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信
图一 《共同担当》2018年3月6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回答记者提问。本报记者闫昭摄
图二 《迈步新时代》2018年3月15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在13天会期里,委员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通过提案、大会发言、小组讨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深入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展现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新气象新作为。图为闭幕会后,委员们精神振奋,信心满怀,走出人民大会堂。本报记者闫昭摄
图三 《记录两会》2018年全国两会现场,除了忙碌的代表和委员,还有奔波的新闻记者。他们往来穿梭于各个新闻发布会现场、代表委员驻地、“部长通道”和新闻中心,构成两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有3000多名中外记者参与了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其中境内记者2000名左右,港澳台记者和外国记者1000多名——他们使出“洪荒之力”,争分夺秒地写稿、拍图、录视频,用自己的感触记录两会、记录春天、记录新时代。图为新闻发布会开始前,早早等候在现场的新闻记者们。本报记者闫昭摄
图一 这张图片,画面看似很寻常。不寻常是,猛一看九个人都在挥手,实际有三个人没有挥手:左二正要挥手,左四两手都有抬起动作,右三更是站得笔直——其实,这比都挥手更加自然。尤其是,右一微侧身向外挥手,于自然中更平添了一种亲切感;整个一排的画面,由此生动起来。记者席上,手机拍摄的亮屏——试想,如果没有这些亮屏,画面是不是缺少了丰富,也缺少了与“一排”的呼应?
不寻常处生亮点。
图二 大会堂类似这样场景图片多了去了!但摆拍痕迹明显的也多了去了!这张图片构图非常圆满,上方红旗招展,国徽高悬,整个画面阳光明媚,左轻右重,层次感丰富。人物着装色彩稳重中有亮色,个个喜气洋洋,特别是中间男子,步履矫健,昂扬向上,很好地契合了图片标题“迈向新时代”主题。
在短短那几秒钟里,能捕捉到这个画面,即使精心准备,也是很难得的。机会稍纵即逝。
图三 这张图片给人的感觉,是记者蓦然回首,“哇!”看到大家原来是这样的——个个严阵以待,跃跃欲试,全部是超级的工作状态,没有一个是“闲人”。两会图片中,记者拍记者的很多,但像这样,不把“长枪大炮”作为主角,而是把“人”、把人的工作状态、把现场的气氛拍得如此“逼真”的,还不多见。这张图片是橫片,报纸通栏用,这又平添了“大片”效果。
拍摄这三幅图片的闫昭,是检察日报一个很年轻的记者。他没有经过严格正规摄影训练,严格意义上讲,他离一个真正的摄影记者,还有很大的距离。他多次参与两会报道,拍摄的图片,不成熟、不如意的很多。但2018年的两会报道中,他拍摄的图片确实进步不少,有点让人眼睛一亮。我们有时开玩笑说,他蒙上的!蒙的,也要有经历才能“蒙的上”。“蓦然回首”,如果不用心思,回首也是一片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