倍。③说一说,用数字描述范例,然后提出问题,需要拿出范例的几倍,请学生说一说。④拍一拍,师生玩拍手游戏,无论教师拍几次,学生都要照样子拍出两倍来。经历了这样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于“倍”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无论是具体的物体还是图示,或者是看不见的拍手声,想要表达出倍数来,必须将原来的样子作为一份的量。通过这样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学生逐渐抽象出“倍”的概念,课堂学习达到预期目标。
在这个案例的学习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内容多样的学习,让学生在拿一拿、画一画、算一算、拍一拍等活动中自己去感知“倍”的内涵,抓住问题的关键来学习,因为多样的学习材料都是为了学生的理解而堆积的,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保持注意力集中,这对于他们课堂学习而言是有益的。
丰富学习形式,促进主体参与
除了在学习材料上尽量让学生满足更熟悉的原则之外,我们在课堂学习方式上也要动脑筋,要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多感官参与的刺激下保持更专注、更投入,否则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和接受,他们更加容易疲劳,导致注意力分散。
例如,在“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在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出情境之后,学生就发现了普通计时法在生活中的使用有很多不便之处,那么,为什么我们习惯于用这样的计时法呢,有没有更加科学的计时法呢?随着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提出,我们可以将24小时做在同一个钟面上的设想,笔者表示赞许,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来设计这样一种、可以将全天24小时都包含在内的时钟,并将它画出来。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取得成功之后,笔者以学生创作的材料为教具,引导他们观察和比较,找到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并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在生活中没有使用这样的时钟等问题,从而将学生对于计时法的学习推向了深入。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的双手和大脑都是得到解放的,操作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一种延续,让他们借助操作对24时计时法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之后的交流更是牵引住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全神贯注于问题本身。在这样丰富的学习形式中,学生不仅在模仿和记忆,更在体会和感悟,这样的学习明显是有利于深度课堂的。
注重教學细节,提升有意注意
除了在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堂组织上来给学生一些外力的作用,给学生一些推动力,让他们在注意力分散的时候受到提醒,在意志力薄弱的时候重新注入一些动力,这样让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提升,加强其课堂学习效率。
我们可以从两个细节入手来提升课堂的参与度,一个是问答的形式,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课堂提问应该是有序的,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心理预期:自己将在什么时候回答怎样的问题。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学生的注意力就能保持,他们会自觉地做好准备,但是在具体执行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处理得更加灵活,我们以有序提问为主,无序提问为辅,穿插进行,在有序提问中掺杂无序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思路,这样可以保持课堂参与的广度。另一个方面是课堂评价的适切性,我们要用评价准确击中学生的突出点和盲点,这样可以让大家明白之前的回答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找准一个方向,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上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丰富的学习。
自主不等于自由,放手不等于放纵,在生本位课堂学习模式中,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为抓手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学而得法,学有所获,才能达成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港新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