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8-05-10 05:45:28何咖鲒庞美志韦树理饶官华
微创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胭脂微血管胃镜

何咖鲒 庞美志 韦树理 饶官华

(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室,钦州市 535000)

胃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资料显示早期胃癌术后5年存活率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5年存活率仅为30%~40%[1],但由于早期胃癌病灶较小、症状不明显而容易漏诊,多数患者出现典型症状时已为晚期或进展期而丧失治疗时机,因此早期诊断对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普通电子胃镜下较微小的胃黏膜病变不易显示,容易导致早期胃癌漏诊,而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能更清晰地显示消化道黏膜腺体和微血管结构并准确引导活检,联合镜下化学色素染色有助于显示微小病灶,提高靶向活检准确率[2]。本研究对NBI联合靛胭脂染色用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进行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进行胃镜检查的11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感、隐痛等上消化道不适症状,其中男73例,女43例;年龄29~78(54.28±7.16)岁。常规胃镜下显示为胃黏膜浅表糜烂、粗糙不平、微隆起、色泽异常、浅凹陷、溃疡边界不规则等可疑病灶。排除既往胃部手术史者;对染色剂过敏;明确为进展期胃癌、胃息肉等情况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男38例,女21例;年龄29~76(54.39±7.02)岁;BMI(23.67±1.96)kg/m2。对照组男35例,女22例;年龄30~78(54.07±6.86)岁;BMI(23.59±1.84)kg/m2。两组性别、年龄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材料 采用带有NBI功能的日本奥林巴斯(Olympus)GIF-XQ260型电子胃镜及其配套的内镜喷洒装置;一次性活检钳由常州市久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提供;浓度为(0.20±0.05)%的靛胭脂溶液由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由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1.2.2 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完善术前准备,术前一天20:00时后禁水禁食。术前常规采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 mL局部麻醉口咽部,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进行普通胃镜检查。对照组常规进镜后仔细观察,通过肉眼直视下发现可疑病灶,再用NBI模式观察病灶形态,对可疑病灶黏膜表面利用0.9% NaCl溶液冲洗,肉眼判断后常规钳取病灶部位活检送病理检查。观察组按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后,切换到NBI模式观察病灶形态,以及病灶表面微血管形态、黏膜腺管开口、病变轮廓等,并进行分型评价,经导管将配置好的0.2%靛胭脂溶液均匀喷洒于可疑病灶及其周围黏膜进行染色,于染色异常部位进行取材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胃小凹、病变轮廓及微血管形态清晰度及早期胃癌、癌前病变检出率。图像清晰度评价[3]:图像显示模糊,难以辨别胃黏膜的细微结构及病灶部位轮廓为1分;虽然图像显示较为模糊,但基本可以辨别胃黏膜的细微结构及病灶部位轮廓为2分;图像显示较为清晰,较容易辨别胃黏膜的细微结构及病灶部位轮廓为3分;图像显示十分清晰,能够清楚、准确辨认胃黏膜的细微结构及病灶部位轮廓为4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图像清晰度比较 观察组胃小凹、病变轮廓及微血管形态清晰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小凹、病变轮廓及微血管形态清晰度比较

2.2 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67,P=0.01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比较

3 讨 论

胃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第2位[4],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胃癌患者预后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如能在胃癌早期或癌前病变时就能作出诊断,则患者5年生存率大大提高,因此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对降低胃癌病死率意义重大。资料显示日本早期胃癌发现率为80%,其较高的发现率与染色内镜的普及有关。而我国早期胃癌发现率仅为20%左右,这也是我国胃癌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5]。NBI技术近年来在消化道内镜临床诊断中逐渐得到开展,并用于早期消化道癌症、消化道黏膜组织病变、肠息肉等病变的观察和诊断,其特点是能清晰地观察黏膜表面、病变细微结构及周围黏膜内微血管结构,有助于提高内镜诊断准确性[6]。

靛胭脂是一种目前临床使用较为普遍的非吸入性染色剂,它不与黏膜结合、不被黏膜上皮吸收,极易沉积于胃黏膜皱襞沟纹与胃小凹间或异常凹陷的病灶处,呈深蓝色,更清楚地显示胃黏膜的细微凹凸变化和立体结构,从而提高了病变处与周围正常黏膜的对比度。该染色剂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日本学者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经靛胭脂染色后早期胃癌患者胃小凹结构消失或凹凸不平,黏膜表面色泽发红或褪色及黏膜下微血管发生改变,病变处黏膜表面粗糙不平呈结节样或颗粒状改变[7]。研究表明对胃镜下显示黏膜隆起者进行靛胭脂染色后取材活检,对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46.7%;而胃镜下显示黏膜隆起病变后直接对病变区域取材活检的检出率仅为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内镜下靛胭脂染色后活检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率[8]。屈健[9]采用内镜下喷洒靛胭脂染色后对异常部位取材活检,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不作染色的对照组,提示内镜下采用靛胭脂染色后能明显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胃小凹、病变轮廓及微血管形态清晰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联合靛胭脂能较准确的观察胃小凹、黏膜微血管及病变情况,从而更清晰判断病变范围和深度,有助于指导镜下准确取材活检、提高病理检查准确率。

综上所述,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靛胭脂染色能更清楚观察和判断胃黏膜细微改变,准确指导取材部位,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率,对提高胃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 Baptista V,Singh A,Wassef W.Early gastric cancer:an update on endoscopic management[J].Curr Opin Gastroenterol,2012,28(6):629-635.

[2] 刘 慧,刘翔宁,唐 玲,等.NBI放大内镜联合醋酸与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与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5,45(2):1-4.

[3] 刘松华,莫 湘,文黛薇,等.NBI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观察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8):23-26,131.

[4] 沙 杰,朱炳良,徐丽芳,等.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随访监测中的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6):654-656.

[5] 韩 文,冯义朝.内镜下靛胭脂染色用于早期胃癌诊断的价值研究[J].河北医药,2014,36(20):3064-3067.

[6] Uedo N,Yao K,Ishihara R.Screening and treating intermediate lesions to prevent gastric cancer[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2013,42(2):317-335.

[7] 王 伟,张正坤,张 玲,等.高清放大胃镜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及靛胭脂染色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3(9):644-646.

[8] 熊萍香,余 勇.胃镜下黏膜染色联合黏膜切除术在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诊治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2,13(6):35-36,39.

[9] 屈 健.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4):664-665.

猜你喜欢
胭脂微血管胃镜
热带雨林的胭脂太阳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32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花明驛路 胭脂暖
火花(2015年7期)2015-02-27 07:43:54
胭脂剑
小说月刊(2014年10期)2014-04-23 08:53:39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