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俄德《比约克条约》

2018-05-09 10:55马甜红
卷宗 2018年6期

摘 要:1905年7月24日,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在芬兰的维堡湾签订了共同防御的《比约克条约》。尽管该条约由沙皇签署,但尼古拉却无法说服大臣们批准这项条约。因德法结盟与俄法结盟相抵触,而此时军事力量薄弱、国内形势紧张的俄国急需法国的援助,因此《比约克条约》最终成为一张废纸。

关键词:威廉二世 尼古拉二世 比约克条约

1905年7月23日晚上,威廉二世乘坐游艇霍亨索伦号抵达芬兰的维堡湾,随后登上尼古拉二世的游艇北极星号,第二天两人在没有任何政治顾问和外交大臣陪同的情况下签订了条约。条约内容如下:

俄罗斯皇帝和德意志皇帝,为了确保欧洲的和平,主动遵守以下几点协议:

(一)如果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攻击其中一方,缔约另一方应以他所有的陆军和海军部队加以援助;

(二)缔约国双方绝不与敌国单独媾和,共同维护欧洲的和平;

(三)缔约双方将努力维持俄日两国间的和平状态;

(四)在本条约生效之后,俄罗斯有必要将条约通知法国,并邀请其加入同盟国。

早在1904年威廉二世就已经向尼古拉二世提出缔结同盟的建议。由于英法协议的签订,德国感到自己的国际地位受到威胁。因为德国长期以来一直都将英法两国的敌对看做国际格局的一种均势,因此英法协议的签订对德国而言是一个打击。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德国更加坚定地相信英俄战争即将爆发,日俄战争给德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并出现了可能瓦解德国对手们所组建的同盟形势,威廉二世认为这是一个取代法国成为俄国在欧洲主要盟友的机会。于是,德国开始与俄国进行结盟谈判,企图一举粉碎俄法同盟。英国本来是日本的盟友,而英法协议的签订让俄国觉得自己被出卖了,法国为了消除俄国的担心极力向俄国保证他们的可靠性。在这种局势下,即使俄国在战争中一直处于战败者的地位并受到国内革命的冲击,但俄国却发现自己不管是在战争期间还是在战后都幸运的处在有利的外交形势中。俄国外交地位究竟处于何种优势,则可以从1904年10月21日发生的多格尔沙洲事件中看出。这天,俄国正在驶往太平洋的舰队错把英国的渔船误认为日本的鱼雷艇而向船只开火。此事在英国激起了愤怒的抗议,并创造出一种德国希望利用来引诱或迫使俄国结盟的局势。为争取和俄国结盟,德国给俄国提供了煤炭,并让俄国知道他们这么做已经引起英国的不满。德国趁机提出,出于相互保护,俄国应该也向德国做出承诺。沙皇同意了这个要求,并让德国送给他一份德国希望的条约草案。德国提出的草案则是要求两国缔结防御同盟,以便相互支持共同抗击一个或多个欧洲国家的侵略,正如威廉二世在一封私人信件中说的那样,之所以要明确欧洲国家,是必须让当时对日本友好但却对俄国在中国东北的行动怀有疑虑的美国不会感觉受到这个协议的威胁。直到英俄两国因多格尔沙洲事件爆发的危机解决后,俄国人才使德国人相信,他们即将与德国结盟。11月23日沙皇电告德国,他认为在与德国签订条约前,应该争得法国的同意。这封电报使得德国皇帝两个多月的谈判付之一炬。威廉二世对此大为不满,埋怨尼古拉被法国吓坏,变得没有骨气。这个事件后威廉二世觉得自己应该发展与美日的关系。但是俄国却非常巧妙的让德国与俄国和解的希望保持了下来,因此当俄国因为自己在亚洲遭到失败和国内革命而无法在西方采取任何军事行动的情况下,德国继续向俄国示好。

1905年5月,俄国被日本打败。法国认为仅靠俄国无法保障自身安全,因而加强与英国的关系非常重要。俄国从这次战争中也发现法国在日俄战争中并没有对自己提供实质的帮助,因此国内亲德势力乘机活动。6月19日,威廉二世在回国的途中又给沙皇发了一封电报询问尼古拉是否愿意同他见面。收到电报的沙皇同意在自己停泊的比约克湾与其见面。威廉二世相信,继俄国最近在亚洲遭到的失败向俄国再次提出结盟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要和俄国签订协议。

1905年7月23日,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在比约克湾进行了会晤。这次会晤在见面的前四天才安排好,会议内容只有沙皇和威廉二世知道。威廉二世非常注重这次会谈,提前和尼古拉通了电报。当时两国官方宣称这次会晤只是一次礼节性访问。直到尼古拉二世时期由于被秘密警察的迫害逃到国外,二月革命后又返回彼得格勒并且掌管了沙皇私人信件的弗拉基米尔·布尔采夫发现了沙皇和威廉二世的电报,并于1917年9月被美国在先驱报上发表,大家才知道这些信件的存在。这些电报非常奇怪,都是英文书写且以密码的形式传送。信件公布后德国发表了一封威廉在比约克会晤后发给比洛的信来说明当时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1917年10月29日布尔什维克在俄国消息报上发表了这封文件。公众这才在十多年后知道比约克协议的内容及这次会晤的真实目的。

当德国提议的草案呈交到沙皇面前时,尼古拉说由于德法两国因摩洛哥问题造成的紧张关系,他不能同意这个条约。威廉二世没有理会沙皇的反对,他将摩洛哥看成是改善与法国关系的跳板,因此他向沙皇保证说愿意在这个问题上采取缓和的态度。尼古拉接受了他的看法,并且在条约上签了字。签字完成后,威廉二世兴高采烈的拥抱尼古拉,认为这会是欧洲历史的奠基石,大大改善两国的外交情况。更可以让欧洲各国联合起来,阻止全世界变成大英帝国的私产。威廉二世将此视为阿尔萨斯和洛林问题的永久性解决方案。他电告比洛说“……去年冬天,傲慢的俄国还对此不予理睬,但受到上帝可怕和粗鲁的羞辱后,他现在已经将此视为一个可爱的礼物而感恩戴德的接受了。”威廉二世对条约草案进行了他认为有利的修改,虽然此举让比洛感觉非常不安,但比洛承认这个条约可以让德国免于法俄两国钳制。

然而比约克会晤后,德国的摩洛哥政策便遭到破产。沙皇回国后,他的决定受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个轻率的决定。外交部大臣拉姆斯多夫称同时和两个利益相悖的国家签订协议是难以得到承认的。这也意味着俄国将摆脱对法国的依赖,加剧同英国的冲突,不能从两国得到俄国急需的借款,所以尼古拉在大臣們的反对下改变了主意。因此俄国不但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劝说法国对德国做出让步,反而为了获得英法两国的贷款极力劝止德国对法国做出让步。10月7日,沙皇写信给威廉二世说,要说服法国加入他们的同盟是件困难的事情,因此推迟批准条约生效“直到了解法国对此的态度”或者威廉二世对条约做出重大修改。维特甚至具体的提出了让步的理由:因为法国政府无法违背公众舆论而行动,因而德国应该通过友好姿态来培育法国舆论以便为法国加入同盟铺平道路。德国认识到俄国的这一说法等于否定了这一条约。从此,俄国加紧同英法接触。1907年,英俄协定签订,形成了英、法、俄协约国,同德奥两国对峙。

通过《比约克条约》我们可以看出德国试图通过摩洛哥问题作为与法俄两国达成协议的做法,注定德国本可以有的任何通过在摩洛哥问题上的交易而获得殖民让步的机会都将失败,同样德国的政策本身就是错误的。法国由于已经有利的与英俄站到了一起,因此绝不会同意放弃英国而支持德国或是让德国加入自己与俄国的结盟。而俄国太过依赖英法两国的金融市场,不可能冒险与德国单独缔结条约。从这个条约的签署到废止,我们也可以对俄国的外交特点窥见一斑。

首先俄国作为一个君主专制国家,沙皇在外交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在选择外交助手时,他们宁愿选择一个能为自己所用的人,也不远选择一个能力很强但不听话的人。像国务大臣涅谢尔罗迭在位40多年的重要原因就是像尼古拉一世评价的那样,因为他是个办事员的材料,无论如何也不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再比如戈尔恰科夫,主持外交工作32年,虽然他比涅谢尔罗迭有主见的多,但即使他认识到沙皇的判断是错误的,也不会和沙皇发生正面冲突。正是因为他们能谨慎的处理和君主的关系,所以俄国的外交部基本上是稳定的。但到了尼古拉二世,他在位22年就调换了9个外交大臣。这固然与形勢的变化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和尼古拉二世变化无常的性格有关。在这样一种体制下,沙皇的性格、能力对决策有着重要影响。从《比约克条约》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份协议完全是尼古拉二世独自签订的。回国后,沙皇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起。直到第三条协议即将生效时才告诉相关人员,而拉姆斯多夫在听到这个条约时吃惊的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其次,俄国外交中个人色彩浓厚,国家外交能否取得成功,取得多大的成就,具有什么样的风格,都取决于最高领导人的外交素质和行事风格。在俄国外交中,我们可以发现越有个性的领导人,其外交也越有个性。比如彼得一世外交的果断与灵活,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知人善任和狡诈,彼得三世的任性和随意,尼古拉一世的生硬和固执,亚历山大一世外交中的神秘和气。尼古拉二世和威廉二世这对表兄弟的关系不错,他们经常相互通信,谈论的内容也十分随意,比如关于时尚、天气、狩猎等。因此在威廉二世的劝说下未经全面考虑便签订了《比约克条约》。

再者是军事封建和垄断资产阶级对外交决策有重大影响。虽然沙皇对外交政策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国内军事封建和垄断资产阶级对沙皇的决定有重要影响。如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帕宁与“北方体系”方案、亚历山大一世时期库图佐夫的军事外交策略和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戈尔恰科夫主义。他们都凭借自己的方式在俄国外交史上打下了自己的印记。从《比约克条约》我们也可以看出,尼古拉二世的外交协议最终在大臣们的坚持下宣布无效,并签订了俄英协定,开辟了俄国外交的新局面。20年之后,威廉二世回忆道:“我同沙皇在比约克签订的协议为俄德友好合作奠定了基础。这样的任务是符合两位君主的心意的。但这个协议却让俄国外交官和政治家破坏了。他们是如此渴望大战,但战争并未使他们如愿,战争粉碎了他们的计划,也使沙皇和我付出了皇位的代价。”

最后是俄国外交中的务实主义。克里米亚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在欧洲和东方扩张的停止,更加暴露了俄国虚弱的本质。俄国的财政已经陷入危机,加上此时国内革命的冲击俄国不得不指望依靠法国的贷款来度过困难。因此虽然尼古拉二世一时冲动在条约上签了字,但是出于对本国实际情况的考虑不得不宣布《比约克条约》不经重大改动无法生效。

参考文献

[1] 诺曼·里奇《大国外交:从拿破仑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人民大学 2015年版

[2] 姚海《俄罗斯文明与外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版

[3 ]杜正艾《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

[4] Fay, Sidney B.《The Kaisers Secret Negotiations with the Tsar,1904--905》,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24,No.1, October 1918

[5] McCauley, M.《Octobrists to Bolsheviks: Imperial Russia, 1905-17 Imperial 》 Hodder Arnold 1984

作者简介

马甜红,1992年,女,汉族,江苏省连云港市,硕士,苏州科技大学,俄国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