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愚 袁宗伟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广西南宁 530031)
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鲤鱼品种,较国内其他一些鲤鱼品种增产30%以上[1]。为了在原有基础上通过遗传改良来获得新的品系,200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建鲤,经2代群体选育,2012年以2代群选的建鲤作为育种材料,以体质量为主要指标,进行了3代家系选育;2017年,为测查建鲤新品系F3代生长性能,以F3代作为试验组,以市场上的建鲤作为对照组,在上林县进行新品系的池塘养殖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1 试验条件及方案
1.1.1 苗种来源 试验组苗种为建鲤新品系F3代,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武鸣基地,对照组苗种为市场上的建鲤苗种。所选苗种规格一致,体质健康。
1.1.2 池塘条件 池塘位于上林县西燕镇韦青康养殖户,交通十分便利,水源主要来源于东干渠渠水,水质清澈无污染,水源充足可自流灌溉。2张池塘,1号塘面积为0.35 hm2,2号塘面积0.33 hm2。2张塘均为长方形,呈东西走向,池深2.5 m,进排水口分开,进排水方便。池底为黏土,较平坦,淤泥厚度15 cm左右。每张池塘配备叶轮式增氧机1台,功率1.5 kW。
1.1.3 清塘工作 在鱼苗放养前10 d,将池水排干,清除池内杂草杂物,用茶麸进行消毒清塘,用量为100 kg/667 m2。方法为将茶麸用水浸泡24 h,然后向全池泼洒。
1.1.4 池水的培育 清塘后3 d开始加水,用60目滤网进行过滤,防止野杂鱼侵入。
1.1.5 苗种放养规格及密度 2017年5月5日放养,主要套养在养殖罗非鱼的鱼塘,苗种的平均体质量为1.1 g,平均全长为3.8 cm。1号塘套养建鲤新品系试验组780尾,2号塘套养对照组750尾,选择在上午温度不高和上风头进行放塘。
1.2 日常管理
1.2.1 投喂管理 饲料选择同个品种的全价膨化配合饲料。每天分为上下午2次投喂,即09:00、16:00。坚持定时、定量、定位、定质的“四定”原则。
1.2.2 养殖管理
1.2.2.1 巡视管理 每天坚持巡塘,定时开启增氧机。在养殖过程中,除了坚持巡塘外,特别注意水质变化,水质要求达到“肥、活、嫩、爽”,透明度在15~20 cm。水质变坏及时加换水,每次加换水15~20 cm。
1.2.2.2 病害防治 建鲤新品系常见病害主要是寄生虫病,采取泼洒消毒剂、杀虫剂来预防车轮虫等寄生虫的危害。
1.2.2.3 自然天敌的防治 苗种的自然天敌主要是蝌蚪、蜻蜓幼虫、水蜈蚣等。白天巡塘时,发现敌害的卵或幼虫附着塘面,及时捞上岸杀灭。如果池塘的敌害较多,除拉网捕捞外,晚上加装紫外线灯诱杀。
建鲤新品系苗种经过169 d的培育,2017年10月21日经拉网并出售。
2.1 产量与产值 试验组总产量874.38 kg,667 m2产量168.13 kg,总产值8 743.8元;对照组总产量726.15 kg,667 m2产量145.23 kg,总产值7 261.5元(见表1)。
2.2 生长性能与经济效益对比 试验组比对照组生长速度快14.56%,试验组比对照组绝对增重率高14.61%,试验组比对照组667 m2产量高15.76%(见表2)。
表1 收获与销售情况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情况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生长速度快14.56%,试验组比对照组绝对增重率高14.61%。从生长速度来看,排除人为管理因素可能引起的偏差,经过多代选育的建鲤后代建鲤新品系比未经选育的建鲤生长优势明显。
试验组 667 m2产量 168.13 kg,总产值 8 743.8元,667 m2产值 1 681.5元;对照组 667 m2产量 145.23 kg,总产值7 261.5元,667 m2产值1 453.5元。试验组比对照组667 m2产量高15.76%,试验组比对照组667 m2产值高15.69%。结果表明,在池塘养殖条件下,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到,选育出的建鲤新品系比市场上没有经过选育的建鲤有明显的生长优势,这与前期所做的F3代生长性能比较结果一致[2],说明建鲤经过2代群体选育和3代家系选育育种效果比较明显,并且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1]李建林,俞菊华,傅纯洁.“建鲤2号”品种育种过程及试养效果[J].科学养鱼,2017(12):17-18.
[2]廖愚,王培培,袁宗伟,等.不同养殖模式建鲤家系选育F3代生长性能比较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7(12):2843-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