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工艺品“走出去”的研究

2018-05-09 10:55葛倩宏
卷宗 2018年6期
关键词:走出去贸易出口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对外贸易类型也逐步从加工贸易转向一般贸易,而我国的文化贸易虽有黑马之势却除影视业之外几乎毫无突破。此外我国的民族工艺品本就由于自身的定义而处于文化产品与一般商品贸易之间,因此则更加难以成为文化贸易中的重要产业,正因如此,我国民族工艺品出口的研究就需要从现状来分析之中的问题,再由问题来进一步阐述适合在当下时代背景民族工艺品“走出去”的方式及优势。

关键词:民族工艺品;贸易;出口

基金项目:该论文属于2017-2018年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XJDCB021

引言:自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活动在中国举办以来,全球的“中国热”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从而想要学习汉语、想要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外国友人也是愈来愈多,可再纵观国内文化产业,不仅没有顺势而来的大型民族文化工艺品企业出世,更让《功夫熊猫》这样借由中华民族文化背景宣传出品国自身价值观的文化产品家喻户晓,这一现象在使我们不由唏嘘的同时也不禁思考我们具有民族文化的工艺品怎么了?为什么就不能大大方方的“走出去”呢?而如何将民族工艺品以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方式“走出去”则是从服务方式到工艺品质量都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这也必然对民族工艺品“走出去”结构体系本身有着更高的要求。

一、民族工艺品“走出去”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民族工艺品“走出去”的国际市场方面

1.贸易壁垒问题日渐严重

在如今的传统贸易壁垒逐步被打破的局面下,新的壁垒却依旧阻挡着我国的民族工艺品“走出去”。据调查,我国被因技术壁垒而拒之门外的商品种类占总商品的数量高达27.3%。而我国目前的民族工艺品更是由于大部分特殊的工艺制作没有申请专利,导致了我国现几乎除了知名品牌的产品能够顺利走出国门以外,其他均已在国门内就被贴上“出不去”的标签。

2.文化折扣较高

文化折扣即文化在不同国家的影响力背景下出现的文化差异,此差异会导致文化的经济贬值。我国文化虽然现在影响力范围较广,但据我国国家版权局所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的版权出口类型集中于:中国历史、中药制作等方面,对于少数民族的工艺品制作仅占总出口书籍数额的0.02%。并且从出口地区上看,基本集中于日、韩、新加坡等地,出口种类单一的同时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也低,这样看来文化折扣便是直接扣掉了我国民族工艺品的“走出去”的市场收益,这对我国民族工艺品“走出去”的目标无外乎是难以实现的。

(二)让民族工艺品“走出去”的国内方面

1.缺少对外贸易出口人才

首先相对于民族工艺品的企业而言多为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则就是人力资源短缺。缺乏拓展对外出口市场的人才这无异于是将企业发展置于僵化之境地。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的民营企业中的专业外贸人员平均只有3.2人,同时还有5%的民营企业中是完全没有专业外贸人员的。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可以预估出民营企业对外拓展的难度非同一般。

其次由于我国除沿海城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都面临着“起步晚、发展慢”的问题,所以缺乏“走出去”的实战经验,较多的对外贸易专业人才也不愿意选择这些城市作为立足点,这也是让各个本就屈指可数的民族品牌成为了“走不出去”“难以迈步”的孤立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因为缺少专业的贸易人才使得各能力有限的民族工艺品企业对相关的对外贸易知识、法律法规、政府所提供的相关政策了解的少之又少,这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度。

2.工艺品技术在消失,无法形成规模生产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市场追求的是快速、高效的生产方式以及能够吸引到更多资源配置的生产力,这使得大部分具备制作民族工艺品技艺的手艺人宁愿选择背井离乡,去所谓的大城市也不愿意选择留予家乡继承技艺之后继续制作民族工艺。所以首先让民族工艺品“走出去”的第一步就是保留技术,让即将消失的技术有可传承之人,让生产技艺得以延续。

经过多次去少数民族自治县、自治区的市场调查和实地看访发现留有技艺的多为年过花甲的老人,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超过90%具备工作能力的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一代代的影响使如今能做出民族工艺品的人也开始放弃了。追溯其根源,就是不信任自己的民族文化,不相信自己的民族文化能够被另一片天地的价值观所接受。这是需要我们来打破的桎梏,不仅是思想的桎梏,更是文化的桎梏。中华民族要想在世界的文化舞台上大放异彩需要的是56个民族的相互信任与共同努力,这同时也是历史的责任与时代的需求。

3.已有的民族文化企业均无系统性

现如今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市场中“民族工艺品”这一部分既依赖于文化有离不开实物的文化商品一种未受到应有的关注,而以民族品牌自居的各大企业也不过只是在以其为噱头来销售自公司所贩卖的产品及品牌知名度,并没有真正的将民族文化对外进行推广,更不用说对此有系统性了。

据《2017年贵州年鉴》(注:由于贵州少数民族众多,所以之后数据均以贵州省为例)中提供的數据显示,截止2017年12月31日贵州省内各地区的民族特色文化企业仅有8家,而其中并没有一家企业是知名品牌企业。这样的现状是事实,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二、民族工艺品“走出去”的优点及优势

目前民族工艺品的出口贸易虽然还不成规模,但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有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明白民族工艺品一旦“走出去”就将会有更大可能性的同时,也要明确其“附加值比一般商品高”、“一定程度的拉动当地经济,促进就业”等的优点。

(一)民族工艺品附加值比一般商品高

当前我国民族工艺品的附加值低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将民族工艺品本有的附加值运用起来,而是将民族工艺品与一般的工艺品做等价交易与等价竞争,这是民族工艺品之前失败的缘由之一。

所以首先,制作民族工艺品的企业需要先将民族工艺品做好正确定位,只有将民族工艺品的文化附加值体现出来才能对民族文化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其次,在明确定位的同时需要企业对自己品牌以民族品牌的定位做相应的宣传,以此来站定品牌定位。最后就是运用民族工艺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以附加值扩大附加值。

(二)拉动当地经济,促进就业率增长

我国少数民族的自治区自治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经济条件弱。让民族文化工艺品“走出去”更有利于拉动部分贫困地区发展,带动起城乡一体化,增强所在城市的竞争力,也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力的同时也能够给当地居民更多的就业空间。使就业率与经济共同提升是民族文化工艺品“走出去”的必然发展趋向。

(三)属于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

首先民族工艺品产业属于文化产业,有足够的市场潜能以及发展空间,其次,由于民族工艺品还未完整的走出国门,使得其也具有十分强大的市场开拓性,最后就是因为民族工艺品多为手工制品,几乎为无污染产品,这是当今追求快速生产力、生产效率的非持续发展产业所不能比拟的。

(四)容易發展成为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重在一个“特”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表达清楚的,那是56个民族共同的智慧,是23省及各个直辖市、自治区的结晶。而现如今在“中国商品网”上所显示的各个省份特色产业情况中,只有14个省份具有特色产业,这样的现状虽然并不乐观但却让民族工艺品能够更具有竞争力的成为当地特色产业。

(五)延续及传播中华特色文化

中华民族的文化本就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族工艺品的“走出去”更是能够帮助远在他乡的中华民族子孙们了解自己的文化,信任自己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懂得自己民族文化的魅力。而那些对中华民族文化充满着好奇的外国友人也能够通过民族工艺品去感知中华文化与他们自身文化的不同,求同存异、百花齐放才是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景象。

三、民族工艺品“走出去”的方式

(一)建立有特色的民族品牌

优秀的企业都拥有着属于本企业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从而推动品牌效应的良性循环。可由于局限的思维现状使得民族工艺品的品牌建设到如今都还是被忽略的对象。例如在《品牌蓝皮书:中国品牌战略发展报告(2017)》中提到:做得最成功的民族品牌当数“老凤祥”。可即便是像“老凤祥”这样经历百年沉淀的民族品牌也仅仅只是在银饰方面有了不错的成绩。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并不仅是银饰让人心旷神怡啊,还有更多的刺绣、书法、民族画、民族乐器等等都是在目前民族文化企业中几乎并无涉及的部分,可这部分的精彩绝伦注定了它的市场前景。

同时推动品牌认知度提升的只有消费者,所以建立民族品牌首先需要完备商品的品质以及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让消费者对建立的民族品牌具有一定的品牌信任。其次需要丰富的载体支持品牌,其中载体包括众多旗下品牌产品,从生活用品到装饰品等,都可作为品牌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则是通过推出品牌文化氛围,在特定气氛烘托之下,让消费者从感官上认知文化,从心灵上感知民族,这样便更可以推动民族品牌的建设了。

(二)利用互联网与世界接轨

我国的“跨境”电商在全球也已有一席之地,不少商家通过“速卖通”“WISH”等平台将国内的产品经物流运输发往各个国家。通过过去一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茶叶作为特色产品,交易额在稳步上升,十分可观。由此可以预见到民族特色工艺品“走出去”的形势一片光明,而想要“走得更好、走得更稳”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一定选择可靠的交易平台,这样可避免“山寨”网站诈骗等一系列风险的同时也可以有助于寻找正确的市场,掌握正确的市场供求关系才能让自身的产品有更大的运作空间。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对客户的选择,需要确认客户的信息真实性,由于是利用互联网交易,与面对面交易相比还是有一定风险存在,所以确定客户的信息也是减小风险的方式之一。最后就是确认产品信息的在互联网上的准确性,这样能有助于缩小对客户的选择以及扩大成交量。

(三)积极促进与大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

作为刚起步的小型企业不可避免的是需要多与市场大、客户资源多的企业多合作。而合作的同时也促进着产业链对接、价值链增值等双赢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以此推进企业之间技术资源等的相互有偿共享。其次需要积极参与各个相关合作项目的洽谈会或经验交流会,促进与大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增加合作机会。最后就是需要积极配合市场需求,增强大企业与之的合作意愿。

参考文献

[1]李菲.以“藏银”之名:民族旅游语境下的物质、消费与认同[J],旅游学刊,2018年01期.

[2]刘幸福; 梁燕清. 传统民族工艺品制作的传承与发展探析——以中国四大名陶之坭兴陶制作为例[J],中国市场,2018年01期

[3]扎嘎.西藏传统手工业五金工匠的历史、行会组织及其社会地位[J].中国藏学. 1992(S1)

作者简介

葛倩宏(1996-)女,贵州贵阳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主要研究方向是我国少数民族工艺品走出去的相关贸易。

猜你喜欢
走出去贸易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贸易统计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