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彦峰
摘 要:网络以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给青少年提供了大量有关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信息,对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探究加强小学生网络德育的方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网络德育;问题;措施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控,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给中小学的网络德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从小学就开始加强网络德育工作,使小学生在网络时代中健康成长,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已成为新社会、新时代的要求。
一、小学生接触网络现状
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9年发布《小學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报告显示,约80%的小学生9岁前开始接触互联网,更有部分小学生在学龄前甚至1岁就已经接触网络。网络已经成为小学生最喜欢的媒介中的第二选择,紧随电视之后。有调查显示,深圳市小学生拥有个人电脑比例为82%,使用率更是达到了96.15%,80%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为5小时左右,其中7.1%是网瘾用户,约5%的小学生有网瘾倾向。
二、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现状
(一)网络德育尚未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目前各校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意识、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多数都有自成体系和常抓不懈的具体制度、措施,同时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多数都认同这些方面的教育卓有成效,但多数学校没有形成以网络德育为内容的专题性教育体系,没有利用网络针对学生计划周密、内容具体的教育活动,甚至没有网络德育的内容和措施,在许多学校常规德育中很少涉及网络德育的内容,没有把网络德育与传统的德育模式结合起来。
(二)学校德育网站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当前学校德育的主要形式是以学科教学即课程为载体的德育渗透和以活动为载体的主题教育,利用网络开展各类德育活动还不普及,更不系统。学校德育网站相比主流商业、门户网站来说,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网络德育队伍缺少专才。网络德育人才不仅要具有坚定的马列主义思想和渊博的德育理论知识,而且要熟悉网络文化特点,具有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有效实施德育的能力,而现实恰恰紧缺这类复合型人才。二是专题性开展网络德育的栏目或内容与互联网上浩瀚的数据资源相比,有关网络德育的内容则显得数量贫乏、内容枯燥、信息滞后。三是学校德育还未把网络作为其不可或缺的阵地,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去抢占本该属于自己的阵地。
三、强化小学网络德育工作的措施
(一)教师要在学科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在网络学科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辅导者。教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主动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如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可通过展示北京立交桥、天安门广场、虎门大桥等标志性建筑让学生理解,用数学美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再如充分利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进行信息与法制教育,指导学生科学上网。
(二)学校要主动出击,抢占网络阵地,构建学校网络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在规划本校网站时,首先应将德育纳入其中,并配备专、兼职教师开发、建设,让积极的、健康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这一阵地,使德育以主动的姿态在学校网站中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具体可在网上开设少先大队乐园、学生社区、心理咨询室、师生论坛、法律常识、健康之友、网络环保等栏目,将网络德育基地作为校园网建设的重点工作。开展吸引广大师生的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格素养和追求真善美的道德素养。学校还要在校园网上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儿童网站,使学生在互联网上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三)家长要积极配合,为学生更好地接受网络德育建立起保护防御作用的“网外网”。需要明确的是:父母是保护学生网上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做好小学生网络德育,除了学校、教师的作用外,家庭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积极发挥家校合作的双向引导教育功能,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而要达到此种可观的德育效果,家长至少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家长要“不甘落后”,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接受信息时代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网络专家克里斯蒂·伯纳姆指出:“教育儿童使用网络媒体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在于必须教育父母学会使用它们。”正说明了家长的行为与孩子的道德价值形成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家长要与孩子多进行平等的交流,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同时也要善于反馈,做到主动自觉地与学校、教师联系、沟通,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动态,为学生更好地接受网络德育建立起保护防御作用的“网外网”,保证德育工作及时、有效、针对性强。
网络以它信息量大而又具有隐蔽性的独特魅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他们摆脱了作为受教育者从未真正被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的境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德育主体。网络德育作为新时代的新生事物,正处于成长阶段。随着网络在学生生活中的进一步深化,网络德育措施也应该随时推陈出新。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德育工作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