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代斌 童锦锋
摘要:以《全国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体育课程理论为指导,采用专家座谈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等方法,针对高职院校网球教学的现状,对网球课程的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试图构建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网球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高专;网球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263-02
一、确定网球课程体系的主要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人文体育观的核心是以学生健康和终身体育锻炼为本,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体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在网球课程体系建设的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健康和培养终身体育为标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无论是网球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是课程目标的实现,还是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上,都要遵循体育的基本原则。在实践过程中,既要考虑所有学生的需要,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网球课上得到发展。
2.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学习是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的主要内容,构建高职院校网球课程体系,学生不仅要遵循身心发展规律,也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高职院校网球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基于使学生掌握网球技能和形成主动锻炼的习惯和意识,最终为将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
二、网球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
基于《纲要》精神和上述理论,我们认为:体育教学在注重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同时还得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为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将体育内容设计成多种多样的项目,同时学生和教师也可以自主选择。它不仅强调发展知识、技能和身体发育,而且注重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灵活的课程结构。体育教师在网球体育课程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网球运动的积极性。
体育课程设计要追求统一性,同时要注重尊重多样性及个体差异性的变化,由计划性、封闭性向生成性和开放性转变。
三、网球课程目标体系构建
建立健全高校网球课程体系,可以更好地开展网球课程。通过课程建设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从而满足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目前高校网球课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划分为五个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运动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社会适宜。这五个目标从过程来看,又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而在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上,也是按照这五个目标进行综合制定的。
四、网球课程教学方法体系
1.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方法论中提到“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常用的体育(网球)教学方法如图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综合因素统一进行考虑,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将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去,成为教学手段创新和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此外,还得坚持课堂内外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技术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模式。
2.网球教学组织形式。发展性课程理论认为在体育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应是融认知、情感与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学习结构。
研究表明:动态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模式,是适应现代教育思想和特点,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球教学的教学质量。在网球教学过程中运用动态分层教学能够达到三个阶段目的:(1)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认知和运动技术水平;(2)可以使学科学习成绩评价更加合理化;(3)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作分组学习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互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我们应充分掌握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性质和功能。课堂教学系统是综合利用的基础,应博采众长,如网球辅助形式,结合现代视听教学传统的形式,使其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帮助教师改进和提高网球教学手段和方法。
五、网球课程评价体系
1.学生教学考勤评价(30%)。学生课堂教学考勤评价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学生上课出勤率占10%,第二是学生上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中进步情况占10%,第三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取三者平均分。
2.网球基础理论知识评价(10%)。网球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上课随机抽查提问、知识竞赛等形式来检验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情况,并根据考核成绩换算成网球理论成绩得分。
3.体能和网球运动技能(50%)。体能考评: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运动速度和耐力,采用的考核测试项目为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测试、6×8米折返跑。身体素质测评得分换算成学生学习的体能得分占20%。网球技能考评:网球技术动作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考试内容,并制定相应评分标准。例如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考核标准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考试标准。对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网球竞赛或者承担网球裁判工作的学生相应给予分数奖励,以鼓励他们学以致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占30%。
4.建立考试难度与成绩提高的难度相适应的评分方法的原理,或基于定积分学思想的原理,并结合各校网球教学实际来制定。
5.學习过程意志品质体现(20%)。意志品质是体育教学精神培养的重要体现,体育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坚强、能吃苦、团结拼搏等意志品质。本项考核主要通过教师观察学生在平时教学比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力的情况进行评价。
六、结论与建议
1.结论。本研究依据网球项目运动特点,网球课程体系构建是符合《大纲》的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同样也是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终身体育发展内在要求的,是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对其他体育项目课程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科学和理论指导作用。
2.建议。高职院校网球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课程设计基本要素和该课程实际教学情况。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综合整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网球课程体系,通过网球实践教学进行检验,不断提升课程体系水平,使其更加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甄志平,等.知言行融合统一的发展性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22.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3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