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机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借鉴启迪

2018-05-09 10:56何斯远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管理借鉴启迪

何斯远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成果显著,应用技术大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侧重通过微观角度实地考察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管理模式,分析其教育管理方式、师生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生培养质量水平较高等内在特征,引出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的有益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借鉴;启迪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260-03

一、引言

德国有成功的職业学校教育—本科职业教育—研究生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笔者有机会前往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等应用技术大学进行了为期四周的研修,通过专题学习、直接观摩、实地考察、面对面师生交流等不同方式,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与我国相类似的高等职业院校之间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异同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同时又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高校简政放权、扩大办学自主权改革有相通之处,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手段等能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二、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概述

德国的大学除艺术类以外,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综合性大学(Universit?t,简称Uni)和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简称FH)。综合性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应用技术大学创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将工程学校(Ingenieurschule)与高等职业学校(hoehere Fachschule)合并升级诞生了德国第一批具有学士学位的应用技术大学。

目前德国有117所综合性大学、207所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共同特点是:自身办学有高度自决权,教授入职门槛高,大学只发学位证书,不发学历证书,特别重视理论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重点培养能够真正解决工作实践中实际问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高。

三、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借鉴

1.开放的办学格局,独特的管理模式。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开放格局明显不同于国内大学的是,学校不设围墙,没有校大门,甚至没有醒目的校名,没有像国内大学固定的班级制,没有班主任,也没有一个专业班级的统一课程表,学生选择专业比较自由,可以做到一个学生一份个性化的课程表,是一个灵活开放的办学管理模式。

董事会是应用技术大学的管理核心层,校长实行聘任制,直接管理全校的教授,负责与州教育部门谈判教授薪资等重大事务;常务副校长则实行终身制,直接管理除教授以外的全校其他员工,行使州教育部门监督校长行使权力的职责,如教育经费的支配使用等,岗位稳定,职责和权力都比较大。

每个系能相对行使独立管理权限,平时系与学校没有特别严格的上下级关系,系主任也是聘任制,全权处理系事务和系教授除外的人员管理,系秘书管理全系师生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系副主任只是在系主任不在岗位时,行使系主任职权,平时没有具体管理职责要求。系学习主任负责管理全系的教学工作,系通过设立各种委员会来表决和处理系里各种重大事务,每个实验室由一名教授领头,全权管理实验室的教学、科研。

以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为例,该大学有在校生5700余人,校名在图书馆外墙上有简单标示,没有正式校门。它有一个仅保证供应1000名学生午餐的食堂,其他学生的午餐自行解决。它有一个三层楼的小型图书馆,保管最近五年内的图书资料,超过五年的资料统统免费送给学生。学校只为少数学生提供住宿公寓,就读期间每个学生有一次申请住宿的机会。

德国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大学在科研与教学中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与自主权,应用技术大学实行的是自主式管理,自由、负责、高效,专心办好本身教育教学工作,也没有像国内的高职院校一样承担更多的社会管理功能,就业采取“自我负责,自由择业”制度,学生学习结束离开学校,学校的教育职责一般也就完成了。

2.教授地位高,是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成功最重要的基石。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是教授直接的管理者,要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服务条件。教授有高度的学术思想自由,教授治教权利得到充分贯彻:一是教授的选聘产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在有空缺教授位置的系(但德国同时规定,本校的教授候选人不能竞聘本校的教授职位,以确保竞聘公正和人才流动),先由系主任组织系教授选举委员会初步选聘,只有系表决通过的候选人才能进校级教授选聘委员会进行下一轮表决,最后是州教育部备案同意,一旦成功入职即实行终身制聘任。二是应用技术大学的教授有只上课或只进行科研的自主选择权。按照德国相关职业教育法规定,应用技术大学的教授如果每周上满18节课,以一个学期为一个周期,他就可以不做科学项目研究;如果兼做科学项目研究,他就有权协商要求减少每周一定量的上课时数,而且德国大学课堂实行的是小班教学,一个教学班不超过30名学生,一般15人左右一个班,课外一般不布置作业,所以教授的教学工作应该不算繁重。三是应用技术大学学生使用的教材完全由教授定,可以是教授自编教材,也可以没有固定教材,教授指定学习书籍,学生到图书馆借用;考试方式也完全由教授决定,可以笔试,也可以口试;可以开卷考,也可以闭卷考。四是应用技术大学的教授一般都要求博士学位毕业且有多年企业工作经历,能够将专业教学与实践科研很好地结合起来,甚至他就是一个科学家,是一个同时具备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的真正“双师型”教授,水平很高。

3.学生参与治校治教治学度高,有相当民主决定权。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积极参与治校治教治学,也有相当的民主决策权利,这点与我国高职院校现状有较大不同。比如德国的专业系设有系专业管理委员会,一般共11个人组成(教授6人、技术教师1人、科学工作人员1人、学生代表2人,妇女代表1人无表决权),学生代表任期一年,包括在选聘教授等重大事项上都享有表决权;系、校学生联合会的学生代表可以参加校长联席会议,可以提意见和建议但无表决权;甚至于州教育部门组织每五年一次的对学校专业认证评估,其专家评审团都有2名学生代表参与评估过程。所以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真正参与到系、学校的重大决策管理中去,充分发挥了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学生在治学上自主权也大。德国教育法规定,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在不多于11个学期内,根据自身学力和兴趣可以不断申请改专业,且前面专业修得的课程学分,新选专业认可,所以学生毕业时能学到自己最喜欢的专业。2000年随着波罗尼亚改革法案的实施,学校鼓励并提供奖学金让德国学生到德国其他大学、欧洲教育联盟其他国家相类似大学选读其中一部分课程,学生的学分各国各校认可,目前有约25%的德国大学生有这样的“走读”趋势,大大加强了德国大学生跨校跨国流动性学习的积极性。

4.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同样“宽进严出”,人才培养质量高。德国没有像我国那样的高考体制,学生中学毕业后即可申请进入大学就读。但一般来说文理中学(又叫高级中学,学制9年,目前约占20%的适龄学生可入读)毕业的学生可以申请进综合性大学学习,实科中学(又叫完全中学,学制6年,约占30%的适龄学生可入读)、普通中学(学制4年,约占50%的适龄学生可入读)毕业学生可申请读应用技术大学,其中实科中学毕业生还可申请就读应用技术大学设置有双元制的专业。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学制,学士一般是3—4年,要完成约210个学分(30个学时为1个学分),但读到5—6年才毕业也很正常。硕士是1—2年,要完成约90个学分,但读3—4年没有毕业也很正常,因为可不停地转专业。有的课程只有一个学生申请参加考试,结果不及格就是不及格,最终由教授说了算。但所读专业任何一门课考试若3次不及格,则在全德国的大学都不能再申请读该专业了。

从中学学制就可约略知道,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生源也是相对差一些的。但它通过小班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大班讲座课、小班习题课、专题讨论课,还有安排2个实习学期到企业进行生产性的实践教学、参与学校内设置的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所和实验室项目辅助工作等多样形式,学生的毕业论文往往能够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难题,培养的毕业生质量也普遍很高。据德国高校与科研中心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比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还高,比如在薪酬方面,应用技术大学本科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年薪平均为3.51万欧元,而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为3.02万欧元,可见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毕业生多受社会欢迎。

四、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给我国高职教育的启迪

1.要更加注重发挥师生参与学校决策管理的效能。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系、校层面通過自愿申请或随机选取方式,聘请教授、员工、学生代表参与系、校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管理,有投票表决权,这样就产生了很强的系、校利益与师生利益相互依存的凝聚力,充分彰显了大学民主管理特色,系、校“为谁服务、怎样服务”得到落实,有利于集腋成裘地推动学校发展目标的更快实现,这一点目前在国内的高职院校中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并不多。我国高职院校可通过完善教职工双代会、学生双代会制度,设立系、校管理委员会等借鉴学习,实现教授内部治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有一定决策权。

2.要重视建立和挖掘职业院校技术校区的创新育人功能。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除了主教学校区外,还根据办学需要设立了若干个技术校区,如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建有6个技术校区,主要功能是做应用性研究、创新创业工作为主,这与目前我国倡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方向一致。这些技术校区设在与学校服务密切的地区,由工厂企业出场地、出部分技术师资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也就相当于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专利技术研发中心等,校企双方研究成果共享,形成了校企合作互赢互利的良性循环,这一点在德国校企之间做得十分成功,德国企业对职业教育的经济投入也已远远超过了政府的投入,这些投入包括兴建职业培训中心、购置设备、支付企业实训教师工资及为双元制学生支付学费和薪金等,这方面非常值得我国高职院校开拓性地进行探索学习。

3.要充分尊重和发挥职业院校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空间。德国职业教育深入人心,工作地位受人尊敬,所以读应用技术大学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这与我国目前职业院校地位不一样。还有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在读期间可以自由申请转专业,更有利于学生培养终身专业兴趣。一般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在企业工作若干年可成为师傅,师傅就可以申请读应用技术大学硕士学位,优秀毕业生通过双元制教育,形成了职业学校教育—学士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教育这样一条高层次职业教育成长路径,重视通识课教育,培养综合素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职业成长的做法,值得我国职业院校推崇。

五、结语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本质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其先进的治校教育育人理念与我国目前正在贯彻实施的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相吻合,对于探索如何建立我国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较好的借鉴和启发,但国情学情不同,要学会消化吸收,不宜盲目照搬。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政法〔2017〕7号.

[2]孙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校企合作的形式、特点与发展趋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2,(2).

[3]魏小英.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启示——赴德国研修培训报告[J].陕西教育,2013,(10).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管理借鉴启迪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基于新课程改革和初中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
自然的启迪
“不等于”启迪